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在海外把中興告了,此風不可長快訊
據第一財經等多家財經媒體報道,近日,聯想在英國對中興通訊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訴訟法院為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等法院。
據第一財經等多家財經媒體報道,近日,聯想在英國對中興通訊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訴訟法院為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等法院。筆者看到這條消息首先就有疑問,聯想和中興通訊都是中國公司,怎么還把官司打到國外去了?其次,中興通訊每年數百億元研發費用,專利儲備實力雄厚,為何還會被聯想起訴了?
中興專利儲備占據優勢
根據公開信息,本次雙方訴訟,原告方有6家公司,包括聯想集團(00992)、美國聯想、英國聯想科技、摩托羅拉移動、摩托羅拉移動英國、香港聯想創新(統稱為“聯想”)。被告方涉及6家公司,包括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000063)、中興通訊(英國)、努比亞及3家英國經銷商(統稱為“中興通訊”)。
截至最新時間,關于訴訟案件的詳細信息,包括涉及到專利、索賠細節等還沒有公布。不過從努比亞以及3家英國經銷商同為被告,筆者估計和大概率手機終端、通信類專利訴訟有關。
問題來了,難道是中興通訊在手機和通訊類專利很弱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在蜂窩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儲備對比上,無論4G還是5G技術,中興通訊相比聯想擁有很大優勢。中興通訊從4G開始,標準必要專利儲備量就榜上有名,到5G時代,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9月發布的《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2024年)》,披露的最新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排名,中興通訊排名全球第五,在前十中未見到聯想。
當然,不在TOP10之列不代表沒有任何技術實力。根據《IPlitics-4G標準項目排名表》統計,聯想在4G、5G有效標準專利族數合計約2500項左右。中興通訊大約是8700項,是聯想3倍多。
大家都知道,聯想在2014年以29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公司,當然也包括這家公司的專利權。至于聯想每年研發超過百億元,在4G和5G方面積累有效標準專利,占2500余項專利比例究竟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聯想遠赴英國起訴中國為哪般?
既然中興通訊專利權實力遠遠超過聯想,為何還被聯想告了呢?
中興通訊此前已與多家國內外巨頭達成專利合作,專利價值也得到業界的高度認可;當然,中興通訊也與聯想已就專利許可問題展開了長達數年協商。因為都是中國公司,中興通訊一直對采取協商以外的合法維權措施保持審慎、克制的態度。
不過中興通訊的友好,并沒有換來聯想的同等回應,反而跑去英國對中興通訊啟動訴訟。從其此前卷入多起專利糾紛的歷史看,本次訴訟應該是聯想的緩兵之計,主要目的還是討價還價。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聯想與美國專利運營公司(NPE)Unwired Planet達成許可;2016年,聯想與高通達成許可;2016年8月,聯想與微軟達成許可;2021年4月,聯想與諾基亞達成許可;2023年4月,聯想與德國公司IPCom達成許可;2023年9月,聯想與美國專利運營公司(NPE) InterDigital達成許可。
為此,聯想已向國外企業、機構的權利人繳納高額許可費。
僅以InterDigital(IDCC.NASDAQ)近兩年的財報為例,聯想2023年向其支付1.5億美元,其中包含3G/4G/5G許可,許可期限2007-2023年末;以及HEVC許可。截止2024年二季度,聯想在2024年共計支付1.21億美元,推測為3G/4G/5G許可,許可期限2007-2023年末,或是2023年蜂窩協議剩余的款項。
從公開渠道檢索到的信息來看,聯想與多個海外主體分別達成專利許可,但還未看到與中國主體之間達成的專利許可。聯想作為中國企業,在對待國內外主體的創新成果表現差異較大。
此前,聯想與愛立信的專利訴訟,可見其真實想法。
2023年10月11日,愛立信對聯想提起的訴訟,指控聯想侵犯了愛立信在美國的四項5G SEP專利,并于同日向聯想提出了“最終許可要約”。僅隔兩天,即2023年10月13日,聯想在英國展開反擊,起訴愛立信,并請求英國法院確定FRAND條款,并指控愛立信侵犯了聯想在英國的5G SEP專利。
