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3年,大模型激活小度天貓精靈?互聯網+
導讀
沉寂了許久的智能音箱,在今年大模型橫空出世之后,又再次燃起了新的希望。
沉寂了許久的智能音箱,在今年大模型橫空出世之后,又再次燃起了新的希望。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
文 | 何煦陽 封面來源 | 圖蟲創意
“百箱大戰”貼身肉搏落幕三年
鮮少有人記得,彼時的智能音箱,正如此時的ChatGPT,在數年以前同樣是潮流風口的代名詞。 智能音箱的熱潮最早從大洋彼岸刮來。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可以幫助用戶播放音樂、新聞,進行網購、叫車。因為賦予了傳統音箱人口智能的屬性,“Echo”的誕生將人口智能這一概念推向風口,隨后智能音箱熱潮席卷全球。 國內智能音箱熱潮也洶涌而至,上百家企業將市場廝殺成一片紅海,其中既有阿里、小米、百度等巨頭,也有喜馬拉雅、出門問問等互聯網及AI創業公司,甚至有傳統音頻廠商與科技公司配合上陣。 阿里比百度更早錨定了這個機會。2018年,阿里投了30億“人工智能補貼金”給智能音箱,當年天貓精靈在智能音箱的出貨主力為“天貓精靈方糖”,上市促銷價僅89元,成為天貓精靈首個銷量千萬級的產品,最終幫助天貓精靈收獲38%的市占率。 盡管姍姍來遲,小度卻采取了大膽的策略:在智能音箱上疊加一塊觸控屏幕。當時該產品設計并不被看好,但小度卻憑此逆襲,根據根據Canalys數據,小度智能音箱在2019年出貨總量達到1730萬臺,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引來其他友商紛紛效仿。小度CEO景鯤在之后經常談及此事,并總結到:“內卷改變不了世界,創新才行。” 當時的智能音箱戰場,可謂“百花齊放,各領風騷”。 具體而言,百度的路徑是產品補貼與內容投資雙管齊下,讓用戶習慣通過觸控屏幕與語音交互,調取音箱背后的服務,為此百度投資了眾多知名內容品牌,如“凱叔講故事”等。 而阿里則手握淘寶、天貓這樣的線上交易渠道,并與其他品牌產品進行聯動。2019年雙11,天貓精靈“語音購”服務投入大促,用戶可將智能音箱作為購物入口,并享有商品補貼。根據天貓精靈提供的數據,當年雙11有超500萬人體驗了語音購物,最終有105萬筆訂單交易成功。 其他玩家也各有優勢。如比阿里還先殺入戰場的叮咚音箱,依托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積累,能夠連接與京東合作的數百款智能家居產品;小米推出的小愛同學,擁有小米構建的供應鏈優勢,背后關聯小米生態...... 一時間,各位玩家貼身肉搏,“百箱大戰”兇猛開啟。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3785萬臺,是國內智能音箱銷量的頂峰。 但補貼大戰結束后,大家都意識到廣泛的用戶消費習慣并沒有形成。在智能音箱殺得難分難解的2019年,搜狗CEO王小川就在一次會議上預言:“未來幾年后,這個產品就不性感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少買家在購買智能音箱后,將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戲稱為“人工智障”,“你下指令它要么沒聽清,要么沒聽懂;但你打電話時它倒是很積極地跳出來插嘴,非要參與參與”。買音箱之前以為可以用來聽歌、聽故事,買了之后發現這些服務都要收費,結果到后來“它就變成了為我開關燈和報天氣預報的”。 消費者不買賬也體現在了數據上。洛圖科技數據顯示,中國智能音箱的銷量在2020年達到巔峰后,便一路下跌,國內智能音箱2021年、2022年銷量分別為3654萬臺、2631萬臺,同比下降3.5%、28%。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音箱的整體銷量為570.9萬臺,同比下降25.2%。 近3年智能音箱的熱度逐年走低,銷量的下滑直接影響到小度與天貓精靈的業務調整。小度于2020年9月30日與百度分拆,之后又聲稱上市,但兩年多過去了,卻未見進一步動作。天貓精靈更經歷了幾番波折,其在2019年由向張勇匯報,改成向朱順炎匯報,又在2020年1月1日升級為獨立事業部,被傳遭到“冷處理”。2020年末,當時任天貓精靈的運營與市場總經理杜海濤離職
