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醫療旅游產值17年增長70倍 60多萬中國人到境外醫療旅游智能
健康產業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領域,‘一帶一路’大健康驛站作為人類健康醫療共享方案,‘一帶一路’與健康產業分論壇。
本報記者 王曉慧 張智 劉詩萌 北京、博鰲報道
當前,各國都把健康擺到發展議程的重要位置,作為衡量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標,很多國家都制訂了健康戰略,其中,“一帶一路”的發展,為發展大健康產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近年來,隨著跨國交通的便捷、互聯網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不遠萬里到醫療旅游目的地求醫問要藥。據統計,全球醫療旅游產業從2000年不到100億美金,飆升到2017年的7000億美金,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長,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一個新興產業。”4月10日,海南省省長沈曉明在“‘一帶一路’與健康產業分論壇”上表示,據初步統計,2016年,60多萬中國人到境外醫療旅游,其中,大概有40%是晚期腫瘤,1/4是去體檢的,1/8是去做整形美容,數據顯示,單單在2017年,內地去香港注射HPV疫苗的就超過5萬人。
國內不是沒有地方看病,只不過國內的醫療服務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富起來的人們對醫療衛生的需求。
中國現在13億多人口,去年人均GDP超過了8800美元。隨著國家不斷加大社會投入,中國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包括大病保險實現了全覆蓋。人們的醫療消費能力顯著增強,在這種背景下面,醫療服務需要升級,醫療服務需要優化,這就是醫療衛生系統面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挑戰。
據沈曉明介紹,去年,三亞的中醫醫療機構就接待俄羅斯等國外醫療游客近2萬人。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是目前全國唯一由國務院審批、以醫療旅游為主導的園區。“先行區建設的目標就是通過醫療服務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醫院提供的醫療服務更加接近人們的真實醫療需求,把本來到國外去看病的病人留下來。”
除此之外,隨著“一帶一路”跨區域合作戰略政策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到沿線國家的投資建設中,我國傳統健康行業產業升級也迎來了新的契機,跨境醫貿行業的規模逐漸顯現。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大健康產業投資白皮書》顯示,中國大陸企業在醫藥領域的海外投資交易呈現井噴式增長,2017 年上半年就高達43.53 億美元,較2014年交易量上升6倍多,交易金額復合年增長率達到85%。
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常務副理事長李小琳指出,在創新健康產業文化和大健康文化方面,絲路規劃研究中心設計了“一帶一路”大健康驛站,已經在海南的博鰲、俄羅斯海參崴等地建設了一批基地。“‘一帶一路’大健康驛站作為人類健康醫療共享方案,必將促進國際醫療旅游發展,成為民心相通的橋梁。”
“健康產業是‘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領域,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的五大重點任務之一。未來,我國將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消除體制機制障礙,大力支持社會力量提供衛生健康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稱。
責任編輯:李明徽;主編:陳巖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