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四年虧損226億,極狐負債為資產4.6倍,未來路在何方?快訊
前不久,北汽藍谷發布了2023年財報,顯示其仍然處于巨額虧損中。
前不久,北汽藍谷發布了2023年財報,顯示其仍然處于巨額虧損中。2023年其營業收入為143.19億元,同比增長50.50%;凈利潤為-54億元,同比增長1.19%;扣非凈利潤為-60.18億元,同比下降3.08%。
這已經是北汽藍谷連續第四年虧損。數據顯示,2020-2022年,北汽藍谷的凈利潤分別為-64.82億元、-52.44億元、-54.65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66.46億元、-55.44億元、-58.38億元。過去四年間,北汽藍谷凈利潤累計虧損約226億元,扣非凈利潤累計虧損約240億元。
對于2023年巨額虧損的原因,北汽藍谷在財報中并未說明,只是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公司為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積極開拓市場,銳化品牌形象,提升運營效率,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等核心能力上持續投入,對公司短期業績產生了一定影響。
此外,北汽藍谷還表示,公司產品銷量仍處于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暫未顯現,導致產品成本階段性偏高,隨著后期新產品陸續上市,產品結構逐漸豐富,渠道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司產品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續改善。
但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北汽藍谷的盈利并未改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北汽藍谷營收15.05億元,同比下降39.75%;凈利潤為-10.16億元,同比下降13.92%;扣非凈利潤為-10.32億元,同比增長2.07%。與此同時,北汽藍谷獲得的補助也在減少,過去四年間的補助金額分別為1.13億元、1.31億元、8162.59萬元、6977.86萬元。隨著補助減少和營收下滑,北汽藍谷的虧損幅度有可能增大。
不僅是北汽藍谷在虧損,旗下的高端品牌極狐汽車同樣不容樂觀。2022年和2023年,極狐汽車凈利潤分別為-27.5億元和-33.47億元,兩年虧了將近61億元。同時期極狐汽車的總資產分別為29.85億元和20.99億元,凈資產分別為-41.73億元和-75.2億元。據此推算,極狐汽車到2023年末的負債總額已經達到96.19億元,是其總資產的約4.6倍。
北汽藍谷曾在2021年和2023年進行過定增,金額分別為54.5億元和60.3億元,但無奈輸血的速度趕不上失血的速度。北汽藍谷過去四年的資產負債率一直沒有低于70%,今年一季度甚至一路走高,達到了79.87%,眼看就要突破80%大關。
業績持續虧損,銷量肯定難逃干系。2018年,北汽藍谷借殼上市時年銷量曾達到15.8萬輛,但上市之后一路走低,2019-2021年,北汽藍谷年銷量分別為15.06萬輛、2.59萬輛、2.61萬輛。2022年北汽藍谷提出了10萬輛年銷量目標,最后僅完成了約50%;2023年同樣沒能突破10萬輛,止步于9.22萬輛。
低迷的銷量導致北汽藍谷大量產能閑置,旗下的北京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常州公司、北汽藍谷麥格納三家公司的年產能分別為16萬輛、2.5萬輛、7.5萬輛,但實際利用率分別只有5.25%、0%、24.02%(2022年數據)。2023年,北汽藍谷轉讓了北汽新能源常州公司,并將北京新能源公司搬遷到密云區,這些操作都被認為是為了降低成本壓力。
是什么原因導致北汽藍谷銷量低迷?有不少聲音認為產品質量問題難辭其咎。媒體曾曝光過北汽藍谷旗下極狐汽車的產品存在ESP泵體滲油的風險,有可能導致車輛制動力分配不均,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剎車失靈,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但極狐汽車并未公開召回去消除這一安全隱患,僅對到店保養的車輛進行ESP泵體滲油檢查。在車質網等投訴平臺,極狐汽車還存在智能鑰匙無法解鎖、高階智駕無法開通、電池掉電、APP無法使用等問題。
北汽藍谷曾經是國內銷量前三的新能源車企,也是北京爭奪全國“新能源第一城”的希望,但隨著其銷量下滑,北京已經落后西安、上海、深圳等城市。隨著小米、華為等新勢力加入,以及合資車企加快電動化轉型,北汽藍谷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市場中找到突破口,是其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