音箱之外的生態爭奪戰
“我生氣的不是它(Siri)說錯,我生氣的是它的那種傲慢。它完全可以謙虛一點,比如說:當前天氣咱也不敢瞎說呀,那天氣預報都說不準的事兒,要不,你問問小度?” 這是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總決賽現場上的表演片段。經過幾年的激烈廝殺,小度、天貓精靈所代表的智能音箱已經植入買家心智,成為用戶記憶,不管是褒是貶,總能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地揶揄幾句。但明眼人才會發現,小度、天貓精靈,早在音箱之外開疆拓土數年。 “智能音箱根本就不應該賣”,同在人工智能助手深耕已久的小冰公司CEO李笛向Tech星球表示。與小度、天貓精靈類似,小冰也從背靠的大廠——微軟公司獨立,但卻沒有做智能音箱。李笛認為,人工智能助手應該跨越所有平臺和場景,不被音箱所局限。 “我們希望有一個人工智能助手,我在手機里、微信里,能與它交流,到車里還能與它交流;到家里、到樓下的便利蜂里,交流的還是它。” 也是循著這個思路,折戟的小度與天貓精靈開始推出更多智能硬件產品,試圖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態。但具體路徑上,兩家又有所不同。 小度走自研自賣、營銷破圈路線。繼智能音箱之后,小度又推出了TWS耳機、智能健身鏡、智能攝像頭電視等多款產品,將小度助手植入到用戶身邊。小度CEO景鯤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推出諸多智能硬件產品,是為了讓小度“擁有自己的試驗田,如果只能在別人的田(硬件)里嘗試,未免會涉及許多溝通和協調”。 為提升小度在市場上的曝光率,百度在綜藝上鉚足了勁,先后贊助《王牌對王牌》、《向往的生活》等綜藝節目。幾乎每一期,嘉賓都會主動和小度對話,為觀眾種草。 天貓精靈則發力物聯網,并與其他企業合作,打造“全面的AI賦能體系”。此前據36氪報道,天貓精靈的負責人庫偉同樣為阿里云IOT負責人,這促進了阿里云IOT與天貓精靈的平臺、團隊和技術接口整合。 而早在國內智能音箱火熱的2018年,天貓精靈就成立了“天貓精靈AI聯盟“,與合作廠商聯合開發產品。2020年,天貓精靈舉辦春季發布會,在此前的基礎上推出了“妙物計劃”與“雙百計劃”:投入 100億元進行生態建設,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出 100 款千萬級智能產品。天貓精靈走出音箱,植入到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如空調、掃地機、投影儀、榨汁機等。 在智能生態的大方向下,小度與天貓精靈還找到了第二個發力點:智慧教育。 2021年,“雙減政策”在教培市場刮起劇烈風暴,加上疫情催化,各路玩家紛紛切入智能教育賽道。2021年3月,小度發布了首款專業學習平板;5月,天貓精靈發布智慧屏天貓精靈E1,先后切入教育賽道。 Tech星球觀察發現,對比教培企業,小度與天貓精靈更傾向于做工具類產品,在技術、產品上下功夫,而小度在智能教育上明顯比天貓精靈投入更多。繼推出學習平板之后,小度又發布了詞典筆、大屏護眼學習機等多款產品。 在2022年的第三季度開始,景鯤親自帶隊,在小度內部開展“全閉環戰役”,將教育線打造為智能音箱之后的另一條增長曲線。目前,教育類智能硬件產品收入已經占據小度總營收的50%。
大模型再次激活智能音箱?
