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著全世界大廠脖子的Arm要上市了,這哥們之前堪稱慈善家。。。互聯網+
導讀
國內可是有一批科技公司嗷嗷待哺呢。
國內可是有一批科技公司嗷嗷待哺呢。
就在昨天,半導體圈子又發(fā)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鬧了 “ 2 年半 ” 的Arm 上市真要來了!
根據外媒報道,軟銀希望 Arm 這次可以募集到上百億美元,最終估值在 600 億到 700 億美元范疇。
這樣一來, Arm 上市將成為芯片行業(yè)歷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 IPO,甚至會成為科技史上僅次于 2014 年阿里和 Facebook 的第三名。
說起 Arm ,這些年大家應該已經聽了不知道多少回了吧。
再給大家簡單聊聊它有多重要。
芯片大家知道吧,做芯片其實就類似把大象裝進冰箱,基本上就分三步,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芯片。
所以,所有芯片得先有 “ 設計圖紙 ” ,沒有這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而在移動設備領域,“ 設計圖紙 ” 基本有且只有一個公司能搞定:Arm。
Arm 就像一座橫亙在移動芯片領域的大山,獨斷整個產業(yè)鏈的上游。
但和 Intel 的 “ 一條龍 ” 服務不同, Arm 主打一個甩手掌柜,他們只研究指令集、內核架構、圖形核心等等設計活,要怎么造芯片,人家不管。
所以, Arm 天天就光授權自己的圖紙給需要的公司,這些公司把 “ 設計圖紙 ” 買回來后,按照自家需求進一步加工制造。
最后就成了你們耳熟能詳電子器件里的核心配置:M1 芯片、驍龍芯片、天璣芯片們了。
雖然都是買圖紙,大家有的權限還是不一樣的。
大概能分成 3 個等級:
最高等級就是蘋果、高通們,他們有芯片設計能力,所以買的就是一個草圖,想在這個地上建樓建院都行,給 Arm 的也就是一個 “ 架構授權費 ” 。
如果是一些半導體廠商,像德州儀器、博通們,他們實力有限,買個草圖也不會造房子,于是只能從 Arm 那買個毛胚房。
這種時候,你就只能進行內部裝修改動了,如果瞎敲承重墻( 修改架構內核 ),那可是要吃 Arm 的大嘴巴子的。
但還有些完全沒有設計能力的企業(yè),那就只能買精裝房了。
直接買了成品圖紙,再找廠子按圖紙造出來就能用了。
得益于 Arm 架構優(yōu)秀的性能,特別是功耗控制上的優(yōu)勢,在移動設備領域、物聯網以及很多 AI 場景下,都離不開 Arm 。
據統計,目前有超過 99 %的智能手機都使用了 Arm 的芯片架構,像蘋果、英偉達、高通、三星還有聯發(fā)科這些個科技巨頭都是 Arm 的客戶。
所以像 Arm 這種行業(yè)龍頭,自然也是各種投資公司眼里的香餑餑。
早在 2016 年,軟銀就花重金 320 億美元買下了 Arm ,當時估計在不少人眼里還覺得這筆買賣賺大發(fā)了。
畢竟,為了掏出這筆錢,軟銀欠了一屁股債不說,甚至不惜賣掉手里阿里和游戲公司 Supercell ( 當年手握皇室戰(zhàn)爭、部落戰(zhàn)爭兩大 IP )的股份籌了 140 億美元。
可任誰也沒想到, Arm 卻成了魔咒。
不為別的,就因為看似行業(yè)香餑餑的 Arm ,其實是個不咋賺錢的繡花枕頭。
招股書顯示, Arm 在過去 3 年一共才賺了 14 億美元,而從 Arm 手里買圖紙的高通,去年一年就賺了將近 130 億。
你猜花了 300 來億的軟銀心里是咋想的。
這簡直就是喝的是奶,擠的是草啊。
拿著這么好的先天資源, Arm 是怎么做到這么不賺錢的呢?
理由呢也很簡單,就是賣得太便宜了。
咱先來看看, Arm 究竟是怎么賺錢的。
其實 Arm 的收入構成很簡單,主要就是:授權收入和版稅收入。
授權收入指的是,其他公司在用 Arm 的架構設計芯片時,需要給一筆授權費。
而版稅收入則是芯片廠商把芯片賣出去以后, Arm 再進行抽成。
不用說,賣的這么多的 Arm 芯片,版稅肯定更多。
但偏偏版稅定價實在是慘,按照 2019 年的數據, Arm 平均一個 CPU 的版稅才 16 美分, 1 塊 1 啊,我出門買瓶可樂錢都能買 3 個 Arm CPU 版稅!
