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入華塵埃落定,中美智駕或掀三重博弈快訊
特斯拉即將在中國推出FSD消息不脛而走,在特斯拉FSD入華消息官宣的同時,特斯拉 FSD 進入中國雖然可以快速補齊其高階智駕能力的缺失。
特斯拉最高階智能駕駛系統FSD入華的靴子終于落地。
2月25日,特斯拉FSD正式向中國用戶推送,將會分批次進行軟件更新,這一舉動標志著全球矚目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
從當前公布的功能來看,主要包括自動變道、交通信號識別、轉向控制等功能,更新后的FSD智駕版本,能夠在城市道路上實現自動輔助駕駛的能力,對標目前國內車企第一梯隊的智駕水平。

圖片系特斯拉官方截圖
昨日晚間,外媒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這一消息。當時,受此消息影響,美股盤前特斯拉股票由跌1.5%迅速拉升至漲2%。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下跌16%。
在特斯拉FSD入華消息官宣的同時,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專家媒體交流會上,談及FSD進入國內市場是否會對國內智駕造成沖擊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現在的擔心大幅下降,原來的用的算力相當大,現在有了DeepSeek之后,這種風險降低了,國內自動駕駛目前仍然處于主導地位,按照現在國際局勢,FSD進入中國也會要進入各種各樣的端口。
FSD的入華之路
2024年4月,特斯拉CEO馬斯克登上訪華,此后,特斯拉即將在中國推出FSD消息不脛而走。
7月24日,馬斯克在當日召開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將在歐洲和中國申請監管批準以實施監督下的特斯拉FSD,預計在2024年年底前獲得批準。
消息瞬間點燃了消費者的期待,然而,入華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8月份,有媒體報道稱,由于對特斯拉軟件在美國引發的事故以及數據安全問題的擔憂,中國審批部門目前尚未批準特斯拉的最新自動駕駛技術。但此消息,并未得到特斯拉的證實。
9月5日,特斯拉官方賬號“Tesla AI”在社交媒體上宣布,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和歐洲推出FSD系統,但有待監管部門批準。
今年1月29日,在特斯拉2024年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正面回應了將FSD技術引入中國所面臨的挑戰。
他指出,中國政府不允許特斯拉將訓練視頻數據傳輸到中國以外,同時美國政府的限制也禁止特斯拉在中國使用先進的GPU進行必要的計算訓練。
因此,特斯拉找到的解決辦法是:找到互聯網上的中國道路視頻進行訓練,然后放進模擬器中。而在這些道路類型中,他還特意提到,中國的公交車道是 FSD 在中國落地的最大挑戰之一。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公交線路近8萬條,長度超170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42.5圈。全國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313條、運營里程超1萬公里。
由于各地交通路況不同,公交專用道所設置的社會車輛禁止駛入時間也并不統一。僅以北京為例,既有早晚高峰即7:00-9:00,17:00--19:00禁行的,也有00:00-24:00全天24小時禁行的快速公交專用車道。如果不小心在錯誤時間進入公交車道,則會收到罰單。因此,FSD需精準識別時間與標識。
除此之外,包括電動車“鬼探頭”、行人闖紅燈等現象,中國特有的標線(如“魚骨線”“導流帶”)和方言路牌(如少數民族地區)也都需要系統具備極強的突發預判能力以及識別能力。
提振銷量的新希望
在FSD所帶來的這場遲到的技術盛宴背后,一方面是特斯拉自身變革與壓力交織并存的現狀,另一方面則是中國本土玩家早已筑起高墻,爭奪趨于白熱化。
在本次特斯拉FSD入華的消息傳出后,一位行業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特斯拉2024年全球銷量首次下滑,中國市場雖占37%份額但增速放緩。FSD若成功落地,可作為差異化賣點吸引消費者,尤其是高附加值用戶群體。
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僅178.9萬輛,目標達成率僅81.33%。不僅低于此前定下的年銷預期,甚至相比于,相較于2023年(180.86萬輛)同比下降1.1%,這也是特斯拉新車銷售十年來首次下跌。
2024年全年,特斯拉國內銷量超65.7萬臺,同比增長8.8%。其中,中國市場在特斯拉全球市場中的占比已經高達37%,超過美國本土的35%。但如果看增速和市場份額特斯拉往日的王者光環顯然淡了許多。
2024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2.6%。對比之下,特斯拉銷量增速大幅落后于同期國內純電汽車市場增幅。
從市場份額看,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純電車型的市場份額達到歷史最高的16.6%, 2023年該市場占有率下滑8.2%至7.8%,到了2024 年11月已降至 7.4%。
FSD作為特斯拉智能化的標志之一,外界認為或許會成為特斯拉提振銷量的新希望。
目前,智能駕駛功能正在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賣點之一。麥肯錫在2024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報告中同時指出,中國消費者對不同場景下自動駕駛功能(含高速公路/城市高架自動駕駛、城市地面道路自動駕駛以及自動泊車等)的興趣較去年均出現提升,特斯拉有著充足的技術積累,顯然也想占據智能駕駛這個標簽。
狼還是鯰魚?