文 | 何煦陽 封面來源 | 圖蟲創意
“百箱大戰”貼身肉搏落幕三年
鮮少有人記得,彼時的智能音箱,正如此時的ChatGPT,在數年以前同樣是潮流風口的代名詞。 智能音箱的熱潮最早從大洋彼岸刮來。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第一款智能音箱“Echo”,可以幫助用戶播放音樂、新聞,進行網購、叫車。因為賦予了傳統音箱人口智能的屬性,“Echo”的誕生將人口智能這一概念推向風口,隨后智能音箱熱潮席卷全球。 國內智能音箱熱潮也洶涌而至,上百家企業將市場廝殺成一片紅海,其中既有阿里、小米、百度等巨頭,也有喜馬拉雅、出門問問等互聯網及AI創業公司,甚至有傳統音頻廠商與科技公司配合上陣。 阿里比百度更早錨定了這個機會。2018年,阿里投了30億“人工智能補貼金”給智能音箱,當年天貓精靈在智能音箱的出貨主力為“天貓精靈方糖”,上市促銷價僅89元,成為天貓精靈首個銷量千萬級的產品,最終幫助天貓精靈收獲38%的市占率。 盡管姍姍來遲,小度卻采取了大膽的策略:在智能音箱上疊加一塊觸控屏幕。當時該產品設計并不被看好,但小度卻憑此逆襲,根據根據Canalys數據,小度智能音箱在2019年出貨總量達到1730萬臺,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引來其他友商紛紛效仿。小度CEO景鯤在之后經常談及此事,并總結到:“內卷改變不了世界,創新才行。” 當時的智能音箱戰場,可謂“百花齊放,各領風騷”。 具體而言,百度的路徑是產品補貼與內容投資雙管齊下,讓用戶習慣通過觸控屏幕與語音交互,調取音箱背后的服務,為此百度投資了眾多知名內容品牌,如“凱叔講故事”等。 而阿里則手握淘寶、天貓這樣的線上交易渠道,并與其他品牌產品進行聯動。2019年雙11,天貓精靈“語音購”服務投入大促,用戶可將智能音箱作為購物入口,并享有商品補貼。根據天貓精靈提供的數據,當年雙11有超500萬人體驗了語音購物,最終有105萬筆訂單交易成功。 其他玩家也各有優勢。如比阿里還先殺入戰場的叮咚音箱,依托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積累,能夠連接與京東合作的數百款智能家居產品;小米推出的小愛同學,擁有小米構建的供應鏈優勢,背后關聯小米生態...... 一時間,各位玩家貼身肉搏,“百箱大戰”兇猛開啟。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為3785萬臺,是國內智能音箱銷量的頂峰。 但補貼大戰結束后,大家都意識到廣泛的用戶消費習慣并沒有形成。在智能音箱殺得難分難解的2019年,搜狗CEO王小川就在一次會議上預言:“未來幾年后,這個產品就不性感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不少買家在購買智能音箱后,將其中的人工智能技術戲稱為“人工智障”,“你下指令它要么沒聽清,要么沒聽懂;但你打電話時它倒是很積極地跳出來插嘴,非要參與參與”。買音箱之前以為可以用來聽歌、聽故事,買了之后發現這些服務都要收費,結果到后來“它就變成了為我開關燈和報天氣預報的”。 消費者不買賬也體現在了數據上。洛圖科技數據顯示,中國智能音箱的銷量在2020年達到巔峰后,便一路下跌,國內智能音箱2021年、2022年銷量分別為3654萬臺、2631萬臺,同比下降3.5%、28%。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智能音箱的整體銷量為570.9萬臺,同比下降25.2%。 近3年智能音箱的熱度逐年走低,銷量的下滑直接影響到小度與天貓精靈的業務調整。小度于2020年9月30日與百度分拆,之后又聲稱上市,但兩年多過去了,卻未見進一步動作。天貓精靈更經歷了幾番波折,其在2019年由向張勇匯報,改成向朱順炎匯報,又在2020年1月1日升級為獨立事業部,被傳遭到“冷處理”。2020年末,當時任天貓精靈的運營與市場總經理杜海濤離職
