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過境,礦圈入冬區塊鏈
虛擬貨幣價格低迷、ICO游戲難以為繼,幣圈寒意料峭,礦工們會不會就此倒下、一蹶不振,每個人都沒有答案。
比特幣終究沒有站穩8000美元的高點,而是一路下泄至6000多美元。幣圈的苦日子,仍然看不到頭。
?近半個月比特幣價格走勢
熊市之下,礦業維艱。從礦機到礦場、礦工再到礦池,也迎來了艱難時刻。伴隨著的,還有他們的自救之路。
礦機霸主比特大陸曾經被認為吸金效應難逢敵手,但有消息稱其最近三個月虧損了5億美元,對于緊鑼密鼓籌備上市的比特大陸來說,這真是個壞消息。
大哥難熬,小弟們也不好過。鯨準研究院日前發布的《礦池行業分析報告》稱,2018年7月6日,全網算力約35.74Eh/s,一臺螞蟻大陸S9i算力有13.5T,出塊概率約為260萬分之一,每天還有電費、網費、管理費的投入。這意味著,單臺礦機將面臨著挖礦數月不能出塊的風險。礦工挖不出塊,也會影響到礦池的收益。
危難之際,多家礦池爆出消息,要走發幣之路。另外一些礦場,在收益下滑之后做起礦機托管和算力租賃的生意;有些經營礦機銷售生意的店鋪,則掛出了“旺鋪轉租”的公告。
礦圈入冬,可見一斑。
礦機巨頭遇挫,三月兩輪融資欲上市
比特大陸的吸金能力,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根據公開數據,其2017年收入為25億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為近19億美元。從利潤來看,2017年全年凈利潤為12.5億美元,2018年一季度凈利潤則為11.4億美元,接近其去年一整年的凈利潤。
更驚人的是,成立僅僅5年的比特大陸目前在全球礦機市場份額超過70%,處于絕對壟斷地位。
然而,隨著幣市持續走熊,霸主也迎來艱難時刻。
根據區塊鏈垂直媒體Bianews的報道,比特大陸在IPO前調整投資組合,出售了大部分比特幣,換取了比特幣現金。在過去的3個月里,由于比特幣現金的大跌,他們已經虧損了5億美元。
《財經》的報道則稱,在這一輪熊市中,比特大陸因為礦機和加密貨幣資產造成的損失,很可能高達超過10億美元。而這些損失由于第二季度數據的缺失,并未反映在比特大陸面向投資機構公開的財務數據中。
比特大陸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礦機銷售收入。2018年一季度,比特大陸總收入19.0億美元,其中97%均來自礦機銷售的收入。而在這部分收入中,S9型礦機占到了67%的比重。隨著加密貨幣市場跌入熊市,虧損也傳導到礦機價格上。Morgan Stanley的研究報告指出,S9型礦機的價格從2017年底6499美元的頂峰,跌入2018年6月左右649美元的低谷,整整跌去了90%。
而目前的熊市至今難見邊際,比特大陸雖不差錢,但也需要考慮持續熊市里的自救路。
其一,便是上市。2018年6月,比特大陸宣布了B輪融資,估值為120億美元;而僅僅一個月后,就進行了pre-IPO輪融資,融資后比特大陸估值達到140億-150億美元。就在昨日,彭博社報道稱,比特大陸已準備在香港上市,最早在九月份將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計劃融資30億美元。
其二,則是開拓新業務,轉型研發AI芯片。比特大陸創始人吳忌寒此前曾在火星財經的“王峰十問”中表示,傳統的芯片沒有辦法滿足深度學習的計算需求,需要一個新的ASIC架構來為它做專門的處理器。比特大陸的人工智能業務將從應用的角度切入,人工智能產品可以應用于安防監控、語音處理、圖像識別、機器人等各個領域。
按照吳忌寒的表述,比特大陸AI業務的研發等將依賴谷歌的開源云平臺。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轉型并非坦途。前BTC.com運營總監、現幣印礦池聯合創始人朱砝告訴區塊鏈Truth,比特大陸有深厚的挖礦芯片制造基礎,但是挖礦芯片的核心技術與AI芯片有區別,轉型做AI芯片,核心技術上難與谷歌、英偉達等芯片巨頭競爭。
挖礦虧損,礦場靠托管收電費盈利
彭博新能源財經曾經作過一份測算,比特幣價格下跌到6925美元,礦工們仍能賺到錢。但是再低,礦工們的收益便不保了。
而如今比特幣的價格在6300美元左右。這對于挖礦者來說,已經無利可掙,甚至面臨虧損。
“我們礦場,有5000臺機位,現在90%的礦機都是托管的,自有的礦機也就10%。”四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礦場工作人員告訴區塊鏈Truth。而一年前,這家礦場大部分礦機都是自有的。
“今年三四月份礦機一度滯銷,挖礦出現虧損,我們賣出了一部分礦機,后來就在礦場閑置的機位做起礦機托管生意。”該礦場工作人員稱。
礦場做起礦機托管生意
