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elShort被點眾、聽花島指控抄襲,短劇平臺應該如何維權?快訊
是短劇行業的出海,公司將短劇出海視為,中文在線曾在2023年12月19日在互動平臺表示。
這段時間,關于短劇的瓜吃到飽。
比如,一部《裁員后我的美女總裁求我復職》靠內涵眾多車企和互聯網火遍全網,《特朗普愛上白宮保潔的我》只聽劇名就有一股喜劇味,當然最吸睛的還得是“中國男子在美國拍短劇年賺數千萬,抄作業還只抄到2021年”這樣的財富神話。

吃瓜歸吃瓜,但一個最值得思考的現象也顯而易見——短劇行業的版權問題,已經越發嚴峻。
不出所料,7月25日版權紛爭終于終于再次爆發,出海頭部平臺ReelShort被曝涉嫌大規模侵權!
當日,點眾科技發布嚴正聲明,指控Reelshort運營方楓葉互動未經授權上線多部與點眾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權劇集,包括《出走后,兩個竹馬悔瘋了》等熱門作品。點眾交涉無果后發出律師函,稱對方僅下線三部,侵權行為仍舊持續。
幾乎同時,“國內精品短劇第一廠牌”聽花島也公開控訴ReelShort對其《賣菜大媽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寵嫂無度》進行“一比一抄襲”,痛斥楓葉互動溝通時“推諉搪塞”,并發出行業警示:“短劇出海的第一步,不是文化出海,而是官司出海”。
按理說,國內涉及到侵權事件都很好解決。但行業維權的痛點在于:涉事公司如果在海外成立實體,維權就變得復雜起來,我們尚在襁褓之中的優勢產業,很容易就會被“悶殺”在搖籃。
這一局,該怎么破?
01
靠翻譯國內短劇起家,
Reelshort為何陷入抄襲風波?
先聊聊涉事幾個關鍵公司的行業地位和背景。
風暴中心ReelShort,是短劇行業的出海“排頭兵”。據公開數據,其運營主體楓葉互動上半年實現收入約10.86 億元,凈利潤約 2293 萬元。點點數據統計,在2025年3月23日至4月29日期間,Reelshort連續38天穩居美國Google Play娛樂應用免費榜榜首,下載量超越Netflix和HBO等傳統流媒體巨頭。
作為最早吃螃蟹的一員,ReelShort的發展軌跡清晰反映了中國短劇出海的探索路徑。在2022年8月上線后,ReelShort采取的策略是通過譯制劇直接進入海外市場。然而,這種“搬運”模式效果平平,應用在各大應用商店的排名長期徘徊在1000名開外,運營數月未見起色。再調整策略后,進行“本土化”創作后的短劇內容,迅速擊中了目標用戶的“痛點”,讓ReelShort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聲稱被抄襲的點眾科技,也是此次短劇行業重量級玩家,該公司以網文業務起家,2022年入局短劇業務后迅速成為行業頭部,代表作《桃花馬上請長纓》(2024年唯一熱力值破億作品)。
同樣在維權的聽花島,則被譽為“國內精品短劇第一廠牌”,代表作包括現象級作品《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家里家外》。
三者都很強,但有一個問題出現了。
大規模原創劇的投放,需要每周甚至每天持續輸出大量高質量、本地化、符合用戶口味的短劇內容,原創劇本的孵化速度、優質IP的獲取成本與合規授權流程,遠遠跟不上平臺對內容的消耗速度,借鑒和抄襲國內短劇幾乎成為填補產能黑洞的“無奈之選”。
作為“譯制劇”轉型的Reelshort,這確實是一條很好的捷徑。但問題關鍵在于,在法律難以觸達、行業狂奔的大環境下,“借鑒”的邊界在哪里?
于是,終于催生了這場爆發在頭部公司之間的侵權風波,困擾行業的洗稿搬運、侵權改編等問題又再度搬至臺前。雖然目前業內普遍認為,如果Reelshort平臺上大部分主要內容均靠搬運和侵權而來,這種低內容成本換來的暴利并非可以持續,但作為創業公司,維持高增長的路徑依賴,該如何擺脫呢?
02
源起IP巨頭,
卻陷入“無米下炊”的尷尬
或許,很多人都有一個疑惑。
美國對知識版權的保護和共識是非常強大的,明顯違背商業道德的事為何大行其道?這一幕,反倒有點像國內互聯網草莽時代,騰訊、360、網易、聯眾、阿里……
手法純熟,效果奇佳。
很快,就有人扒出了Reelshort的基因——Reelshort運營主體楓葉互動與母公司中文在線,著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原來,你不是賣草鞋的劉皇叔,背后有個臥龍諸葛亮。
根據天眼查顯示,中文在線曾在2023年12月19日在互動平臺表示,Reelshort是公司參股海外公司Crazy Maple Studio(即楓葉互動)推出的真人短劇平臺APP,鼓勵楓葉互動獨立經營發展,積極市場化融資,進而推進中文在線集團高質量發展,CMS不再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公司持股不變,仍為49.16%。

