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合集團:業績及盈利能力全面下滑,短債壓頂高管仍領超千萬薪酬快訊
近期,在港股上市、主營保健品及嬰幼兒奶粉的健合集團(H&H國際控股)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業績數據顯示健合集團的營收、利潤以及盈利能力等核心財務指標同比全面下滑。
來源 | 財經九號&九號觀察
作者 | 跳跳
近期,在港股上市、主營保健品及嬰幼兒奶粉的健合集團(H&H國際控股)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業績數據顯示健合集團的營收、利潤以及盈利能力等核心財務指標同比全面下滑。
與此同時健合集團的短期債務卻同比暴增294.25%至57.07億元,較去年底多了整整約10億元,而同期在手現金僅為23.79億元,現金短債比僅為0.42。
事實上,健合集團的現金短債比在去年更加捉襟見肘,但與公司緊張的現金流、不斷下滑的業績相比,公司高管們動輒千萬級的薪酬實在是很扎眼。
凈利潤延續負增長
營收、盈利能力等全面下滑
健合集團的業績,可謂是難看三連。拿歸母凈利潤來說,此前已經多年不見起色,到了今年上半年更是在去年基礎上腰斬。
(數據來源:2024年半年報)
公司的財務數據顯示,早在2019年、2020年時,健合集團的歸母凈利潤還能達到10億元以上規模,但是到了2021年大幅下降55%、僅有5.08億元,此后就是一蹶不振,2022年歸母凈利潤6.12億元,2023年全年僅有5.82億元,不僅下滑,在2023年下半年還出現了虧損,全年歸母凈利潤甚至不如上半年的水平。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統計數據)
到了今年上半年,健合集團歸母凈利潤僅有3.05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08億元大幅下滑49.7%!
值得注意的是,健合集團的營收方面也出現了同比下滑,這是近年來首次出現,可見健合集團面臨的嚴峻市場形勢。今年上半年,健合集團營業收入66.92億元,同比減少了4.14%,雖然幅度并不大,但卻迎來業績的轉折點。
作者注意到,即便是下滑的營收,也是從合同負債(也即經銷商的預付款)的業績蓄水池中抽走不少。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健合集團合同負債尚有約2億元,到了今年6月底僅有5500多萬,一方面說明公司也在通過發貨將合同負債轉化為營收以提振業績的努力;另一方面,如此小規模且持續減少合同負債也說明了經銷商拿貨意愿并不強烈。
此外,健合集團的盈利能力同比也出現了下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健合集團的凈利潤率僅有4.57%,較去年同期8.71%的凈利率水平幾乎減半,也是錄得近幾年同期最低值;
毛利率同比也出現了下滑,而且毛利率水平近幾年來是一路下滑。2020年中期至2024年中期,健合集團的毛利率水平從66.39%降到了60.85%。
現金短債比僅有0.42資金鏈吃緊,
高管超千萬年薪獨董都超百萬
與公司業績走弱的同時,健合集團的資金鏈也緊張起來了。
財務數據顯示,在有息負債規模并未出現大幅變化的情況下,健合集團的債務結構在2023年出現了大的調整,原本以長期負債為主的債務結構在去年變成了以短期債務為主。
(數據來源:企業預警通統計數據)
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健合集團的短期借貸(即一年內到期債務)高達47.22億元,較2022年的9.8億元同比增加了378%,同期,健合集團的長期借款金額則由2022年的85.82億元減少到44.63億元,長短債結構的這種重大轉變,很大程度上體現了資金方的謹慎態度。
這也直接導致了健合集團在短期內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截至2023年底,健合集團在手現金僅有13.64億元,同期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達47.22億元,現金短債比僅為0.28。
到了今年6月底,這種資金鏈緊張的態勢仍舊延續,半年報顯示健合集團的在手現金僅為23.7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達57.07億元,現金短債比也僅有0.42。
現金無法覆蓋短債的情況下,就要依靠兩個渠道,一個是主營業務取得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另一個就是融資性現金流情況。不過這兩個數據也很不樂觀。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僅為10.53億元,雖然比去年底少了點,但比上年同期實在是好太多了;而融資性現金流則是延續了凈流出狀態,去年底是-19.95億元,今年上半年則是-0.87億元。
(數據來源:2024年半年報)
特別是融資性現金流中的新增貸款情況,雖然上半年新增銀行貸款及有擔保債券有18.9億元,但同期償還計息銀行貸款及購回有擔保債券高達20.4億,借的不如還的多。不過好在優先票據的發行能給企業凈增加融資差不多4億元,但對于龐大短期債務規模而言依然顯少。
此外,作者發現健合集團的另一個風險項,那就是商譽風險高企,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健合集團的商譽余額高達77.48億元,近3年來一直維持70多億的規模,而同期健合集團的總資產也不過200多億,商譽占了健合集團的38%。
(數據來源:2024年半年報)
如此之高的商譽規模,會不會有減值風險呢?最近兩個報告期都在減值的,上半年就累計減少了近2.5億。
一般來說,商譽的形成和構成都有比較復雜的背景,但通常來說商譽是無法形成現金流的,最大的價值是體現在財報上,很好地平衡了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但健合集團如此大規模的商譽,甚至已經超過了同期的凈資產,上半年健合集團的凈資產也僅有62.95億元。
作者發現,在2023年企業現金短債比僅有0.28、凈利潤同比下滑、僅財務費用就高達7.74億元遠超當年度凈利潤的時候,健合集團的高管們卻仍然領著超千萬的薪酬,甚至于連獨立董事們都有著高達100多萬的年薪!
(數據來源:2023年年報)
2023年年報顯示,2023年該公司執行董事王亦東年薪高達1497萬元,比2022年的1054萬元多了400多萬元,連做了不到3個月的行政總裁Camillo Pane也拿到了689.7萬元的薪水,折合下來全年要接近2700多萬年薪了!作者還發現,該公司的獨立董事待遇也是相當好,三位獨立董事陳偉成、駱劉燕清、丁遠的年度薪酬都超過了100萬。
作者發現,幾位獨董中還有人身兼四五家港股公司的獨立董事,有沒有足夠的精力履行好獨立董事的職責暫且不表,但是待遇是真的好!對比內地A股市場,對于獨董同時任職還是有數量限制的,最多不能超過3家。
當然,無論是公司的高管還是獨董,其行業內的高水平薪酬,能對得起上市公司的業績嗎?恐怕是要打個問號的。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