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尖子生到中等生,民生銀行的掉隊與追趕!快訊
6月25日,東方集團發布公告,因為75萬元工程欠款,東方集團被東輝公司申請重整。
文/成才
編輯/漁夫
來源/萬點研究
每一個學霸的背后,都有一個給力的家長。相同,每一個好學生成績掉隊的背后,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
6月25日,東方集團發布公告,因為75萬元工程欠款,東方集團被東輝公司申請重整。
2024年東北前任首富張宏偉有點煩,截至7月2日,東方集團已經連續7個交易收盤價低于一元。
6月26日,民生銀行召開股東大會。泛海系、東方系等關聯交易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表示,目前民生銀行對“東方系”的貸款已降為70多億元。
下一步,民生銀行續會繼續加強對東方集團的風險監測,積極推動風險化解工作,同時依法保障我行債權和股東的合法權益。
6月26日晚間,民生銀行發布的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告顯示,關于選舉中國民生銀行第九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的議案中,張宏偉、劉永好、史玉柱等人再次成為民生銀行非執行董事。
即便一只腳已經踩在了退市邊緣,但張宏偉依舊憑借民生銀行第十大股東的身份,在民生銀行非執行董事會占據一席之地。
Part.01
關聯交易 “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民生銀行的成立起源于1993年泛海集團董事長盧志強的提議,民生銀行成立初期,張宏偉并沒有參與。1999年,中國民生銀行委托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將深圳前進開發公司所持有的民生銀行6000萬股權發起股權進行拍賣。
張宏偉旗下的東方集團一舉奪標,拿下這6000萬股權的所有權,成為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2000年4月張宏偉進入民生銀行董事會并長期出任副董事長。
2013年2月,民生銀行以A股3245億元總市值,超越招商銀行A股3187億元市值,坐上了股份制銀行市值的頭把交椅,被外界冠以“小微之王”稱號。
11年的時間轉瞬即逝,截至2024年7月2,民生銀行A股最新總市值為1694.38億元,僅僅約為十年前市值的一半。相比之下,招商銀行A股總市值已經達到8847.12億元。
市值掉隊的背后,必然是業績差距的拉大。2023年,招商銀行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3391億元和1480億元。相比之下,民生銀行分別為1408億元和358億元,被招商銀行遠遠甩到身后。
與自身相比,民生銀行358億元利潤,距離2019年538.19億元,也有著較大的差距,導致民生銀行業績持續下滑,股東關聯交易問題一直是外界討論的焦點。
民生銀行2023年報顯示,泛海系貸款余額高達187.26億元,規模僅次于第一大股東大家保險的269億元。
2023年1月與2024年5月,民生銀行兩次起訴泛海系下屬企業,兩家企業合計償還欠款民生銀行超85億。
2024年3月,天眼查數據顯示,泛海控股新增三條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合計超過12億元人民幣。截至3月27日,泛海控股累計被執行總金額超過258億元人民幣。巨額官司纏身下,民生銀行從泛海系身上還能挽回多少損失?
然商場如戰場,如今時過境遷。隨著盧志強與泛海系的“暴雷”,民生銀行董事長已不見盧志強身影。
東方集團的暴雷對于民生銀行又會產生哪些影響?東方集團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規模為25.02億元,去掉東方集團及子公司在東方財務公司受限16.4億元,東方集團手中的現金規模不足9億元,同期公司短期借款規模為69.25億人民幣。
東方集團手中的現金規模已經不足以覆蓋短期借款,張宏偉未來能否順利變賣資產,關系到東方集團與民生銀行兩家上市公司的資產安全。
上述問題僅是民生銀行關聯交易的一部分,2023年12月27日,民生銀行公布了一項其跟同方國信、東方集團、巨人投資、新希望集團、福信集團5家企業日常關聯交易預計額度高達612億。
具體來看,民生銀行與史玉柱控制的巨人投資及其關聯企業的關聯交易額度高達132.6億元,其中授信類112.6億元。與劉永好控制的新希望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的關聯交易額度高達113億元,其中授信類103億元。與東方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的關聯交易額度150億元,其中授信類112.39億元。
民生銀行與股東方泛海系的187.26億元,壞賬糾紛仍未解決。與東方集團70億關聯交易安全性值得深究,剩下巨額關聯交易安全性如何保障?牽動民生銀行30萬投資者的敏感神經。
站在第三方的視角審視,商業銀行與其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不公允的關聯交易往往會給銀行造成巨大的信用風險,也是形成銀行不良資產的重要原因之一。銀行業股東利用其身份與影響力從商業銀行獲取大量的關聯貸款,從中謀取個人利益的案例不在少數,此種行為也是監管層重點關注的。
對于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與重要股東的關聯交易時常是市場重點關注的對象。擁有好“家長”,能保持銀行經營獨立性的同時,對于銀行的業績成長也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Part.02
業績掉隊 都是消化“不良”惹的禍
業績發展上除了有好“家長”,自律能力也同樣重要。
先看成績單,2024年一季報顯示,實現營業收入為342.73億元,同比減少6.8%;實現凈利潤134.31億元,同比減少5.63%。民生銀行業績呈現“雙降”趨勢。
拉長周期來看,2020年—2023年,民生銀行營收分別為1849.51億元、1688.04億元、1424.76億元、1408.17億元,同比增速為2.5%、-8.73%、-15.60%、-1.16%。
