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急了!繼“移山價”后,盒馬又用“降價”收割中產了快訊
引言:繼“移山價”之后,盒馬不死心,要和山姆死磕到底了。
引言:繼“移山價”之后,盒馬不死心,要和山姆死磕到底了。
去年的7月份,盒馬用“移山價”向山姆宣戰。
所謂的“移山價”,就是最樸實無華的價格戰,你降一元,我再降一毛,針鋒相對,這種“小學生式”的商超打架,把消費者看得是喜聞樂見。
網友后知后覺才發現,“移山價”平平無奇的三個字,原來就是“移動山姆的客戶”的意思,這么明目張膽的商戰,盒馬甚至連裝都不愿意裝一下。
根據盒馬數據顯示,榴蓮千層“移山價”,讓上海地區該產品銷量一度增長26倍;極光大數據顯示,“移山價”推出后盒馬APP周均DAU(日均活躍用戶)增長13.3%。
想必是“移山價”這一戰讓盒馬吃到了甜頭,如今盒馬又干了一票大的。
盒馬到底在盤算什么?
去年10月,盒馬宣布全面啟動折扣化變革,勢必要將低價進行到底。
這不,春節剛過完,盒馬就開始行動了。
2月18日,盒馬宣布正式在北京、南京、長沙三地啟動折扣化試點,將商品價格普遍下調,此次降價動作覆蓋海鮮水產、肉類禽蛋、蔬菜水果、烘焙、休閑食品、酒類等幾乎所有品類。
并且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低價,試點的消費用戶平均可以節省平均15%~20%的開支。
與此同時,三地的線上平臺免運費門檻也有所提升,均調整至99元,若未滿99元則需支付6元的運費。
如此大面積的降價,這么看來,“移山價”或許只是盒馬折扣化改革的開胃小菜了。
不過盒馬這“一降一升”的策略,也讓不少消費者抱怨,“盒馬缺這點運費嗎?既然要降價為什么不真誠點?”
只不過,盒馬在開年弄出了這樣的陣仗,也是精心盤算過的。
免運費的門檻,是要用企業自身的毛利來補貼上這部分的,只要保證總賬目上不虧損即可。
但是此次盒馬線上線下同價,就意味著盒馬要犧牲掉很大一部分的利潤空間,所以這一陣仗,只不過是盒馬把原來運力上的補貼,轉移到了惠及消費者的商品價格補貼上來了,通過這個市場化手段控制成本、優化資源配置。
畢竟,盒馬的決心,是要打造“質價比”,讓消費者以實惠的價格買到好商品。
更何況,盒馬此次試點城市的降價品類,涵蓋了很多用戶一日三餐消費頻率最高的品類,一次家庭大采購,劃算下來的優惠就超過了那6元的運費了。
所以,也不虧,這筆賬盒馬應該也是給消費者算過的。
至于盒馬為什么那么死磕“低價”,它背后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爭奪更多的用戶了,尤其搶奪存量的中產份額。
眾所周知,傳統的“大賣場”模式已不再站立潮頭了。
曾經的“陸戰之王”——大潤發,更是被爆出頻繁閉店,2023年以來,至少關閉或宣布閉店了13家門店。
于是,致力轉型的大潤發母高鑫零售也開始涉足會員制商店,在會員店尋找高鑫的第二曲線,將希望押注在新賽道上。
大潤發的M會員店
所以,在群雄逐鹿的國內倉儲會員超市上,盒馬想要出彩,自然是要有市場競爭力,才能脫穎而出。
最關鍵的是,想要“剛”在零售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山姆,盒馬不能只是低價,更是要有品質的低價。
就像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曾說過:“讓好商品不貴,把最好的商品、高端商品的價格打下來才是本事。”
意思就是,高貴,但是不貴。
而實現這一目標,盒馬則是通過優化供應鏈,實現對產品價格的掌控權,最終將低價反饋給消費者。
不過,把價格落實到位,對于供應商來說,卻是一個挑戰。
價格讓利給消費者,就意味著供應商需要在生產和創新環節更加優化,通過良好的運營管理和完整的供應鏈打造,提高效率以節省成本,才能實現盒馬的折扣化改革。
盒馬上海供應鏈中心
此前就有供應商不愿意與盒馬“并肩作戰”,比如在去年12月底,王小鹵就曾因為降價問題與盒馬終止合作,不過在盒馬宣布降價并提高免運費門檻后沒幾天,盒馬又與王小鹵達成戰略合作了。
看來,在時代的趨勢下,企業也不得不跟上盒馬的節奏,適應折扣化趨勢。
就像侯毅在去年10月盒馬供應商大會上說的那樣,只有擁抱變化的供應商才能繼續和盒馬走下去,不能適應折扣化變革浪潮的供應商只能退出競爭體系。
不可否認,在消費降級下,“質價比”已經成為了所有消費者的共同追求,在這個的大環境下,誰能夠把好物打到極致低價,誰就贏得了消費者。
要么順應趨勢,要么優勝略汰讓消費者自然選擇。
盒馬硬攻到底的低價策略
