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裁員與“帶資上班”后,滴灌通仍有三大疑問待解快訊
一場“員工帶資百萬上班”的“領頭羊”計劃,再一次將融資模式備受爭議的滴灌通推向了輿論中央。
泰山財經記者 張琴
一場“員工帶資百萬上班”的“領頭羊”計劃,再一次將融資模式備受爭議的滴灌通推向了輿論中央。
此后幾天時間內,降薪、調崗、裁員等一系列架構調整措施接踵而至,面對輿論風暴,滴灌通分別作出回應。
然而,回應之外,成立不滿三年,以“非股非債”創新金融模式鏈接小微企業的滴灌通,圍繞它的盈利模式、可持續性發展及資金監管方面,市場仍有諸多疑問待解。
被裁員工:一天之內完成裁員手續
5月初,市場傳出知名獨角獸企業滴灌通內部上線“領頭羊計劃”——員工自己出資100萬元,公司配資900萬,共同成立SPV,員工是SPV的合伙人,組建團隊幫助SPV持續挖掘優質資產至滴灌通澳交所掛牌,以此創造投資機會及回報。
此后有消息稱,不報名的員工將會被調崗或裁員,消息一出引發輿情沸騰。
一位被裁員工對媒體表示,自己在 5月20日就收到了裁員信,此時距離第一封“二級火箭啟程”內部信僅過去一周。
“上午收到裁員信,下午就被叫去談話、簽字。半個小時不到,賬號就失效了。再過一個多小時,IT來收走了電腦。”一天之內就完成了裁員的全流程,而他所在部門均在被裁員之列。
對此,滴灌通回應稱,公司組織架構已經調整,100多位員工被換崗或者裁員,滴灌通也將為員工提供“N+3”的離職補償。
同時,滴灌通向媒體否認了領頭羊計劃與裁員之間的直接關系,“只是正好在公司第二發展階段中同時啟動了”。
記者看到,此前一周,滴灌通曾正式對外發布“領頭羊計劃”,同時網傳一份激勵草案,根據草案記者看到,計劃將由SPV向滴灌通提供凈收入分成:滴灌通回本前,分成比例70%;回本后,分成比例35%。對于凈收入減去分成和運營成本后的收益,SPV可以自由支配,比如發獎金,但是獎金也不能超過當年結余。
“但領頭羊這個制度究竟該怎樣運行,其實最后還沒有確定,很多具體流程都是空白的。”上述被裁員工表示,“感覺發布計劃非常匆忙,跟這次的輿論發酵可能也有關系”。
資金壓力顯現?
滴灌通創立于2021年,是一家專門向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公司,由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聯合東英金融創辦人張高波共同出資創辦。
成立不滿三年,滴灌通便已進入估值10億美元獨角獸行列。
今年1月,伴隨《滴灌通澳交所通用標準》的發布,滴灌通宣布全面專注交易所運營,進入“第二發展階段”,內部稱之為“二級火箭啟程”。
在此前的第一發展階段,滴灌通主要采用自有資金直接投資用以打造小微企業投資樣板,而這對資金渴求也非常旺盛。
據企查查信息,2021年,滴灌通完成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2022年3月完成7000萬美元B輪融資;2023年8月完成4.58億美元C輪融資。
伴隨資金涌進,滴灌通最初的資金投放節奏超乎了市場預期。根據最初規劃,滴灌通要在2022年底實現“千店投資”,但2022年8月就超前完成了1000家小微門店的投資。
彼時,李小加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23年底前將實現2萬家門店投資。但據2023年9月滴灌通官方披露的投資信息顯示,截至當月底,滴灌通完成了逾10000家小微實體門店的投資,按照上述投資進程來看,進度未達預期。
“這次(滴灌通)的領頭羊計劃有點像萬眾創業計劃,業績增長乏力時有公司會采用這樣的方式”,有投資界分析人士認為,“但需要有更詳盡的執行計劃,畢竟不是每個員工都愿走出舒適區,不能單單只考慮回本進度。”
那么,公司目前投資收益率及整體業績如何,是否有進一步詳盡的運營規劃?現階段是否存在資金壓力,圍繞這些問題,22日,記者曾函電至滴灌通,但截至目前,暫未收到回復。
仍有三大疑問待解
實際上,滴灌通“非股非債”的新資產品,一直以來都面臨著機制和監管未成熟、市場認可度不高、爭議度高等重重挑戰。
作為領投方,滴灌通開發了幾個重要概念。其中一個是“每日收入分成合約”,即每日從融資的店家約定的收入中,抽取分成償還融資成本費用,以非股非債形式連接資本與小企業。
同時,滴灌通將境內每一份DRC在滴灌通澳交所上市,對應著一份特定的每日收入分成憑證(DRO)。
此前,針對“每日收入分成合約”,加華資本創始合伙人兼董事長宋向前曾公開質疑滴灌通“本質上是個升級版的P2P”
而在此次輿論發酵之下,面對滴灌通的運營模式、投資收益及監管難度,即使創始人曾多次向外界闡述邏輯,但市場卻仍有諸多疑問待解:
一是規模如何復制。基于小微經營固有的高風險,小微金融尤其強調“小額、分散”。“(小微金融)很難“大規模”發展,特別是要做到能支撐一個千億級IPO的小微金融,更是相當困難。”有分析人士認為,其宣稱的信息技術、區塊鏈技術能否跨越小微金融固有缺陷,還有待觀察。
二是監管的態度。監管難度是爭議點最多的疑問之一。“在資金的需求側,由于滴灌通其并不能直接定義為信貸或股權,因此,是參照銀行、小貸公司進行金融監管,還是參照私募股權基金行業自律監管?”多位法律界人士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疑問。
“尤其是領頭羊計劃,向員工募集資金尚在規則許可之內,但如若導致員工再向不特定多數人募資,則有越界的危險,甚至可能觸及非法集資的紅線”。
三是投資回報。“滴灌通投資的是線下實體門店,投資回收期大概在5年左右,從股權投資的角度,這是一個很差的資產。”深耕消費領域多年的投資人李麗表示,“乍一看回報率挺誘人,但風險很大,現在線下實體門店挺過3年已經不容易,商場里幾乎是以半年為周期在淘汰,餐飲更是重災區。”
李麗同時表示,“它的財務模型相對激進,實話來說,這樣的資產一直都不在我們考慮投資的范圍之內。”
根據最新數據記者看到,截至5月22日,超過1.2萬家小微門店已在滴灌通澳交所進行DRO掛牌融資,覆蓋828個品牌及平臺,主要分布于餐飲、零售、服務、文體四大行業,其中零售占比最高。
針對上述疑問,22日,記者同樣函至了滴灌通官方,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