凈利潤方面,民生銀行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43.09億元、343.81億元、352.69億元、358.23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6.25%、0.21%、2.58%、1.57%。
從民生銀行的利潤情況可以清楚地看到,2020年是民生銀行利潤的重要轉折點。據民生銀行2020年報顯示,2020年民生銀行撥備前利潤總額為1313.22億元,同比增幅為2.81%,凈利潤343.09億元,同比減少195.10 億元,降幅為36.25%。
截至2020年末,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總額700.49 億元,同比2019年末增加156.15億元,增幅28.69%,不良貸款率1.82%,比上年末上升 0.26%。
由此可見,2020年為了消化不良貸款,民生銀行進行了巨額壞賬處理。為處置2020年巨額的不良貸款,民生銀行加大了撥備資金的計提力度,當年的撥備覆蓋率由上一年的155.5%下降到了139.38%。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民生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49.36%,依舊在150%的監管紅線之下,并在10家上市股份制銀行排在倒數第一。
造成2020年民生銀行如此巨大不良“窟窿”的罪魁禍首是制造業和采礦業,民生銀行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兩大行業不良貸款總額合計189.38億元,合計占比27.04%。其中采礦業,2020年不良貸款總額比2019年末增加49.82億元;不良貸款率高達8.33%,同比上升了4.96個百分點。
剛剛消化了制造業和采礦業的不良之后,2021年開始,民生銀行房地產業務風險開始明顯暴露。據花旗研報顯示,2021年民生銀行對國內高風險開發商的風險敞口達到了近1300億元,占其一級資本的27%。
民生銀行年報顯示,2020年末至2023年末,民生銀行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30.4億元、95.74億元、155.45億元、170.38億元,對應的不良率分別為0.69%、2.66%、4.28%、4.92%。
房地產消化“不良”的背后,頻繁踩雷暴露出民生銀行戰略與風控問題,這也是其近年來業績不斷掉隊的重要原因。
不良貸款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民生銀行也開始改變經營策略,為了避免不良資產進一步惡化,加大對優質客戶的信貸投放力度,無疑將是一個更為保險的決策,但是低風險往往也意味著低收益,為了吸引優質客戶,民生銀行不得不付出更低的利息成本。
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民生銀行息差凈收入分別為1352.24億元、1257.75億元、1074.63億元、1024.31億元,同比增幅為10.81%、-6.99%、-14.56%、-4.68%,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2021年開始民生銀行的凈息差收入開始出現持續下滑。
從凈息差方面來看,2020年末民生銀行凈息差為2.14%,截至2023年末該行的凈息差為1.46%,低于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的,2023年四季度,我國商業銀行1.69%平均凈息差,三年的時間內凈息差下滑0.68%。
相比之下,2020年,招商銀行凈利息差為2.49%,2023年末招商銀行利息差為2.15%,三年的時間內凈息差僅下滑0.34%,僅為民生銀行凈息差降幅一半。
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曾經平起平坐的兩個業績優等生,最終因為“家長”與自身發展缺乏約束力等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漸漸拉開差距。
誠如股神巴菲特所言,“時間是優質企業的朋友,是劣質企業的敵人。”在價值投資者看來,真正的價值投資就是和永恒的時間賽跑,最終收獲時間賦予的財富。
Part.03
高層“變陣” 摸著建行的“石頭”過河?
3月12日,民生銀行召開董事會會議,聘任王曉永為民生銀行行長,聘任張俊潼、黃紅日為副行長。三人的任職資格有待監管部門核準。
從三人履歷來看,3位新高管均為“70后”。其中,新行長王曉永是一名“老建行”。新行長空降而來,公開資料顯示,王曉永曾在建行多個分行擔任領導工作,管理經驗豐富,先后出任建行山東省分行副行長、甘肅省分行副行長、重慶市分行行長、四川省分行行長,還擔任過建行總行的渠道與運營管理部總經理。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9月另外一家股份制銀行浦發銀行迎來換帥,中國建設銀行原公司業務總監張為忠出任浦發銀行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張為忠在建設銀行深耕將近28年,在對公業務領域頗有經驗。此番民生與浦發在重要領導崗位上,相繼選用建行背景,也是對建設銀行近年來工作成績的一種變相肯定。
截至7月2日,建設銀行A股收盤價報收7.70元,距離7.88歷史新高僅有一步之遙。公司總市值逼近2萬億大關,凈利潤方面,2020年—2023年分別為,2710.50億元、3025.13億元、3247.27億元、3326.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2%、11.61%、7.34%、2.44%。
相比之下,工商銀行同期利潤分別為,3159.06億元、3483.38億元、3611.32億元、3639.93億元,雖然業績同樣保持四年增長,但是兩者之間的利潤差距在縮小。
建行與工行也是目前A股上市銀行之中,唯二兩家利潤突破3000億大關的金融機構,在銀行業盈利壓力與資產壓力整體承壓之下,大型金融機構的穩健盈利能力與風控能力,或將是增長失速的股份制大行所看重的。
對于民生銀行而言,高層傳遞出一種追趕的信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要想重回股份制銀行第一梯隊任重而道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