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完成全球首個3D結構光技術的5G視頻通話,6個月內實現商用通信
相比傳統面部識別,OPPO 3D結構光技術可應用于安全支付、三圍重建、AR、游戲等眾多場景。其中,最重要的應用是面部識別,其準確率更高,可以進行支付級別的操作,從而替代指紋支付。
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今日宣布,公司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采用3D結構光技術的5G視頻通話演示。
該演示在OPPO研究院進行,此次技術演示系統采用集成結構光攝像頭的定制版OPPO R11s智能手機完成,通過手機的RGB和結構光攝像頭分別采集被攝物色彩和3D深度信息,再經過5G 傳輸,最終實時呈現在遠端顯示器。
據OPPO介紹,3D結構光的基本原理是結構光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體表面后,由攝像頭采集。根據物體造成的光信號的變化來計算物體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進而高分辨率、高精確度的復原整個三圍空間。
相比傳統面部識別,OPPO 3D結構光技術可應用于安全支付、三圍重建、AR、游戲等眾多場景。其中,最重要的應用是面部識別,其準確率更高,可以進行支付級別的操作,從而替代指紋支付。
OPPO研究院軟件研究中心總監陳巖稱,OPPO在3D人臉支付上能夠實現百萬分之一的識別精度,人臉識別維度達到了2048維。
這是因為與傳統單攝和雙攝系統相比,3D結構光可以實現高準確度的深度信息采集,快速掃描,可靠的暗光表現,簡化的深度計算復雜度,并可以實現像3D人像建模等獨特功能。
OPPO研究院硬件研究中心總監白劍透露,將在6個月內在手機產品中實現3D結構光技術的商用,將最新的突破性技術成果直接帶給消費者。
““3D生物識別技術研究環節已經完全成熟,即使在暗光條件下,拿著擁有OPPO 3D結構光技術的原型手機,可以瞬間(100毫秒)實現人臉識別與解鎖。這項技術將打破蘋果iPhone X獨享3D人臉識別解鎖功能的局勢,在安卓機上實現此類技術應用。”
5G具有高速率(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大容量(大規模機器通信,mMTC)、低時延(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的特性,將開啟移動通信發展的新時代。而3D視頻在5G網絡的低延遲實時傳輸,將是下一代移動用戶體驗泛在現實的關鍵。
在5G方面的展示中,OPPO運用了一款原型機進行了網絡速度的現場演示。這部OPPO 5G的原型機有著1.4Gbps的下行速率,上行速率則達到了160Mbps,這些速度都是4G網絡中尚無法達到的。
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總監唐海還介紹說,OPPO早在3年前就已投入5G研發,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并大力開展5G產品的研發。
今年一月,與Qualcomm Technologies(高通公司)宣布了5G領航計劃,致力于在2019年成為首批推出5G手機的終端廠商。
在今年1月份,高通在中國宣布了5G領航計劃,這一計劃針對即將在2019年到來的5G網絡,旨在幫助手機廠商加速在2019年推出高端5G商用終端。目前5G終端打造上,只有高通拿出了切實可行的真正雛形產品,雖說目前的5G手機終端與我們所希望的那種極致纖薄的產品還存在區別。
2015年開始,OPPO成立通信研究團隊,2017年成立通信標準部,2018年成立OPPO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OPPO預計于2019年推出預商用產品,2020年實現規模化商用。
不過,5G技術依然存在挑戰,標準化時間緊迫;產品研發難度空前,全性能5G手機的低成本大規模量產存在突出矛盾。技術、網絡演進路徑具有多樣性,統一難度大;另外,從業務發展模式而言,難以復制。
作者:曹天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