艾小明掌舵長安福特滿一年,銷量連續五月下滑,癥結何在?快訊
長安福特,這個曾經在中國車市書寫過輝煌篇章的車企,如今卻深陷銷量下滑的泥潭,難以自拔。自2024年5月艾小明上任長安福特總裁以來,一年時間過去,其業績非但沒有起色,反而陷入了連續五個月銷量同比下滑的尷尬境地。
長安福特,這個曾經在中國車市書寫過輝煌篇章的車企,如今卻深陷銷量下滑的泥潭,難以自拔。自2024年5月艾小明上任長安福特總裁以來,一年時間過去,其業績非但沒有起色,反而陷入了連續五個月銷量同比下滑的尷尬境地。
根據長安汽車公布的產銷快報顯示,5月份銷量長安福特僅為16481輛,同比下滑7.95%,雖說下滑幅度不算夸張,但這已經是長安福特進入2025年以來,連續第五個月銷量同比下滑。而1-5月份累計銷量更是同比下滑16.43%,成為長安汽車內部下滑幅度最大的子公司。長安福特的衰落,是多重負面因素交織的結果,令人唏噓不已。
回望過去,長安福特也曾有過高光時刻。2016年,其年銷量逼近百萬輛,市場聲量如日中天。然而,好景不長,隨后的戰略失誤讓長安福特迅速跌落神壇。盡管2024年實現了5.97%的同比增長且利潤扭虧為盈,但這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場的短暫回暖,而非國內市場的實質性改善。在國內市場,新興品牌的崛起和其他合資品牌的持續發力,讓長安福特的品牌聲量逐漸被稀釋。消費者對其品牌的關注度和認可度大幅下降,品牌吸引力幾乎喪失殆盡,銷量下滑成為必然。
長安福特當前的產品布局,堪稱“自斷臂膀”。為提升單車利潤率,長安福特實施了“減法”策略,砍掉了小型車和緊湊型車,并將EVOS并入蒙迪歐家族。這一舉措雖然短期內拉高了單車價格,但卻讓產品線變得極為單一,10萬元產品區間出現空白,消費群體范圍大幅收窄。目前,長安福特的銷量主要依賴蒙迪歐和銳界等少數幾款車型,一旦這些主力車型銷量下滑,整體銷量將受到嚴重沖擊。這種過于集中的銷量結構,讓長安福特在市場競爭中顯得極為脆弱。
在產品競爭力方面,長安福特更是全面落后。在傳統燃油車領域,長安福特拒絕參與價格戰,這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異于“自殺”。寶馬、奔馳、奧迪以及豐田、大眾、通用等品牌紛紛“以價換量”,長安福特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擠壓。即便今年3月對部分車型開展了一口價策略,但效果微乎其微。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長安福特更是遠遠落后于自主品牌。其唯一在售的純電車型福特電馬市場表現慘淡,1-5月累計銷量僅31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原計劃2024年發布的新能源車型CX810至今仍未上市,錯過了最佳市場時機。在智能化方面,長安福特的SYNC+2.0系統生態擴展不足,芯片迭代滯后,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智能座艙的需求。
當下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滲透率已超5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70%。新能源汽車正逐步成為市場主流,而長安福特在新能源轉型上卻步伐遲緩,幾乎被市場邊緣化。與此同時,長安汽車自身發展重心已向自主品牌與新能源板塊轉移,合資品牌對集團的貢獻率已不足10%。這使得長安福特在集團中的戰略地位略顯尷尬,獲取資源的優先級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在新能源浪潮的沖擊下,長安福特似乎已經失去了方向,陷入了迷茫和掙扎之中。
面對如此困境,長安福特未來將何去何從?福特中國總裁兼CEO吳勝波曾將2024年的經營狀況描述為“剛出手術室,還在ICU躺著”。雖然艾小明和吳勝波采取了一些“搶救”措施,如強化標簽、聚焦細分市場等,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效果并不明顯。長安福特若想改變現狀,必須重新審視自身戰略,加快新能源車型推出速度,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同時優化價格策略,提升品牌營銷力度。然而,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安福特能否逆襲成功,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長安福特的衰落,是品牌影響力下降、產品布局與競爭力不足以及行業環境變化等多重負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長安福特若不能及時調整戰略,加快轉型步伐,恐怕將難以擺脫被市場淘汰的命運。這家曾經輝煌的車企,如今正站在懸崖邊上,稍有不慎,就可能萬劫不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