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遠親黃仁勛,蘇姿豐放話“性能超越英偉達”快訊
蘇姿豐公開表示AMD最新研發的AI芯片性能已超越英偉達同類產品,AMD的目標是成為客戶在AI領域的首選合作伙伴,但我不認為AI會比人類更聰明。
8月13日消息,在人工智能技術席卷全球之際, AMD在首席執行官蘇姿豐(Lisa Su)的領導下,已成功實現一次華麗轉身,重新崛起為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企業。自2014年接任CEO以來,蘇姿豐帶領這家曾經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實現了長達十年的強勢復蘇,公司市值從當初的約20億美元飆升至近3000億美元。
如今,AMD在AI芯片市場的表現正引發全球關注,尤其是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作為支撐全球AI技術發展的核心硬件供應商,AMD所生產的芯片正在推動著這場深刻改變世界的技術革命。正如蘇姿豐和幾乎所有半導體業內人士所強調的,中美之間正在展開一場關乎未來的AI競賽,而這場競賽的規則卻始終處于動態調整之中。
在此過程中,蘇姿豐公開表示AMD最新研發的AI芯片性能已超越英偉達同類產品。這一表態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展示,更是其精心布局的市場戰略的一部分,旨在持續挑戰英偉達在AI芯片市場的主導地位。
復興之路:從“芯粒”到百億營收
蘇姿豐的領導力被經濟學家譽為“非凡”,她也成功地將AMD重新定位為AI時代的強大力量。在她的帶領下,AMD巧妙地轉向了高性能計算市場,并大力推進了“芯粒”(chiplets)這一模塊化芯片構建方法,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AMD還率先推出了全球首款7納米數據中心GPU。近年來,AMD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在兩年內實現了翻番,從2022年的60億美元增長至了去年的126億美元。同時,AMD與多個科技巨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包括OpenAI、Meta、谷歌,以及埃隆·馬斯克的特斯拉和xAI等。
在AMD今年6月舉辦的AI活動上,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親自登臺,也突顯了雙方在AI領域的緊密合作。
競爭法則:不做“之一”,要做“首選”
在AI領域,AMD與英偉達的競爭是一個無法回避的話題。盡管蘇姿豐與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有著遠親關系,但她對這種比較并不在意。她還表示,AMD最新發布的AI芯片在性能上已能夠超越英偉達的同類產品,而這正是其旨在削弱英偉達市場主導地位的整體戰略的一部分。
在她看來,市場并非“非A即B”的零和博弈。她強調,AMD擁有豐富多樣的產品組合,包括業內領先的數據中心CPU、AI加速器以及個人計算產品,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而非追求“一刀切”的解決方案。
她透露,AMD的數據中心業務增長迅速,并預計未來三到四年內,整個相關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美元,這為AMD提供了廣闊的機會。
蘇姿豐還明確表示,AMD的目標是成為客戶在AI領域的首選合作伙伴,正如它在CPU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一樣。但她對此并不急于求成。她以與微軟的長期合作為例,強調通過十多年的信任積累,AMD不僅從早期的游戲合作伙伴發展為微軟的核心合作方,還成為微軟云業務的共同創新者。
技術哲學:從內部驗證到生態建設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以中國大語言模型DeepSeek為代表的、訓練成本更低的AI模型對算力需求的影響時,蘇姿豐作出了回應。
她表示,這一現象再次驗證了AI工作負載正從訓練轉向推理的演變趨勢。她解釋道,雖然行業初期焦點主要集中在大規模訓練上,但隨著推理模型和微調技術的發展,推理計算的增長速度已超越訓練。因此,硬件必須具備更高的靈活性。
“所以,這并未改變我們的思路,因為我們一直認為推理將變得更加重要,”蘇姿豐說,“我想,這意味著我們當初賭對了。我們在內存容量等對推理計算至關重要的關鍵領域進行了優化。”
