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億股權已全部質押!昔日消金巨頭捷信賣身將近?快訊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捷信消費金融(以下簡稱“捷信消金”)23.10億元股權被其母公司捷信集團(Home Credit N.V)質押。
近日,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捷信消費金融(以下簡稱“捷信消金”)23.10億元股權被其母公司捷信集團(Home Credit N.V)質押。
這是繼2023年9月份之后,捷信消金再度質押公司股權。至此,捷信消費金融的股權質押總額達到了70億元。
頻頻質押股權的背后,捷信消金陷于業績下滑的困局,其實控方也正試圖從中國市場“脫身”。
股權已全部質押
近日,捷信消金23.10億元股權被其母公司捷信集團(Home Credit N.V)質押,質權人為天津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銀行”)。
天津銀行成立于1996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最大股東為天津保稅區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5.94%。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9月份,捷信集團就曾將其持有的46.9億元捷信消金股權質押給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
中國外貿信托成立于1987年,大股東中化資本有限公司持股97%,隸屬于中化集團。中國外貿信托主要業務涵蓋信托、產業金融、消費金融、服務信托、財富管理等。
截至目前,捷信消金的注冊資本為70億元,上述兩次質押股權金額則合計達到70億元,按此計算,捷信消金的股權已經全部被質押。
斷崖式下滑的業績
在捷信質押股權的背后,公司正經歷著業績上的下滑。
2010年,捷信消金獲得中國消費金融牌照,成為國內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
此后數年,捷信消金不斷發展,在2017年突破凈利潤10億元關口,公司總人數逼近10萬人,在2019年總資產達到1045億元,成為業內首家資產規模突破千億元的消費金融公司。也正是在這一年捷信集團申請在港交所上市。
2020年開始,在政策管理趨嚴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捷信消金的經營情況開始下滑。該年,捷信消金實現營收112.06億元,同比減少34.23%;凈利潤1.36億元,同比降低88.07%, 出現“斷崖式”下滑。
捷信消金嘗試過改變,并對高管層進行過變動。2020年6月,原首席風險官離任;同年10月,原公司總經理離任;2021年2月,公司董事長進行換人。
不過整體效果不佳。2022年,捷信集團在中國區的經營情況持續惡化,捷信中國消費貸款業務的總營收為3.86億歐元,同比下降66%;利息凈收入總額為1.9億歐元,同比下降了73%。
事實上,在2023年三季度,捷信消金就曾出現大規模的不良資產轉讓。彼時,捷信消金轉讓近170億不良資產,成為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試點以來最大的一筆資產包,占三季度31家持牌消金所有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規模的42%。
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顯示,該資產包涉及超126萬人的144萬筆借款,未償本金總額超過157.59億元,未償利息總額超過12.15億元,未償本息總額達169.76億元,資產包內的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1546天,1441969筆貸款五級分類均為損失類。
PPF集團正試圖從中國“脫身”
捷信消金的母公司是捷信集團,捷信集團的控股股東則是PPF集團。
在捷信消金持續的經營惡化下,不僅母公司捷信集團的經營遭受影響,控股股東PPF集團也遭受影響,在2020年首次虧損2.91億歐元。
2022年6月, PPF集團執行長Jiri Smejc向媒體表示,該集團計劃剝離其在中國一度是旗艦的消費貸款業務,并將收購重點放在歐洲。其同時表示,正試圖在中國找到一個戰略合作伙伴,該合作伙伴將獲得多數股權,隨后將完全接管公司。
此后,捷信消金與多家投資機構商議轉讓事宜,也接觸過多家金融、互聯網公司。市場先后傳出過捷信消金與樂信、浙商銀行、字節跳動等公司的股權轉讓,不過最終都未有落地的合作。
南都·灣財社就股權質押的相關問題嘗試聯系捷信消金,并未成功獲得回復。
采寫:南都·灣財社見習記者 吳鴻森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