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大眾合作背后,卻隱藏著一危機!快訊
大眾掏出“靈魂”,小鵬“接活”賺錢。針對近日大眾集團與小鵬汽車再次達成深度合作,某業內人士如此評價道。只是問題在于,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究竟誰在掏出“靈魂”,目前還真說不定。
大眾掏出“靈魂”,小鵬“接活”賺錢。針對近日大眾集團與小鵬汽車再次達成深度合作,某業內人士如此評價道。只是問題在于,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究竟誰在掏出“靈魂”,目前還真說不定。
至少從大眾用并不算高昂的技術服務費,便“誘使”小鵬交出了自己的核心技術來看,掏出“靈魂”的更像是小鵬,而非大眾。而若我們再從大眾此前拿出7億美元獲得小鵬4.99%的股份繼而成為其第三大股東來看,則甚至可以做出如下猜想:大眾想要的不僅是小鵬的“靈魂”,可能還有其整個“身體”。
這并非不可能。何小鵬此前創辦UC瀏覽器時就曾因多次融資,股權遭到洗牌,最終的結果是UC超過66%的股權已經到了阿里巴巴馬云手里。失去話語權的何小鵬只得做出如下決定——把UC瀏覽器直接以30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給了阿里巴巴,這也成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并購案。
連年加大的虧損,加上產品銷量長期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的確讓小鵬汽車在面向大眾的技術變現時嘗到了些許甜頭,其甚至有被大眾給出的些許甜頭沖昏了頭的傾向。只是小鵬忘了:大眾一旦在電動化上建立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其與小鵬就很難平起平坐。屆時,小鵬要么會被大眾整個吞并,要么就會被中止合作,斷了技術變現的源頭,所謂“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
而無論出現哪種情況,對小鵬的發展其實都是不利的。當然,對于互聯網出身的何小鵬而言,賣掉小鵬汽車套現,未必是件壞事,畢竟做過互聯網的人,其思維也往往是互聯網式的:能否打造百年基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靈活應變,不斷套現。
多次合作后,大眾團隊終入駐
近日,數百位大眾工程師入駐小鵬汽車廣州總部辦公的消息,讓小鵬的股價大漲,這可能也預示著二者的技術合作將進一步升級。果不其然,就在7月22日,據小鵬汽車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與大眾汽車集團簽訂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聯合開發協議。根據該協議,小鵬與大眾集團將積極探索進一步合作的機會,以擴大雙方聯合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的應用范圍。
對此,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2026 年起,大眾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所有純電動車型都將搭載這一強大、高效的電子電氣架構。”
據悉,二者在廣州和合肥建立了聯合開發項目組,第一個搭載雙方聯合開發的電子電氣架構的車型預計將在約兩年內量產。實際上,大眾與小鵬自去年合作以來曾多次宣布在不同的層面達成合作。
去年7 月,大眾汽車宣布計劃向小鵬投資 7 億美元,雙方將基于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和小鵬汽車的 G9 車型平臺、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 B 級純電車型,掛大眾的車標在中國市場銷售,計劃將于 2026 年上市。
去年年底,大眾中國入股小鵬汽車,交易完成后大眾中國持有小鵬約4.99% 股權,成為其第三大股東,此外,大眾方面在小鵬汽車獲得一個董事會觀察員席位,但無投票決策權。
今年2 月,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圍繞平臺與軟件戰略技術簽訂聯合開發協議,就車型及平臺的共用零部件訂立聯合采購計劃。2個月后,小鵬汽車與大眾集團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將就電子電氣架構技術簽訂最新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于小鵬最新一代 EEA 架構聯合開發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平臺,預計將從 2026 年起應用于在中國生產的大眾汽車品牌電動車型。
業內認為,大眾之所以如此急于與小鵬達成更深層面的合作,很大程度上跟其在電動化上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有關。
去年,大眾在華純電車銷量為19.18萬輛,同比增長23.2%,盡管超越了國內大多數新勢力的年銷量,但大眾的新能源銷量占比僅為2%。此外就在今日有消息稱,大眾集團多款電動車項目再次延期,包括之前備受期待的ID.4大換代與保時捷Macan EV Turbo。前者預計要到2029年才能上市。后者則需2031年才會上市。在電動化轉型上的落后,只得迫使大眾加深與小鵬的合作,以彌補自身的短板。
小鵬已有“躺平”之跡象
另一方面,大眾與小鵬的合作卻使后者在資金上頗有收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營收達65.5億元,同比增長62.3%,毛利率大幅提升至12.9%,同比提升11.2個百分點,環比增長6.7個百分點。其中,小鵬賣車營收為55.4億元,另10億元則為服務及其他收入,包括與大眾合作帶來的報酬。正因如此,小鵬一季度的凈虧損由去年同期的23.4億元收窄至13.7億元。