當前,中國智能駕駛市場已形成“兩極格局”:比亞迪以“智駕平權”推動技術普及,華為則以高階智駕爭奪技術制高點。兩者共同擠壓了特斯拉FSD的生存空間。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計數據,2024年1-11月,國內乘用車市場NOA累計標配量達175萬套,其中高速NOA和城市NOA分別為145.8萬套和29.4萬套,對應滲透率分別為7.2%和1.5%,相較于2023年提升明顯。
并且,中國車企在功能設計上更貼近用戶需求。例如,小鵬XNGP優化了加塞識別與窄路通行能力,華為ADS 2.0支持跨層停車場導航,而特斯拉FSD尚未針對此類高頻場景深度適配。
除此之外,FSD 在中國的售價為 6.4 萬元,比國內其他類似產品要貴一些,像去年11月12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宣布,HUAWEI ADS(乾崑智駕)3.0版本已全面推出,針對ADS高階功能包訂閱(包月)推出限時優惠,訂閱服務從原價720元/月降至199元/月。而比亞迪更是通過天神之眼C推出智駕平權的方案,將曾經20萬元以上高端車輛才配的高階智駕普及到7萬左右的家用汽車市場。
面對特斯拉FSD入華,國內車企也多次表示“有信心”。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宣布,2025年年中將推出V6全新大版,即準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全面超越特斯拉FSD V13。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余承東也曾提及,“特斯拉的車輛數量多,數據多,FSD 做得不錯。我們去美國、加拿大等也做測試對比,我們的體驗略優一些。他們沒用激光雷達,我們用了,彌補了感知能力,在中國我們比他們略優一些。”
因此,特斯拉 FSD 進入中國雖然可以快速補齊其高階智駕能力的缺失,畢竟特斯拉的品牌光環與FSD的“技術神話”仍對消費者具有致命吸引力。但對于整個行業的沖擊力,或許就像前面歐陽明高所提到的,疊加DeepSeek的發展,沖擊的風險降低了。
中國的道路環境更加復雜,車流密集、多種交通工具混行、地形多變,這些都對FSD系統的本土化適配提出了更高要求,特斯拉仍需不斷收集中國本土數據,持續優化算法,以確保安全穩定的駕駛體驗。
當然,也有行業人士表示,特斯拉在數據篩選和訓練上有領先優勢。即使在國內一時水土不服,后面也會不斷迭代升級,慢慢縮小和國內企業在適應中國路況方面的差距。而且,也會倒逼國內這些廠商肯定得加快技術更新的速度,整個行業也會跟著進步。
中金公司此前就預測過,由于L2+功能基本完備,疊加特斯拉FSD 進入中國和 Robotaxi 帶來的雙重正向催化,2025 年將成為智能駕駛從量到質的發展大年,其中城市NOA滲透率有望提升至11.6%。
對于未來,特斯拉FSD究竟是狼還是鯰魚?或許會取決于三個重要變量:
第一,技術本土化的速度。特斯拉FSD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純視覺”技術路線,即僅依賴攝像頭與神經網絡算法實現環境感知,摒棄了激光雷達等硬件。這一方案在北美市場已展現較高成熟度,但其在中國的適配性面臨多重考驗。
第二,政策松動的可能性。在FSD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監管審批無疑是一道重要門檻。中國對自動駕駛技術和車輛數據安全具有嚴格要求,特斯拉不僅需要符合中國的數據本地化存儲標準,還要應對技術、隱私保護等多方面的監管挑戰,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將直接影響FSD在中國的推廣進程。
第三,則是比亞迪和華為等車企對其競爭策略的影響,就中國市場而言,特斯拉在智能駕駛領域已經不是那個搶占用戶心智的品牌,此前FSD長期處于期貨狀態也讓很多用戶并沒有體驗到這項功能,現在它需要重新強化這個標簽。
短期來看,特斯拉FSD難以復制其在北美的成功,比如本土企業的場景化優勢、數據閉環限制,以及用戶對高定價的抵觸。但長期來看,若特斯拉能突破技術適配與政策壁壘,其算法架構與規模效應仍可能對中國智能駕駛市場造成影響。
最終,FSD的成敗將驗證一個核心命題: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技術創新與本土化能力孰輕孰重?(韓敬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