更夸張的是還有薄利多銷的策略,這不妥妥的帶善人嗎?
雖然這么玩給 Arm 博了個好名聲,甚至市占率能拉這么高也有一定這個原因。
其實吧, Arm 也不是不想賺錢。
前兩年他們試圖漲過一部分客戶的授權費,但一漲價,很多小客戶就吃不消了,紛紛要轉投其他架構。
到了去年, Arm 更是下了最后通牒,說是要徹底改變收費方式。
以前授權費是收芯片價格的 1% - 2% ,現在改成了直接收最終產品價格的 1%,基本約等于漲了 10 倍。
所謂升米恩斗米仇,吃了這么久的便宜好貨,你 Arm 要漲價,大家還真不樂意。
去年和高通打官司的時候, Arm 還被曝出以后要將公版 CPU 、 GPU 啥的打包捆綁銷售這些騷操作。
放在以前,像高通這些個有自研能力的公司,都是用 Arm 的公版 CPU ,再加其他公司或者自研的 GPU 等。
但如果 Arm 變更授權模式以后,留給客戶的選擇就只有要不全買,要不就別買,這也是變相賺錢的招。
雖然狠招、怪招全都用上了,但能有多大效果還真不好說。
比如高通是已經鐵了心要自研架構,網傳現在已經在進行自研架構芯片的測試了。
而且還有傳言說 Arm 和蘋果之間有長期合作協議,蘋果能長期從 Arm 那拿到既便宜又好的芯片架構。
再加上這兩年手機出貨量連年下滑, Arm 漲價還真不一定就有很好的效果。
Arm 自己是苦日子過慣了,但真金白銀扔出去的軟銀可就不樂意了。
好歹是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眼看著回本無望,所以軟銀很快就開始變著法子找接盤俠。
按理說,即使軟銀不要,后面等著接手 Arm 的公司也還排著長隊,像是什么三星、蘋果都傳出過想接手的緋聞。
但真正出手的還是那個身穿皮衣的黃姓男子。
2020 年的時候,英偉達大手一揮,想用400 億美元從軟銀手里買下 Arm 。
對比 2016 年軟銀花的 320 億,屬實是不賺錢啊。
哪怕就這樣了,結果還出了幺蛾子。
英偉達想收購 Arm 的消息一公開,馬上就引來了谷歌、微軟、高通等等一票大廠們的強烈反對。
英偉達是求爺爺告奶奶,磨破嘴皮子說要 “ 保持 Arm 經營的獨立性 ” 啥的。
但大廠們太懂大廠們自己了,老黃這個老小子在想什么,庫大爺們會不懂?所以大家愣是沒一個松口的。
最后在反壟斷機構的介入下,英偉達收購 Arm 這事兒最后不僅黃了,甚至還賠了幾十億美元出去。
兜兜轉轉,軟銀還是沒能把 Arm 給賣出去。
可能孫正義心里也清楚,不管是英偉達,還是蘋果、三星,想要拿下 Arm 也不是有錢就夠了的。
所以出售無果之后,才有了今天 Arm 要沖擊 IPO 的局面。
其實吧,這事兒也不能全賴 Arm 這個兒子,主要還是軟銀這個爹虧慘了。
軟銀前些年在全球范圍內,給那些科技獨角獸們大撒幣,也不管企業(yè)用不用得著,就一個勁塞錢。
短短幾年時間投出了 370 個項目,其中包括韓國版 “ 阿里巴巴 ”Coupang ,美國版 “ 餓了么 ”DoorDash 、中國最大的 AI 獨角獸商湯。
結果,這些獨角獸們口號一個比一個唬人,戰(zhàn)績一個比一個拉垮。
別說再跑出個阿里巴巴了,賺錢都困難。
在去年的一次統計里,愿景基金手里超過一半的公司都在虧損。
這就導致了過去 2 年時間,軟銀一直狂賠錢。
巔峰時 6 個月虧掉 5 萬億日元,孫正義到了今年還和大家訴苦。
說自己去年躲家里哭了好幾天,都快崩潰了。
最后孫正義痛定思痛,還是決定逆勢進攻。
孫正義在去年的軟銀集團財報發(fā)布會上展出的顰像。圖為德川家康在輕敵冒進吃了生平唯一的敗仗( 三方原合戰(zhàn) )之后,命畫師將自己狼狽逃竄的樣子記錄下來,用以自警
可逆勢進攻得花錢呀,眼看著手里的阿里股票都賣空了,咋辦呢,那就想辦法在 Arm 身上榨一榨。
所以外界不少聲音覺得, Arm 這幾年頻繁的這些漲價舉動,倒也不是真想擠出多少油水來,更多還是為了上市做的前戲準備罷了。
只要等時機合適,這些都是加磅的砝碼。
