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怒賺百億!攜程高利潤背后的71277條投訴快訊
要說疫情后最火的行業是什么?
要說疫情后最火的行業是什么?
除了餐飲,那一定是旅游業。
都說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這不,攜程去年的業績也起飛了。
今天一大早,攜程公布了 2023 年度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營收達到歷史新高,達到了445.62 億元,同比增長了 122%;
凈利潤首次突破百億門檻,達到了100.02 億元,同比增長了 632%;
毛利率高達81.66%,凈利率也有22.45%。
一句話總結:好賺??!
資本市場是挺高興的。
業績出來以后,攜程港股今天漲了 7.30%,市值達到 2297 億港元,歷史新高。
但貓姐覺得:
有一些問題,不得不說。
先來說說攜程的業績。
疫情過后,大家的旅游和出行消費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了嗎?!
攜程是一個觀察的切面。
從攜程的業績表現來說,似乎還不錯。
酒店等住宿預定,同比漲了超過 130%。
機票等交通票務,同比也漲了超過 120%。
但和疫情嚴重的 2022 年比,并不能展現真實水平。
真正要比,要和疫情前的 2019 年比。
比 2019 年,2023 年攜程的酒店等住宿預定業務,增長了 27.69%;
機票等交通票務業務,增長了 32.89%。
也就說,攜程的酒店預定業務和機票等交通票務,已經恢復并超越了 2019 年疫情前的水平。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出境酒店和機票預定業務,只恢復到了 2019 年疫情前同期水平的 80%。
也就是說,國內復蘇強勁。
但國外,可能還要再等等。
國內報復性出行,能一直持續下去嗎?!
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則是,雖然去年全年,攜程的營收和利潤反彈明顯,但細看各個季度的業績就會發現一個吊詭的問題:
攜程去年各個季度的利潤表現,極其不穩定。
去年四季度,攜程的營收環比只跌了 24.82%。
但凈利潤,環比卻跌了超過 7 成,比腰斬還腰斬。
二季度更夸張,營收還增長了 22.27%,但凈利潤卻跌了超八成,增收但嚴重不增利。
考慮到毛利率的變化并不明顯,攜程凈利潤波動劇烈,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受攜程" 其他收入 /(支出)"科目的影響。
貓姐看了一下,攜程的 " 其他收入 /(支出)" 科目,主要是攜程的股票和債券投資。
作為一家現金流充沛的企業,攜程也圍繞上下游做了很多并購和投資,比如首旅酒店、眾信旅游、同程旅行等。
但炒股炒到直接影響公司財報的陰晴程度,也是有點 ...
說完了攜程的業績,再來說說攜程本身。
貓姐有位朋友,這個春節就一直忙著投訴攜程,過得很糟心。
原因是,她在攜程上高價定了春節期間度假的酒店,但定完之后行程有變,結果發現根本退不了。
而她預定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看預定無法退房的相關說明(也有可能是字小到根本看不到)。
貓姐看了一下,黑貓投訴上關于攜程的投訴高達 71277 條,其中很多都是關于預定無法退訂,或者要收取高額退房或者退票手續費的。
除了 " 霸王 " 條款,攜程飽受詬病的問題,還有價格偏貴和大數據殺熟。
比如,有業內人士曾稱,在攜程訂房價格高于酒店直訂," 這種情況是慣例 "。
不少朋友也曾吐槽,在航司官網訂機票,比攜程之類的都便宜。
還有屢被吐槽的大數據殺熟。
早在 2022 年,明星馬天宇就曾經公開吐槽過攜程網大數據殺熟這事:
明明三千多的票,點進去就變成六千多,最后變成一萬多,吃相太難看!
(@馬天宇微博截圖,目前已將其喊話微博內容刪除。)
不少網友也曾在社交平臺上曬購買機票、預定酒店遭遇攜程 " 大數據殺熟 " 的遭遇。
2021 年,攜程還曾因涉嫌 " 大數據殺熟 ",被法院判決 " 退一賠三 "。
但從后續出現的馬天宇等人的多次吐槽來看,好像沒啥用?!
咱就是說,互聯網時代,能不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事實上,在疫情前的 2015 年到 2019 年五年時間里,攜程曾經靠著自我潛能挖掘及并購買買買擴張——
將總收入從 109 億元增加到了 356.7 億元,并始終保持著 15% 以上的增速。
但疫情三年,一切都變了。
一面是攜程的業務遭遇沉重打擊,不得不節衣縮食過冬,并一度出現了大幅虧損。
另一面則是新對手的入場。
比如從外賣賽道切入到店業務的美團,從直播賽道切入到店業務的抖音,以及主做社區內容平臺一直苦于商業變現的小紅書等。
背靠巨頭來勢洶洶新對手的入場,必然會對行業老大攜程帶來沖擊。
2023 年,攜程腳踩報復性旅游的東風,成功掩蓋了所受到的沖擊。
但,以后呢?!
所以,與其頻秀不給退訂、高額手續費、大數據殺熟等騷操作,攜程不妨花多點心思想想:
怎樣才能更好地留住用戶?!
你怎么看攜程的這份業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