中文在線,也是被稱為“數字出版第一股”。根據公開信息,中文在線成立于2000年,于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作為坐擁560萬數字資源的“網文鼻祖”,業務涵蓋數字內容生產、版權分發、IP衍生開發等,駐站作者達超450萬名,與600余家版權機構建立合作,簽約知名作家、暢銷書作者2000余位。
按理說,背后有這么一位“大佬”,Reelshort應該不缺IP才是,但真實情況可能隱藏著一個更大的布局。
根據財報,中文在線2024年營業收入為11.59億元,同比下降17.73%,歸母凈虧損為2.43億元,同比下降371.58%。而到了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為2.33億元,同比增長4.67%,歸母凈虧損為8793.70萬元。

反觀年輕的Reelshort,今年上半年營收規模就達到十億級別,且實現了2293萬元的盈利,這樣的戰績一度還讓中文在線股價翻倍。
但是,吊詭之處就在于此——中文在線似乎并未向向這棵“搖錢樹”開放自己的核心IP庫,反而一邊將楓葉互動移出合并報表,一邊推出自有出海平臺SeReel+與UniReel。
資料顯示,中文在線在2023年底上線了海外短劇平臺SeReel+,并在2024年11月由日本子公司COL JAPAN推出的短劇應用UniReel。在2024年年報中,中文在線提到,在國際化戰略下,公司將短劇出海視為“模式出海”的典型,公司已制作出近百部海外短劇,涵蓋言情、懸疑、奇幻、浪漫等多元化題材。
不乏有業內人士從資本運作中看到玄機,中文在線公告將楓葉互動移出合并報表,同期卻推出自有出海平臺SeReel+與UniReel。這種“去風險化”操作是在借概念拉股價?中文在線又是否真正向Reelshort開放560萬IP資源庫?不向“搖錢樹”輸送核心彈藥,是否就是導致ReelShort在內容創作上“無米下炊”,甚至陷入抄襲爭議的核心原因?
03
出海≠無人區,
版權沒有法外之地
三大頭部平臺的版權紛爭,也再一次將短劇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推向公眾的關注點,將短劇行業長期存在的洗稿搬運、侵權改編等頑疾再次置于聚光燈下。
ReelShort從翻譯搬運國內內容艱難起步,歷經策略轉型和技術賦能終成出海頭部平臺,如今卻因涉嫌抄襲國內同行而深陷輿論漩渦,其未來的應對以及行業版權規范的確立,都將成為影響中國短劇出海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
根據公開信息,早在去年12月,ReelShort就因盜播麥芽短劇被投訴,當時其負責人還簽了《承諾函》表示尊重知識產權,為何僅僅半年過去,相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好在,國家層面也已經關注到了短劇的版權問題。
今年4月,中央宣傳部版權管理局局長王志成在回答有關如何規范微短劇版權秩序及相關推進措施時表示,微短劇已經成為了推動網絡視聽行業創新發展的新力量。他同時提到,與之相關的版權問題也日益突出,比如洗稿搬運、侵權改編、抄襲剽竊等侵權盜版現象時有發生。微短劇出海面臨版權交易不暢、海外維權較難等現實難題等等。國家版權局將進一步加大微短劇等網絡視聽領域版權保護工作,推動微短劇行業版權生態健康發展。
王志成提到,在加大版權專項治理方面,針對網絡視聽領域的侵權盜版新情況、新類型,國家版權局將加大整治力度,在接下來組織開展的“劍網2025”專項行動中,將規范微短劇版權秩序作為重點任務,指導各級版權執法部門查辦網絡視聽領域大案要案,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他同時表示,在壓實平臺主體責任方面,國家版權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網絡視聽領域的版權重點監管,研究拓展重點版權作品保護預警范圍,探索不同作品類型分類保護機制,推動網絡平臺加強版權制度建設,切實履行好版權保護主體責任。
“之前我們多次息事寧人,但換來的是更大平臺的抄襲,我們不想再繼續忍氣吞聲。行業第一的公司,應該是價值觀最正的公司,而不是抄襲最大膽的公司。短劇出海第一名,應該是第一個站出來維護版權,而不是侵權。”
正如聽花島在聲明中所言,出海,絕不應是版權的“無人區”和法外之地,唯有尊重原創、敬畏規則,才是短劇出海行穩致遠的唯一通行證。(高藤)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