而且也就在今年,還真給軟銀等到了這個合適的時機。
前面不是說了,孫正義去年虧慘了之后差點崩潰了,幫助他走出陰霾的是人工智能。
當然,他不是找了個 AI 女友啥的,而是從 AI 身上看出了新的方向。
在 ChatGPT 問世后掀起了一大波 AI 浪潮,借著這個風口,英偉達是一路起飛市值都突破一萬億美元了。
隔壁吃的盆滿缽滿,孫正義看著也眼紅啊。
其實一直以來,孫正義可能都是投資界最看好 AI 的那個人。
他在各種官方私人內部外部場合,一直鼓吹 AI 來著。
但他偏偏用最毒的眼光完美避開最正確的答案。
不光沒有投到 OpenAI ,就連 2017 年買的英偉達股票都在 2019 年賣空了,這些股票如果放現在,起碼能多賺 10 倍。。
所以, AI 風口來了后,孫正義更是一門心思扎了進去,自稱每天都要和 OpenAI 的奧特曼聊個幾句。
研究了一段時間后,他就開始 I have a plan : “ 成為 AI 時代的領導者 ” 。
那具體怎么做,按照他的設想就得靠 Arm 了。
很多數據中心的處理器、一些芯片都繞不開 Arm 的技術。
比如 8 月份英偉達發(fā)布的 “ AI 超級芯片 ”DGX GH200 Grace Hopper 里,就用上了 Arm 架構技術。
再加上熱度越來越高的自動駕駛領域, Arm 的應用場景也不在少數。
所以 Arm 雖說不是絕對的 AI 中心,但以后的市場空間,還是相當不錯的。
這么看起來,趁著這個時間點 IPO ,可能就是 Arm 的最佳選擇了。
而對于軟銀來說,在 Arm 身上,花了這么多年,扔了這么多錢,不就是留著現在用的么?
其實吧, Arm 這樣的龍頭混成這樣還蠻慘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個破落戶被踢來踢去呢?
差評君倒是希望這次 IPO 能順利點,畢竟也是給人類技術發(fā)展有巨大貢獻的企業(yè)呀,如果最后還不如一些畫餅公司來得吸引投資人也是一種悲哀。
而且,如果 Arm 順利 IPO 能給軟銀回回血,那是不是意味著當年四處撒幣的軟銀是不是又要回來了呢?
國內可是有一批科技公司嗷嗷待哺呢。
撰文:八戒 & 西西 編輯:江江 & 面線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招股書
Arm官網
Bloomberg:How SoftBank’s Arm Plans to Ride the AI Wave to Biggest IPO of 2023
Reuters:Exclusive: Arm raises prices on chiptechnology for some customers, sources say
Financial Times:Masayoshi Son says SoftBank ready to go on ‘counteroffensive’
EX-10.36 12 d211280dex1036.htm TECHNOLOGY LICENSE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GISTRANT AND ARM LIMITED
起訴高通是自毀長城-面包板社區(qū) 電子工程專輯,在IPO之前通知客戶調整IP授權費,Arm為哪般? 摩登AI:孫正義All in AI:軟銀已經失去過去,可能正在失去未來 虎嗅,沒抱上英偉達大腿的ARM命運向何?























起訴高通是自毀長城-面包板社區(qū) 電子工程專輯,在IPO之前通知客戶調整IP授權費,Arm為哪般? 摩登AI:孫正義All in AI:軟銀已經失去過去,可能正在失去未來 虎嗅,沒抱上英偉達大腿的ARM命運向何?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