2023年11月,愛立信還分別在哥倫比亞和巴西對聯想發起訴訟,并尋求初步禁令。
聯想自然針鋒相對,2023年12月14日,向美國地方法院提起反訴,指控愛立信侵害了聯想在美國的四項5G SEP專利。2023年12月19日,聯想又向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發布禁訴令,禁止愛立信執行起在哥倫比亞和巴西的禁令。
由上面時間線可看出,大概是愛立信要找聯想談許可,沒有達成一致,只得打訴訟。聯想隨后在英國、美國、巴西和哥倫比亞等反訴愛立信,主要還是想和愛立信達成交叉許可,在官司拉扯中達成雙方都能的價格。
在全球化的科技競爭中,專利訴訟已成為企業間競爭的一種常見手段。聯想起訴中興通訊也是在商言商,但對中國企業這樣出手,則過于生硬。
國內企業在國外打官司之風不可長
聯想對中興通訊發起訴訟為何是在英國?此前,聯想在英國與InterDigital訴訟中取得了積極成果。
2019年8月,聯想針對InterDigital在英國法院提起訴訟。2023年3月,英格蘭和威爾士高等法院就InterDigital訴聯想案作出判決,要求聯想應為InterDigital的3G/4G/5G專利支付每個蜂窩單元0.175美元使用費。
今年7月,英格蘭和威爾士上訴法院(EWCA)對該案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了雙方的上訴請求,同時基于自由裁量權將一審判決確定單臺許可費率上浮至0.225美元。無論是調整前還是調整后的全球專利使用費總額,均更接近于聯想提出的8000萬美元報價,而非Interdigital提出3.37億美元主張。但Interdigital是典型的非實體企業。
這起官司,讓聯想少花大約2.5億美元。
聯想在與Interdigital案件中嘗到甜頭了,后來也放棄向國內法院提起的FRAND費率訴訟。2023年12月初,聯想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出撤回訴訟請求。兩周后,聯想還撤回了第二起向中國法院提起的FRAND訴訟。
因此,聯想基于英國法院將是否遵守法院判決作為禁令頒發條件,用此策略“迫使”涉訴企業接受英國法院對全球費率的裁決,將“福地”英國法院作為其首選管轄地,對中興通訊也發起訴訟,就不奇怪了。
但這樣的選擇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首先,英國并非雙方產品主要市場。
聯想2024年8月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歐洲、中東、非洲三個市場總和僅占其營收總額25%,而中國一個市場的占比就達到22%。而在蜂窩領域,2023年聯想手機在英國的出貨量僅占其總出貨量1.52%。可見,聯想主要市場仍在國內而非英國。
同樣,中國市場在中興通訊的營收比重中占據比68.91%,而歐美和大洋洲相加總和僅占14.23%,英國非中興通訊的主要市場,近幾年的營收占比極小。。
其次,英國法院在裁判時無法考量中國的現實。
英國法院在裁決時無法像中國裁判機關一般周全考慮中國通信市場的現實情況,這一個案如果成為慣例,中國市場在標準必要專利救濟方面的現實因素將會被越來越多的權利人忽視,屆時將會涌現出更多針對我國通信主體卻枉顧中國市場現實情況的海外訴訟,給國內通信行業的發展造成損失。
再者,忽視了中國司法管轄主權。
聯想作為一家中國企業,將與中國權利人之間的許可爭議首先訴諸于英國法院管轄,并主張如果中興通訊不接受英國法院的裁定,則由法院下發禁令。該舉措與我國政府、法院和行業積極主導“全球許可規則治理和司法管轄爭奪”的努力相悖。
最后,也破壞了中國通信行業形象。
隨著事件發展,海外企業和輿論如果形成“中國企業不信任國內監管機關”印象,這將會損害我國通信行業的整體形象,加重西方對中國通信行業的偏見,影響國內通信產業的國際化合作。
聯想起訴中興,也引起網友熱議,多年前聯想對華為也“下過手”。2016年,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組織了多次關于5G標準會議,討論數據信道和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聯想作為中國科技企業代表之一參與了討論和投票。事后有傳聞稱聯想在投票過程中支持了高通主導的LDPC碼,而非華為主導的Polar碼,部分輿論認為聯想在關鍵時刻沒有支持中國企業華為。最終,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出來發公開信出來澄清,先投LDPC碼,再投Polar碼,才逐漸平息紛爭。
一個是5G專利投票,一個是專利許可的爭議,聯想先后和國內兩大通信巨頭企業產生“誤解”,也是值得思考。
中興通訊對媒體稱,“難以理解但表示尊重”,而該訴訟不會改變其維護合法權益的決心。目前還沒有看到聯想對此事的公開回應。同為中國企業,化干戈為玉帛,攜手前進,應為上策。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