做礦機托管生意最大的好處,就是旱澇保收。礦場挖礦的主要成本由電費、礦機價格、管理費用等組成,其中占最大頭的是電費。而目前礦機托管的方式是,被托管的礦工將礦機托管在礦場,礦場收取電費(管理費用等包含在其中)。礦場賺的便是電費的差價,如此一來受幣價的波動影響便不那么明顯。
實際上,這是將風險轉嫁給了礦工。有數據稱,現在每13天比特幣挖礦難度上漲10%,每100天左右挖礦收益減半。按照這個收益,如果電費在3毛以上,以現在的比特幣價格,利潤就微乎其微了。“現在國內礦場的電價,普遍在(每度)三毛五到四毛左右。”華強北一經營礦機生意的老板稱。
這意味著,以這樣的電價挖礦,連成本都賺不出來。挖得越多,賠得越多。
“現在全網算力很高,而幣價又處在熊市,曠工的挖礦收益直線下降,曠工挖礦的動力很弱很弱。”朱砝說。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做礦機批發、經營的商戶出貨量也出現萎縮。“現在的出貨量比三四月份的‘礦難’還差,我們這里有些商戶都經營不下去,將礦機檔口轉租了。”華強北一家礦機檔口的銷售人員告訴區塊鏈Truth。筆者看到,華強北賽格電子市場內一家檔口的老板,近日便在其朋友圈掛出礦機“旺鋪轉讓”的公告,甚至租金還可以優惠。
??礦機銷售商轉租店鋪
一些礦場推出了新的玩法——比特幣算力租賃。
具體而言,礦場提供礦機、機位、電費、管理費等,租客按照每T(算力)向礦場租借算力挖比特幣。如此一來承租方既不需要買礦機、也不需要出電費,只要租算力就能挖礦,租期到期退押金。
區塊鏈Truth看到一家聲稱出租算力的礦場稱,其“收益是余額寶的10倍,年化接近30%”,租賃價格是1T一個月3500元。
礦場做起算力租賃生意
對此,朱砝稱,市場上并沒有1T3500元的價格。換句話說這個價格只是個人定價。此外承諾年化30%的受益,在目前的比特幣行情下不靠譜。
說到底,這又是一種在熊市中借出租礦機算力斂財的方式。
礦池收益下降,部分平臺發行平臺幣
礦池與礦場不同,不直接參與挖礦,而是為曠工分配計算任務和提供利益分配等服務,并從中收取一定的服務費。
鯨準研究院日前發布的《礦池行業分析報告》稱,2018年7月6日,全網算力約35.74Eh/s,一臺比特大陸S9i算力有13.5T,出塊概率約為260萬分之一,每天還有電費、網費、管理費的投入。這就意味著,單臺礦機將面臨著挖礦數月不能出塊的風險。礦工挖不出區塊,進而也會影響到礦池的收益。
“現在礦池都進入微利時代了,利潤非常低。”朱砝說。
微利,也讓礦池行業的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鯨準研究院發布的《礦池行業分析報告》中稱,前十大礦池中,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BTC.com的市場份額逐漸增長,AntPool的份額基本不變,老牌礦池如F2Pool等則憑借技術、服務等優勢逐漸擴大自己的影響力,2017年12月之后其他礦池的份額逐漸降低,礦池市場有走向集中化的趨勢。
朱砝稱,這種形勢下,算力在全網低于2%份額的礦池是沒法生存的,“也就意味著,這個行業最多也就能存活四五十家礦池。”
為了提高算力,礦池需要吸引更多礦工的加入,并留住用戶;此外,還要獲得礦場、礦機商的支持。
于是礦池也開始發行平臺Token了。7月25日,幣印礦池發布公告發行平臺幣PIN,并稱該平臺幣只送不賣,“在幣印礦池挖任意幣種,每日均可參與瓜分2,000,000個PIN。”該幣的發行總量為21億,且不進行私募,但可以上交易所流通。
幣印礦池發布平臺代幣
除了幣印,業內老牌礦池BW Pool(幣網)、ViaBTC以及UU Pool等礦池也開始或者計劃發行各自的平臺幣,并且均以贈送方式向礦圈人士(礦工、礦場、礦機銷售商)發放。
朱砝告訴區塊鏈Truth,礦池發行“只贈不賣”的平臺代幣,最大的目的在于激勵和留存礦工,“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礦圈,幣價下跌,礦工收益直線下滑。為了吸引更多的曠工加入礦池提高算力份額,以前我們會發一些紅包鼓勵礦工加入礦池,但是這個方法目前已經沒有新意;而發行平臺幣,持平臺幣可參與決策、選舉、監督、激勵賞金甚至可以在幣印商城消費,這對活躍曠工是有優勢的。”
此外,這種只送不賣的方式,與ICO有了嚴格的界限,不以融資為目的,避免了法律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代幣成為一個礦池生態中的激勵方式。“如果運用得當,對礦工和礦池都有好處。但是如果代幣某一天成為發幣方融資的工具,這又變成了非法融資的ICO,最后必然導致礦池加入對礦工、礦場的割韭菜陣營,便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一位業內人士稱。
當然,也不排除有的礦池為了蹭流量、搞噱頭而發幣。
虛擬貨幣價格低迷、ICO游戲難以為繼,幣圈寒意料峭,礦工們會不會就此倒下、一蹶不振,每個人都沒有答案。
只能掙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