當被問及AMD是否會像英偉達(其通過NeMo框架支持開發者)那樣深入參與模型構建時,蘇姿豐表示:“我們確實在訓練自有的AI模型,并擁有專門的AI模型團隊。但與大型模型開發商不同,我們訓練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技術驗證。“通過持續運用自研技術,‘吃自己的狗糧’(dog-fooding),我們能夠加速芯片架構和軟件生態的研發進程。”
而在軟件生態層面,盡管AMD在硬件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其軟件工具集ROCm仍被一些開發者認為不如英偉達的CUDA。蘇姿豐承認,軟件是開發者體驗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她解釋道,CUDA有著更長的發展歷史,開發者早已習慣了其生態系統,而ROCm則是一個不同的生態體系。
面對開發者關于編譯器、性能庫和可移植性的反饋,蘇姿豐表示,AMD正在加速發展ROCm技術。她強調,迄今為止尚未遇到任何無法在AMD硬件上實現性能或無法運行的AI客戶。AMD正在快速填補性能庫的空白,并積極通過招聘、并購等方式引進人才,傾聽開發者的聲音。
未來之思:關于人才、AI倫理與人類角色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Meta等公司為吸引頂級AI人才而提供的“天價”薪酬時,蘇姿豐表示,盡管人才競爭確實非常激烈,但她認為,薪酬固然重要,可真正吸引頂尖人才的關鍵在于使命和愿景。“我不認為(我們)會(提供類似的超高薪酬),”她解釋道,AMD的核心理念是團隊協作,而非依賴單個“明星”人才。
蘇姿豐對AI的未來有著深刻的見解。她認為,AI讓人類變得更智能是一個令人期待的愿景,但目前這一領域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她個人最充滿熱情的領域之一是醫療健康,并以親身經歷為例,指出當前醫療系統遠不夠好,而AI有望帶來深刻的變革。
當被問及通用人工智能(AGI)以及“AI是否會超越人類”時,蘇姿豐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確實認為AGI是可能的,但我不認為AI會比人類更聰明。我也不是災難論者……我們更應該關注如何讓技術變得更好,而不是單純地恐懼它。”
蘇姿豐強調,AMD的AI發展理念始終圍繞“增強人類能力”而非取代人類。“技術本身是偉大的,但它的真正價值取決于我們如何運用它。我們的目標是讓AI成為醫生、工程師和創作者的‘助手’,而不是替代品。”
在她看來,“偉大”意味著AI能夠解決真正的難題,例如將原本需要十年才能解決的問題在六個月內完成,或者將芯片設計周期從三年縮短到六個月。她樂觀地認為,人類將能夠適應并駕馭AI的進步。
蘇姿豐承認自己也在使用ChatGPT,但并不依賴它,只是偶爾用于研究,并且認為它的“幻覺”(錯誤信息)問題仍然存在。當被問及“AI是否會成為未來的‘ChatGPT醫生’”時,她表達了務實而樂觀的態度:“我希望未來的醫生能夠借助AI的數據能力提升診斷水平,而非被AI取代。人類醫生的判斷與AI的輔助結合,才是理想模式。”
她將AI的變革性力量比作工業革命,而非互聯網,因為AI更注重生產力的基礎性提升。她相信應該加速AI的發展,同時為信息加上正確的“價值判斷”,并堅信最終的決定權依然在人類手中。
宏觀考量: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安全
在全球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芯片的戰略重要性愈發顯現。中國市場目前占據了AMD近四分之一的業務份額。
蘇姿豐坦言,出口管制已成為“一種常態”,因為AMD的芯片對國家安全和經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她認為,限制科技公司用戶數量對AMD乃至整個美國都會帶來不利影響,因為全球范圍內的AI發展不會停滯,屆時其他替代方案將不可避免地浮現。“我們更希望AI的進步是建立在我們的技術之上,”她說。
蘇姿豐支持將芯片制造帶回美國,認為這不僅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也是保護經濟利益的必要舉措。她以得克薩斯州中部的一場冰暴導致當地工廠停工為例,強調了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性。
她承認本土制造的成本確實較高,但她表示“這沒關系”,因為這需要觀念上的轉變,不能一味追求最低成本。她指出,曾有人認為美國無法進行尖端制造,但如今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立的晶圓廠已成功生產AMD最新的服務器處理器,并且運行順利,證明了本土制造的可行性。(小小)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