對此,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此前曾表示:“從本季度開始,平臺和軟件技術服務的收入已經開始成為我們盈利的重要來源,這標志著小鵬已經發展出與傳統車企不同的創新商業模式。”
與稍有起色的財報數據形成對比的是小鵬汽車的銷量。今年1-6月小鵬累計交付 52028 輛新車,雖然同比增長26%,但根據小鵬年初定下的 28 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來看,其目標達成率僅為18.6%。這意味著要想順利完成目標,小鵬下半年的月均銷量要達3.83 萬輛。從其目前連破萬都難的形勢來看,完成目標的難度頗大。
實際上,這一銷量頹勢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顯現。2023年,小鵬全年共賣出14.16萬輛新車,雖然同比增長17%,卻只完成了其年銷量目標的七成左右,在當時主流的五大造車新勢力里僅排在全年賣出12.42萬輛的哪吒汽車前面,幾乎墊底。
到了今年,這一銷量頹勢幾乎沒有任何改觀。今年1-6月,小鵬汽車單月的零售銷量分別為8250輛、4545輛、9026輛、9393輛、10146輛、10668輛,只有剛剛過去的6月才勉強實現月銷破萬。
作為對比,同為新勢力的零跑汽車今年上半年賣出86696輛新車,除了2月低于一萬輛外,其余月份均突破一萬輛,6月銷量甚至首次突破2萬輛。蔚來上半年也賣出87426輛,除2月低于一萬輛外,其他月份均突破一萬輛,5月、6月甚至連續兩個月突破2萬輛。而作為新勢力頭部的理想汽車上半年則更是賣出了188983輛。
實際上,小鵬旗下在售的車型并不算少,目前6款車型在售。作為對比,同為新勢力的理想、零跑、哪吒在售車型均為5款,蔚來最多,達到8款。在車型數量并不處于劣勢的情況下,總銷量卻差強人意,唯一的解釋就是單一車型銷量不好。
第三方平臺顯示,小鵬旗下月銷量最高的單一車型都只徘徊在5000輛上下,其他車型之銷量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主銷車型小鵬P7和小鵬G6的月銷在大多數月份甚至已經下滑到2000輛上下的水平,目前的形勢可謂岌岌可危。
單一車型銷量不行,如果能夠多推出車型,其實也可以推高單月的銷量。然而小鵬汽車在這方面似乎也不太“積極”,上半年小鵬除了于1月份推出了本就小眾的中大型MPV小鵬X9外,再無其他新車。而下半年,小鵬似乎也只計劃推出Mona 03及P7+兩款新車。P7+目前透露的信息不多,但從被小鵬看作是走量車型繼而被寄予厚望的M 03來看,小鵬的打法顯得很混亂。
Mona 03 已于7月初完成全球首秀,預計8月正式上市,售價預計會下探到20萬元以內。根據小鵬方面的說法,M03的最大亮點是搭載小鵬的XNGP視覺輔助駕駛系統,這將讓只有高端車型才有的智駕下放到10萬元級別。
然而,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大趨勢下,小鵬旗下的多款車型已經將起售價下探到了20萬元附近及以下。小鵬在此時費力折騰出一個定位為10-15萬元價位的Mona系列,其意義何在?何況,在10萬元級別這一極度內卷的“紅海”市場,Mona 03要直面比亞迪、吉利等大廠,對于這種既有技術還擅長成本控制的大車企,小鵬真有優勢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Mona 03真的能做到走量,但它真的不會與小鵬旗下本就將價格下探到20萬元下的其他車型相互內耗嗎?而且MONA 03的大賣必然會嚴重拉低小鵬的品牌形象,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小鵬徹頭徹尾成了一個低端品牌。畢竟,小鵬Mona只是小鵬品牌下的一個全新序列。
總之,不管從并不理想的銷量表現還是從毫無頭緒的新車推出規劃來看,小鵬汽車似乎都已經有了“躺平”的跡象。若把這些與小鵬近兩年緊鑼密鼓地推進與大眾的合作結合起來看,其似乎已有了賣掉自己提早變現的傾向了。
誰在掏出“靈魂”?
對于大眾與小鵬自去年以來一次又一次的合作,業內部分人士認為這是件中方車企反向技術輸出的光榮之事,有些人甚至認為大眾在越來越深入的合作中,已經出賣了自己的“靈魂”。然而,大眾與小鵬究竟誰在通過得到金錢出賣自己的“靈魂”,還很難說。
大眾與小鵬合作的思路很簡單——通過資金獲得小鵬的核心技術,補上自身的短板,然后再搞自己的一套東西。小鵬體量太小,其手中的幾項技術,頂多只是幫助大眾立足新能源市場的敲門磚。此前,大眾曾以7億美元獲得了小鵬4.99%的股份,又因為一些并不算高的技術服務費,得到了小鵬的核心技術,當大眾有了電動化的技術基礎后,其合作態勢也許就不一樣了。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小鵬是與其他小廠商合作,或許還沒什么危險;但其如今合作的伙伴大眾集團卻是一家無比巨大的車企,它并非沒能力做好電動汽車,只是暫時落后了。在獲得小鵬的核心技術后,大眾很可能會生出吞并之心。除了技術外,小鵬實際上并沒與大眾平起平坐的底氣。
總之,在商業市場要想立足,還是需要自身有實力。小鵬汽車目前自身體量太小,雖有較強大的智駕技術,但自身的新能源車型銷量一直處于要死不活的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銷量表現會越來越影響其電動化技術在外的聲譽——既然技術這么好,為何自身的車型卻沒任何一款賣得好?
此外,小鵬常年虧損的問題短期內也看不到盡頭。財報數據顯示,自2021年上市,小鵬汽車一直在虧損泥潭中掙扎。2021-2023年小鵬的凈虧損分別為48.63億元、91.39億元、103.8億元,加上今年一季度的虧損,小鵬上市以來合計虧損約257億元。
在旗下車型之銷量并無太大起色、虧損持續加大的情況下,小鵬似乎從變賣技術中嘗到了甜頭,至少從合作時的合影來看,何小鵬都是笑得合不攏嘴的。只是,技術變現的下一步,會不會是大眾對整個小鵬汽車的吞并?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當然,對于收購,何小鵬也許是伸出雙手歡迎的。畢竟,對部分做慣了互聯網的人來說,其思維習慣也是互聯網式的:能不能做成百年基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套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