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被自己的坑慘了汽車
小米汽車正在遭遇成立以來最嚴重的銷量危機。
作者丨喬清
編輯 | 吳瑋
小米汽車正在遭遇成立以來最嚴重的銷量危機。
根據行業周度統計數據,小米汽車上周上險量驟降至4890輛,較前一周大幅下滑46%,創下該品牌單周最大跌幅紀錄。這與此前SU7車型引發的訂單熱潮形成強烈反差。
要知道,YU7車型上市首日即獲28.9萬臺大定訂單,18小時鎖單超24萬臺。但火爆訂單未能轉化為穩定交付,暴露出小米汽車在產能管理、供應鏈協調等方面的短板。
作為跨界造車的新勢力,小米正面臨從互聯網向制造業轉型的考驗。當前產能失衡已引發內部消耗,而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正處于從高速增長轉向精細化運營的關鍵期。
01
當前,小米汽車銷量大幅波動的核心原因,在于YU7與SU7兩款車型間的產能分配沖突。根據乘聯會數據,6月份SU7交付量為2.5萬輛,環比已出現12.5%的下滑趨勢。
在YU7訂單激增后,為保障新車型生產,小米北京亦莊工廠不得不調整產線,將更多資源向YU7傾斜,導致SU7的產能空間被壓縮。7月首周,SU7實際交付量進一步下滑至4553輛,產能分配矛盾愈發突出。
目前,小米汽車面臨的產能瓶頸主要集中在北京一期工廠。該工廠設計年產能為15萬輛,通過優化排班和流程改進,實際產能可提升至30萬輛左右。然而,這一產能仍難以同時滿足兩款熱銷車型的市場需求。
而小米汽車的二期工廠雖已基本建成,但設備調試和人員培訓仍需時間,預計本月底才能達到滿負荷運轉狀態。更為關鍵的是,YU7的交付周期已延長至45-62周,這一等待時間已超出大部分消費者的心理承受范圍。
小米汽車產能瓶頸的影響正逐步傳導至市場端。部分YU7潛在客戶因交付延遲開始轉向競爭對手,蔚來、極氪、智己等品牌紛紛推出針對"YU7準車主"的專項轉化優惠,試圖搶占這部分流失的客源。
此外,特斯拉Model Y憑借上海工廠的成熟產能優勢,實現了1-2周的快速交付,并通過技術升級持續強化產品競爭力。小鵬汽車雖然同樣面臨G7車型的產能爬坡問題,但其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經驗積累使其能夠更好地控制交付風險。
02
實際上,小米汽車的困境其實也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的調整。
據行業統計,7月首周新勢力前十品牌銷量全部出現環比下滑,累計跌幅超過24%,其中9家企業跌幅超過10%。這一現象打破了新能源汽車市場"淡季不淡"的歷史規律。
從具體的企業表現看,理想汽車上半年累計交付20.4萬輛,同比增長7.9%,但距離全年64萬輛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目標完成率僅為32%。
小鵬汽車上半年交付19.7萬輛,已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但7月G7上市后的銷量增長未達市場預期。零跑汽車以22.2萬輛的上半年交付量領跑新勢力陣營,但其低價高配策略與品牌高端化轉型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
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為產能不足的企業帶來更大壓力。2025年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共發生超過50起官方降價事件,最高降幅超過5萬元,單車利潤持續承壓。
政策層面,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調整預期也在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部分潛在客戶選擇觀望等待。在這種環境下,交付能力強、供應鏈穩定的企業更容易獲得市場份額,而產能受限的企業則面臨訂單流失的風險。
新勢力企業普遍面臨從營銷驅動向運營驅動的轉型壓力。早期通過差異化產品和營銷創新快速獲得市場關注的策略,在行業成熟度提升后逐漸失效。
消費者對產品品質、交付穩定性和服務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這要求企業在供應鏈管理、質量控制和客戶服務等方面建立更強的綜合能力。
對于小米汽車而言,如何在保持產品創新優勢的同時,快速提升制造和交付能力,將是決定其長期競爭地位的關鍵因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