音箱之外的生態爭奪戰
“我生氣的不是它(Siri)說錯,我生氣的是它的那種傲慢。它完全可以謙虛一點,比如說:當前天氣咱也不敢瞎說呀,那天氣預報都說不準的事兒,要不,你問問小度?” 這是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總決賽現場上的表演片段。經過幾年的激烈廝殺,小度、天貓精靈所代表的智能音箱已經植入買家心智,成為用戶記憶,不管是褒是貶,總能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地揶揄幾句。但明眼人才會發現,小度、天貓精靈,早在音箱之外開疆拓土數年。 “智能音箱根本就不應該賣”,同在人工智能助手深耕已久的小冰公司CEO李笛向Tech星球表示。與小度、天貓精靈類似,小冰也從背靠的大廠——微軟公司獨立,但卻沒有做智能音箱。李笛認為,人工智能助手應該跨越所有平臺和場景,不被音箱所局限。 “我們希望有一個人工智能助手,我在手機里、微信里,能與它交流,到車里還能與它交流;到家里、到樓下的便利蜂里,交流的還是它。” 也是循著這個思路,折戟的小度與天貓精靈開始推出更多智能硬件產品,試圖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態。但具體路徑上,兩家又有所不同。 小度走自研自賣、營銷破圈路線。繼智能音箱之后,小度又推出了TWS耳機、智能健身鏡、智能攝像頭電視等多款產品,將小度助手植入到用戶身邊。小度CEO景鯤在接受采訪時提到,推出諸多智能硬件產品,是為了讓小度“擁有自己的試驗田,如果只能在別人的田(硬件)里嘗試,未免會涉及許多溝通和協調”。 為提升小度在市場上的曝光率,百度在綜藝上鉚足了勁,先后贊助《王牌對王牌》、《向往的生活》等綜藝節目。幾乎每一期,嘉賓都會主動和小度對話,為觀眾種草。 天貓精靈則發力物聯網,并與其他企業合作,打造“全面的AI賦能體系”。此前據36氪報道,天貓精靈的負責人庫偉同樣為阿里云IOT負責人,這促進了阿里云IOT與天貓精靈的平臺、團隊和技術接口整合。 而早在國內智能音箱火熱的2018年,天貓精靈就成立了“天貓精靈AI聯盟“,與合作廠商聯合開發產品。2020年,天貓精靈舉辦春季發布會,在此前的基礎上推出了“妙物計劃”與“雙百計劃”:投入 100億元進行生態建設,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出 100 款千萬級智能產品。天貓精靈走出音箱,植入到越來越多的產品中,如空調、掃地機、投影儀、榨汁機等。 在智能生態的大方向下,小度與天貓精靈還找到了第二個發力點:智慧教育。 2021年,“雙減政策”在教培市場刮起劇烈風暴,加上疫情催化,各路玩家紛紛切入智能教育賽道。2021年3月,小度發布了首款專業學習平板;5月,天貓精靈發布智慧屏天貓精靈E1,先后切入教育賽道。 Tech星球觀察發現,對比教培企業,小度與天貓精靈更傾向于做工具類產品,在技術、產品上下功夫,而小度在智能教育上明顯比天貓精靈投入更多。繼推出學習平板之后,小度又發布了詞典筆、大屏護眼學習機等多款產品。 在2022年的第三季度開始,景鯤親自帶隊,在小度內部開展“全閉環戰役”,將教育線打造為智能音箱之后的另一條增長曲線。目前,教育類智能硬件產品收入已經占據小度總營收的50%。
大模型再次激活智能音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