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兩年“量、利齊跌”,段建軍難推奔馳在華增長汽車
作為奔馳在華銷售公司首位中國籍“一把手”,段建軍上位近兩年以來,奔馳在華業務并未實現預想之中的突破,價格戰之下銷量與利潤齊跌,昭示著段建軍在行業大變局時代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編輯導語:作為奔馳在華銷售公司首位中國籍“一把手”,段建軍上位近兩年以來,奔馳在華業務并未實現預想之中的突破,價格戰之下銷量與利潤齊跌,昭示著段建軍在行業大變局時代下面臨的巨大挑戰。
履新兩年業績難增
2023年3月,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宣布,段建軍將接替楊銘,成為奔馳銷售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任命從當年5月1日起生效。由此,段建軍也成為第一位出任奔馳在華銷售公司“一把手”的中國本土高管。這一史無前例的任命,無疑是寄托了奔馳高層進一步推動在華業務增長的期望。
對于段建軍的新任命,時任奔馳集團董事會成員、大中華區業務的負責人唐仕凱稱,“段建軍是中國本土汽車管理人才的杰出代表,過去的十年,他帶領團隊屢創新高,助力中國成為梅賽德斯-奔馳全球第一大市場。我相信,他將帶領梅賽德斯-奔馳品牌在中國市場再攀新高。”
截至目前,段建軍履新已近兩年,而兩年以來,奔馳在華的業務表現,并未實現奔馳高管期望之中的突破。尤其是過去的2024年,奔馳在華表現遭到重創;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2月,奔馳在華又再次開局不利,累計銷量僅有7.43萬輛,同比再次下滑17%,在BBA陣營中更居于最末。
2023年是段建軍掌舵銷售公司的第一年,其推動奔馳在華銷量達到76.5萬輛,這較2022年實現一定增長。然而,銷量增長的背后是奔馳旗下產品終端售價的不斷松動,且與此同時,隨著奔馳終端售價的松動,在經營質量上,奔馳在華表現出現滑坡——“以價換量”的副作用初步呈現。
作為奔馳在華的主力,相關財務信息顯示,2023年北京奔馳收入224歐元,較2022年減少24億,同時,稅后利潤為29.99億,較2022年減少6億歐元。
2024年,奔馳“以價換量”力度加大,然而,這一年,其“以價換量”的打法失效;行業第三方研究機構杰蘭路數據顯示,奔馳品牌單車均價為43.1萬,較23年減少7.2萬;同年,奔馳在華銷量71.4萬輛,大幅減少超5萬輛,與此同時,在華經營質量也隨銷量下滑而下滑。
3月13日,財報信息顯示,2024年北京奔馳收入217億歐元,稅后利潤24.43億歐元,雙雙減少。利潤上已經跌至2018年以來的最低點。
在華增長挑戰加劇
“我們不會加入‘價格戰’,而是會因地制宜開發好的產品,同時保持戰略平衡和耐心,緊跟市場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此前曾表示。然而,從2024年奔馳單車均價大幅下滑來看,在段建軍為首的奔馳在華銷售體系中,奔馳更已經較為深入的加入價格戰,且成果不顯。
段建軍接手新職務之前,2022年時,奔馳在華實現銷量75.1萬輛,銷量上是雖較上一年出現小幅下滑,不過,在經營業績上,奔馳交出了一份堪稱豪華的表現。當年,北京奔馳實現收入248億歐元,稅后利潤36億歐元,兩項財務指標均是北京奔馳成立以來的最佳業績表現。
作為業內出名的“營銷老將”,段建軍擁有近30年的汽車行業從業經驗,此前曾先后在多個跨國企業擔任高級管理職務,在銷售管理、品牌運營、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多個業務板塊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在升任當前職位之前,其已經在奔馳在華的市場營銷領域做出突出貢獻,見證銷量一路向上走向巔峰的時刻。
然而,從其上任前后的對比上來看,奔馳在中國行業的大變局時代中,面臨的增長挑戰,段建軍顯然未能解決,其面臨的挑戰已經不再是燃油車時代的競爭烈度。
目前,奔馳在國內除了BBA內部競爭外,來自國產高端新勢力的影響正在與日俱增,這也已成為奔馳不可忽視的挑戰。從2021年開始,中國新能源市場呈現迅猛爆發的姿態,自主品牌通過不同路徑在中國的高端車市上,打造出一批具備競爭力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如理想、問界等,開始蠶食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
事實上,2024年不僅僅是奔馳,BBA在三家在中國市場銷量都呈下跌表現,也進一步指向這一趨勢對傳統豪華品牌的沖擊正在持續。
將推中國專屬車型
在中國市場上,行業競爭的焦點已經轉向新能源,乘聯會數據顯示,新能源滲透率在2024年已經超過47%;但電動化轉型不利的奔馳,在國內新能源市場上并未有任何建樹,難以提供增量。當前,奔馳在華銷量增長依然是依賴燃油車;而同期,國內燃油車銷量1199萬輛,同比下滑14.1%,市場份額減至52.4%。
今年年初,奔馳在華開始了一項大規模的裁員計劃,裁員比例約為15%。
據彼時業內媒體報道,該次裁員主要涉及銷售和汽車金融兩個體系。隨后,奔馳中國對“裁員事件”發表聲明稱,業務的整合或削減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員工的工作安排。價格戰下的“量、利齊跌”,銷售、金融體系的裁員,無疑已經顯示出奔馳在華面臨的挑戰正在加劇。
事實上,段建軍在2025年年初戰略發布會上就已經坦言,公司將通過“加減法”策略優化運營,包括合并低效網點、升級門店硬件等渠道革新。
前不久,奔馳集團發布2024年財報,根據業績指引,奔馳集團稱預計2025年營收和汽車銷量將略低于2024年,息稅前利潤、自由現金流將顯著低于2024年的水平。而今年以來,奔馳的開局不利,顯然是這一指引的一道縮影。對于執掌奔馳在華銷售業務的段建軍而言,這也意味著其將面臨更大的增長壓力。
財報會上,康林松還表示:“為了確保公司的競爭力,我們正在采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簡、更強大。”
在中國市場的上的裁員以及業務整合,無疑其中措施之一;而面對奔馳在華的發展困境,也開始令奔馳傾斜更多資源到中國市場。
前不久,康林松在中國的一場高層論壇上表示,“奔馳始終致力于在中國的長期投資,明年計劃投資140億元人民幣用于新一系列的產品和科技。”“今年,我們即將在中國市場展開史上最強大的產品和科技攻勢,這包括到2027年將發布的7款中國專屬車型。”奔馳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佟歐福則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