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倍釘釘團隊人數的飛書,到底輸在哪里了?快訊
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行情不是很好,很多企業都開始“畢業典禮”了,這里我就不作多說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最近行情不是很好,很多企業都開始“畢業典禮”了,這里我就不作多說了。
但是我今天為什么要說這個呢?主要還是從我本人說起,公司也在搞降本增效。那么公司給出的說法就是釘釘團隊人數是釘釘的三分之一,釘釘的市場占有率卻是飛書的十幾倍。
既想裁員后,效率不減,又想有市場占有率。其實很多人看到這個說法時,會覺得高層的決定,在這個多事之秋,危難之時的2023年,好像還挺有道理的,“我們”順利畢業了,還不會不服,反而覺得是自己不是在公司的核心業務崗位,還有就是自己能力不足導致的。
那么,這里,我從飛書的角度,說說為什么飛書要招這么多人,同時飛書為什么在國內市占率遠低于釘釘,甚至企微呢?
第一、基因
飛書誕生是因為想保護好字節跳動內部數據安全,私有化部署的協同辦公產品其他家用戶體驗不好。所以因為飛書就進行了自研,這是很多大公司都會這么去做自己軟件的原因,滿足了自己,再進行SaaS化。
那么釘釘、企微都不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誕生的。因為阿里有阿里旺旺,騰訊有微信。所以誕生目的不一樣,導致它們的基因就不一樣。
說白了,飛書是為了先滿足內需,然后順便賺錢。釘釘、企微就是為了賺錢去的。前面我也講過,一件事情初衷不是為了商業化,你覺得它能做的過定位清晰的釘釘和企微嗎?顯然不能。如果有所啟發,可以看看《飛書的基因》這篇文章,了解詳細情況。
第二、產品定位。
看上述圖片,我們就知道了,飛書是為大型企業(先進企業)做協同辦公服務的。而釘釘和企微定位的人群都是小微企業。這就注定著飛書的市場空間不會太大,定位就把飛書的市占率給限定死了。
但是釘釘和企微就不一樣了,它們本身定位就是小微企業,當然能滿足小微企業的需求,同時我相信他們也能滿足阿里、騰訊自己企業的需求,它們本身也都是大型企業。
第三、資源。
飛書這塊給的資源,還是相當充足的。
(1)案例:飛書能夠在字節跳動內部用的下去,那么這就說明飛書可以滿足的了大型企業的需求。飛書也是在內部進行不斷迭代優化的。
(2)團隊:飛書的團隊是釘釘的3倍,企微的6倍,團隊中大部分都是產研人員,這就是開發資源。
(3)出海:飛書已經開始出海了,為什么說出海也是資源呢?因為飛書依靠國際版抖音Tik Tok,來打開海外市場。因為Tik Tok日活是遠比微信在國外,以及淘寶等阿里產品在國外活躍得多,這就是資源。
第四、功能
飛書能覆蓋字節跳動所有的內部管理、協同辦公需求,那么飛書已經覆蓋了基本上所有的功能,這里就沒什么好說的。
第五、場景
由于飛書定位的是大型企業,所以飛書多數情況下,只能滿足標準化產品,不能滿足定制化場景。小米、華潤都私有化部署了飛書,但是無一例外都是虧損,為什么呢?因為定制化太多了。
所以在于定制化這塊,飛書的能力遠不如釘釘強,這里面就涉及到Pass能力了。這里不做細聊,大家可以看看釘釘宜搭就知道了。
第六、用戶體驗
飛書的用戶體驗,毫無疑問是釘釘、企微、飛書三者中,最好的。
第七、總結
toB產品在基因、產品定位、資源、功能、場景、用戶體驗這六個環節,對于企業型客戶的影響力是逐級遞減的,而且呈現的是指數型遞減。
再加上飛書起步比釘釘、企業微信晚,所以造成了飛書遠不如釘釘、企微,但是為什么飛書還養這么多人的團隊呢?主要還是為了長期發展,比如出海;比如通過不斷優化,實現彎道超車;比如完善自己內部產品生態,不至于被卡脖子這種戰略需求等等
第八、最后回到公司“畢業典禮”問題
公司高層,通過這個例子,來進行員工“畢業典禮”,無非就是給自己的降本增效找一個借口而已,如果你還沒懂釘釘和飛書之間團隊區別的原因,咱們被“畢業”,還覺得是咱們自己的原因,那豈不是“被賣了,還給別人數錢呢?”
每一個事情背后,都有不同的底層邏輯,希望咱們都能看透本質,好好的對待自己,畢竟大多數企業也就十來年歷史,但是我們的人生遠遠不止,善待自己,好好加油,咱們砥礪前行,在這多事之秋!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