去年盒馬推出的折扣價格主要是集中在線下,如今這一陣仗是線上和線下同步低價,可以看出盒馬折扣化轉型的重要變化。
曾經的盒馬既是超市,也是餐飲店、菜市場和外賣平臺,靠著這四不像的業態,盒馬吸引了大量的客流,也贏得了話題討論度,頻上熱搜,可謂是零售業的網紅流量明星。
如今,為了對標山姆,盒馬直接把自己干成了倉儲式超市,并且找到了一條對付山姆的路線——極致低價。
為了降價策略能夠更好地實施,山姆還把SKU砍掉了一半多,由原來的5000多個縮減至目前的2000多個。
當然了,盒馬更長遠的挑戰是要打造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垂直供應鏈,但是這種重資產投入,又要面臨漫長的回報過程。
另一方面,由于阿里巴巴集團正處于大變革中,今年的2月份,阿里巴巴集團公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的會議上,宣稱將逐步退出傳統實體零售業務。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表示:
“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他們不是核心的聚焦業務,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
于是,有關銀泰被出售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盒馬也被這股傳聞波及,傳出被阿里出售的消息,不過后來被盒馬辟謠了。
其實,過去的三年里,盒馬就一直被傳為阿里的“棄子”了。究其原因,當然是因為盒馬一直在虧錢,難以盈利。
而如今盒馬這波線上線下同步低價,可想而知是其在盈利和整個消費市場轉向的巨大壓力下,深思熟慮的戰略調整了。
降價,也意味著毛利率要降低,不過對于侯毅來說,“只要規模上去了,毛利率降即使一半,也是一樣的。”
這也是為什么在未來的存量市場,需要靠低價爭奪用戶,不僅僅是中產群體,年輕人的群體盒馬也想吸引過來。
硬“剛”山姆
盒馬,確實是給山姆制造了不小的壓力。
近日,沃爾瑪最新公布了2024財年第四季度(2023年11月1日-2024年1月31日)業績。
財報顯示,在2024財年第四季度,沃爾瑪在中國市場凈銷售額40億美元,同比僅增長11.3%,可比銷售增長也僅有6.6%,相比較過去四個季度分別為70%、54%、44%和38%的電商凈銷售額增速,這個季度是過去五個季度中增長最慢的一次。
沃爾瑪財報 圖源:沃爾瑪中國
與此同時,山姆會員店板塊的銷售額同比增長僅有2%。
盡管山姆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業績保持持續增長,但是山姆在去年下半年與盒馬的“價格戰”,也確實是影響了沃爾瑪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增速變慢了。
山姆在之前也表示過,過去的12個月,其花費了近9億元的成本重新投資到商品價格上。
明面上山姆優勢盡顯,但是對于盒馬這個“難纏”的強勁對手,老大哥山姆還是不得不應戰,加入到這場“價格戰”里,對線上更受歡迎的盒馬重視起來。
根據月狐iAPP的數據顯示,2023年6月,山姆與盒馬的用戶重合率達43.1%,除此之外,盒馬也擁有更高的月活。
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朱曉靜也曾在內部講話中表示,盒馬是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商店在中國的唯一競爭對手。
這個唯一,可以看出,盒馬的創新經營和思路,確實是對山姆造成威脅了,即使現在沒有大范圍影響,但在未來不可小覷。
確實如侯毅所說的那樣,價格戰要一直打,怎么算都是值得的。
不管是量販零食店逼得高端零食巨頭良品鋪子自成立17年以來首次最大規模降價,還是山姆和Costco逼得傳統商超節節敗退。
或者是永輝超市在全國多家門店內開設“正品折扣店”的店中店,以及步步高宣布將商品的價格下降15%等等零售業的一系列舉動。
都可以看出,折扣化已經成為零售業的主旋律。
盒馬與山姆之間的競爭還會不斷持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只能在旁邊靜靜圍觀,但無論怎樣,零售巨頭之爭,利的是我們消費者。
只要把價格打下來,商品便宜了,我們開心了,何樂而不為呢。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