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專家呼吁依法勒令其整改觀點
在當下的港股市場,蜜雪冰城、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被稱為新消費“港股三姐妹”,一掃過去籠罩在新消費賽道的陰霾。
在當下的港股市場,蜜雪冰城、泡泡瑪特和老鋪黃金被稱為新消費“港股三姐妹”,一掃過去籠罩在新消費賽道的陰霾。
2024年,蜜雪冰城營收超200億元,市值接近2000億元,活成了很多新消費企業羨慕的模樣。
然而在業績和市值飆升的同時,蜜雪冰城食品安全問題也不斷浮現。
6月9日,據南方+報道,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個冰凍甜點樣本的大腸菌群含量和總含菌量超出法例上限。據悉,涉事店鋪為沙田好運中心的“蜜雪冰城”。
檢測結果顯示,該樣本的大腸菌群含量為每克170個(法定上限為100個),總含菌量為每克75000個(法定上限為50000個)。
這距離蜜雪冰城“隔夜檸檬水”事件才剛剛三個月。為何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
2萬加盟商背后的管理挑戰
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蜜雪冰城門店數量達46479家,同比增加23.73%。在門店分布上,中國內地有41584家,57.4%的門店在三線及以下城市,海外市場有4895家門店。
門店數的增加同時,加盟商數量也大幅攀升。2024年,蜜雪冰城的加盟商數量達20976名,較2023年的16784名增加了24.98%。
蜜雪冰城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于向加盟門店銷售商品及設備。盡管這兩年隨著門店密度增加,加盟商們會受到訂單分流的影響,進而單店收益下滑,但加盟商的這些煩惱并不會影響蜜雪冰城的賺錢能力。
2024年,蜜雪冰城營收同比增長22.3%至248.3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9.8%至44.5億元。
龐大的門店和加盟商規模,除了給蜜雪冰城帶來飆升的業績,還有管理挑戰。畢竟,隨著門店和加盟商數量的上升,管理難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一方面是門店食品安全問題。今年315期間,湖北經視曝光了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門店的食品安全問題,該門店未按規定,使用隔夜檸檬和橙子切片制作招牌飲品。另外,門店的衛生狀況也令人堪憂。店內有蒼蠅飛蟲,飛蟲甚至出現在奶茶杯蓋中。
另一方面,消費者投訴不斷。在黑貓投訴上,關于蜜雪冰城的投訴高達12000余條,涉及商品品質和員工態度等方面,僅在今年5月,就有多個消費者表示在蜜雪冰城飲品內發現黑色異物、蟲體等。
圖注:黑貓投訴截圖
對此,中國消費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蜜雪冰城屢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十分嚴重,必須依法勒令其整改。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長期需要注意的問題,是食品經營企業的生命線,如果出現問題就會嚴重影響消費者健康,需要常抓不懈。
性價比不是蜜雪冰城的“免死金牌”
通常而言,中高端客單價品牌會走直營擴張路線,所以當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時,用戶第一時間會將憤怒集中至品牌方,而且已上市或獲得多輪融資的企業,也天然會受到更多審視。比如最近,有網友曝光在“奈雪的茶”小盒茶內喝出整只青蛙,就引發了不小的輿論爭議。
相比之下,一些加盟模式、中低客單價的品牌,盡管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但受到的沖擊卻似乎更小。而蜜雪冰城更是獨特,由于極具性價比的標簽,“隔夜檸檬水”事件曝光后,甚至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的自發維護和造梗。
不僅有諸如“4塊錢的檸檬水有檸檬片,還要什么自行車”、它不嫌我窮,我不嫌它不新鮮”等,甚至還有網友自嘲“不是食材過期,是我來的太晚了”。隨后,蜜雪冰城部分加盟商上線24小時經營模式,隔夜檸檬水事件逐漸淡化在互聯網視線。
至于本次產品大腸桿菌超標事件,也有不少網友發表類似觀點,如“喝蜜雪了,這種也懶得管了”“就沖1.68兩杯的奶茶,躥稀我都說治便秘”。
但這并非應該是蜜雪冰城的“免死金牌”。因為均價在2元~8元的蜜雪冰城、200億的營收規模,意味著購買蜜雪冰城的用戶規模和消費頻次比其他新茶飲品牌更多。
蜜雪冰城曾在招股書中寫道:2023年,中國每10杯現制檸檬水中有超過8杯、每10支現制冰淇淋中超過3支都來自蜜雪冰城。
更何況,上市之后,蜜雪冰城在北京、上海等地客單價都進行了上漲,4元一杯的檸檬水集體漲至5元。隨著終端零售價提升,蜜雪冰城更應該在品控、門店衛生等方面加強管理。
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大浪智庫高級顧問陳音江表示,類似加盟品牌出現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受加盟模式影響,品牌方主要向加盟商售賣設備、原材料,會追求加盟門店數量增長而疏于加盟商內部管理。對加盟商而言,如果總部沒有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更多會受個人利益驅使,比如使用過去原材料減少成本損失,增加收益。
洪濤則認為,部分消費者為蜜雪冰城“開脫”,是混淆了價格低與質量不高的必然邏輯。因為價格低,出售食品安全問題的飲料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應受到道德的譴責,嚴重的也應該受到法律的處罰。價格低、質量高,我們將其稱為“性價比”高,現在叫“質價比”高,這是我們提倡的。但是過低的價格也會導致違反《價格法》行為發生,甚至出現食品安全問題,這時也會出現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出現,我們稱之為“雙重違法”。
規模紅利見頂?
與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相比,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蜜雪冰城都是最賺錢的新茶飲企業。
這離不開4萬余家門店所形成的規模效應。但“雪王”的煩惱也開始顯現,最直接的是,門店是否已經飽和?隨著門店密度增加,單店收益如何保證?這決定著加盟商和品牌之間合作的持久性和忠誠度。
蜜雪冰城還在想辦法擴張。6月9日,蜜雪冰城宣布對全國新開門店布局進行優化調整,鼓勵新加盟商在景區、服務區、交通樞紐站等特殊場景開店。
但單店收入減少問題早已開始顯現。根據招股書,蜜雪冰城平均單店終端銷售額由2023年前九個月的113.53萬元減少至2024年同期的108.27萬元,同比下降4.63%。同期,平均單店飲品出杯量由17.72萬杯減少至17.07萬杯。
平均單店日均終端零售額由2023年前九個月的4416.3元減少至2024年同期的4184.4元,同比下降5.25%;同期,平均單店日均訂單量由376.1筆減至367.0筆。
當加盟商賺得少了,閉店數也隨之上升。2024年,蜜雪冰城關閉了超1600家門店,上年同期為1307家。
在走過規模紅利之后,蜜雪冰城顯然到了增強“內功”的時刻。
文|《逐浪》出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