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星汽車財務困境加劇:凈資產負239億,李書福“輸血”或難回天快訊
“源自瑞典,享譽全球”的極星汽車(NASDAQ:PSNY),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這家背靠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全球高性能電動汽車品牌,盡管頭頂著國際光環,卻在中國市場表現得一塌糊涂,甚至實質上已經退出了中國市場。
“源自瑞典,享譽全球”的極星汽車(NASDAQ:PSNY),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這家背靠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的全球高性能電動汽車品牌,盡管頭頂著國際光環,卻在中國市場表現得一塌糊涂,甚至實質上已經退出了中國市場。
截至2024年底,極星汽車的財務狀況已經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公司資產合計40.54億美元,而負債卻高達73.83億美元,凈資產為負33.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9億元),早已處于資不抵債的狀態。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星汽車依然在2025年7月宣布獲得了來自吉利控股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書福實際控制的PSD Investment Limited的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4億元)“輸血”,但這筆資金對于極星汽車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難以扭轉其敗局。
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表現堪稱災難。根據極星汽車發布的公告,公司上半年全球銷量達3.03萬輛,同比增長51%,看似增長強勁。然而,在中國市場,極星汽車的表現卻讓人大跌眼鏡。2025年上半年,極星汽車在中國僅銷售了69輛車,其中1月至3月銷量分別為56輛、6輛和1輛,而4月和5月銷量更是空缺,6月也僅銷售了6輛。這樣的銷量數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存在感已經降至冰點。
為了扭轉在中國市場的頹勢,極星汽車曾與吉利旗下的星紀魅族成立合資公司極星時代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旨在強化極星汽車在中國的本土化運營能力。然而,這一戰略舉措并未能取得預期效果。2025年4月,極星汽車公告透露,與星紀魅族簽署了終止協議,決定結束雙方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業務運營。這一決定無疑是對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戰略的一次重大打擊,也標志著其本土化運營的徹底失敗。
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管理團隊一直未能穩定下來。自2017年獨立以來,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8年時間里已經更換了7位中國區掌舵人。這種頻繁的人事變動導致了戰略連續性的喪失,使得極星汽車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合適且穩定的發展方向。此外,極星汽車的全球管理團隊也幾乎全員“大換血”,CEO、CFO再到COO,高層團隊全面換防,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混亂局面。
極星汽車的產品策略也堪稱災難現場。首款車Polestar 1定價高達145萬元,年產量僅500輛,因小眾定位草草退場。Polestar 3國內起售價88萬元,比海外版貴20萬,直接勸退了中國買家。而Polestar 2在三年內降價超10萬,更是讓老車主直呼被割韭菜。這種頻繁且大幅度的價格調整,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也進一步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極星汽車的質量問題也持續消耗著用戶的信任。2024年3月,1867輛Polestar 4因制動控制器軟件缺陷被召回;2025年6月,2輛極星2因“單踏板模式可能引發制動失效”被勒令返廠。海外市場同樣慘淡,2025年5月,3664輛Polestar 3因倒車影像黑屏被美國調查,2.78萬輛Polestar 2因同樣問題二次召回。這些質量問題不僅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也進一步損害了極星汽車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聲譽。
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和認可度遠低于特斯拉、蔚來等競爭對手。中國消費者更看重自動駕駛、車機系統等智能化功能,而極星則主打“北歐設計”和“環保理念”,這一核心賣點與本土需求存在明顯錯位。此外,極星汽車的品牌標簽也與沃爾沃相似,一度被消費者認為是更高端的沃爾沃,這種模糊的市場定位使得極星汽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脫穎而出。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和經營困境,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前景已經變得極其黯淡。盡管極星汽車方面曾表示將繼續全力投入中國市場,并繼續推行其長期增長和創新戰略,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承諾更像是為了安撫市場情緒而做出的姿態。隨著銷量的持續低迷、財務狀況的持續惡化以及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退出或許已經成為定局。
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敗局已經難以挽回。從資不抵債的財務狀況到慘淡的銷量數據,從戰略失誤到管理混亂,從產品策略失敗到質量問題頻發,極星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形勢和經營困境,極星汽車或許真的已經走到了盡頭。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