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和預期落差太大 享界S9暫難打破高端純電魔咒快訊
“9月交付量達到2169輛,40萬級豪華純電轎車第一名”,這是享界S9的月交付量成績第一次由官方口徑發出。
出品 | 財圈社、道哥說車
作者 | 麻建宇
編輯 | 蕭蕭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麻建宇】“9月交付量達到2169輛,40萬級豪華純電轎車第一名”,這是享界S9的月交付量成績第一次由官方口徑發出。這樣的表現算得上成功嗎?作為均價在40萬元以上的純電動車型,這樣的表現不能算差,一方面其月銷超過兩千,也就意味著銷售額達到了8個億;另一方面中大型豪華轎車市場對純電本就不友好。
但如果以華為、北汽的期許為參考,享界S9至少目前還算不上成功,其無法撼動“56E”的地位,和今年6萬輛的銷售目標以及年規劃產能12萬輛的預期更是相差甚遠。與此同時,目前的享界S9也達不到余承東希望的能與問界M9分別做到高端市場第一的目標。
總之一句話,享界S9的現實成績和品牌方的預期落差太大。
總想一步登天 華系不懂循序漸進?
不可否認,享界S9的顯示成績和品牌方預期落差太大的一個關鍵原因,可能就是品牌方的預期太高。在華為進入汽車行業后,“遙遙領先”變得很簡單,幾乎每一款車型出來后,其目標一定是“第一”,且還有相應的“訂單”、“大定”作為論據。
享界S9也一樣。余承東給它的目標是,“問界M9已經是50萬以上的車第一了,享界S9出來后,‘雙9’一個SUV,一個轎車,做到高端車第一名應該沒問題”。論據則是24小時大定2400輛,72小時大定4800輛,20天大定8000輛……
但享界S9目前的成績顯然是達不到華為期許的。與價格相近的直接競品56E相比,享界S9的產品力自然是不差的,可選的0重力座椅、知名品牌音響系統、后排大屏和自帶加熱功能之外,在行駛質感上,享界S9也祭出了空氣懸掛、途靈底盤以及配合的ADC自適應減震控制技術,甚至“防暈車”功能……
但高端車、豪華車真的只靠堆料就能做成功嗎?電影《黑金》中有一個經典片段,梁家輝對著遲到的“友商”說:“我們坐的都是奔馳、勞斯萊斯,你坐馬自達,怪不得你塞車。”這句話讓操控很棒的馬自達困惑了很多年,但梁家輝在這之后說的一句話才是重點:“你坐馬自達,你根本沒有資格來參加這個會哦。”
對于享界S9這般行政級豪華轎車而言,上述片段短時間內是很難繞開的。而這也注定享界S9很難打破“56E”對豪華轎車市場的壟斷,作為參考,8月奧迪A6L月銷約1.3萬輛,奔馳E級則為8700輛,寶馬5系則為5600輛。與此同時,豪華純電轎車市場本就冷門,如果再分出個40萬級市場,即便是銷冠銷量也不會太高,就像享界S9,作為細分市場第一,月交付量也只是過了2000輛。
那么除了品牌和市場容量問題,享界S9自身是否存在什么不足,從而制約其達成預期呢?
核心競爭力無法直中靶心 享界S9的鋼在刀背上
鴻蒙智行在發布享界S9交付量成績前特意交代了它的特點——“全景智慧旗艦轎車享界S9首發搭載HUAWEI ADS 3.0”。也就是說,享界S9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華為引以為傲的智能駕駛,這項功能對于私家車主來說很受用,畢竟可以減輕泊車煩惱,在城區、高速中也更加輕松。
但這項功能對于主打行政、商務場景的享界S9吸引力真的夠嗎?老板們是有專職司機的,而這些司機朋友們對智能駕駛或許有一定需求,做決定的大多不是司機朋友,而智能駕駛也并不能讓老板們覺得享界S9比“56E”更有面子。另外,可選的0重力座椅,在這一場景中也無法面面俱到,畢竟后排只有一個,總不能老板和朋友有一個看著吧……
也就是說,對于行政、商務場景而言,華為的好鋼用在了刀背上。當然,這并不“致命”,享界S9受限的根本原因或許出現在動力形式上,享界S9雖然搭載了寧德時代100kWh電池,最高里程可高達816km,同時還配備了800v高壓充電平臺。但以目前的充電網絡來說,就相當于把享界S9的活動半徑框死在了一二線城市。
更重要的是,在商務和行政場景中,臨時的長距離用車需求時有發生,這一場景正是純電高級轎車的統一痛點。也正因如此,“享界S9為什么不出增程”的呼聲才會那么高。值得關注的是,享界S9還有一個“槽點”——單電機。蔚來的李斌曾經說“電動車還用單電機就是耍流氓”,這句話后來經過蔚來認真反思,改成了“高端電動車用單電機,就是耍流氓”……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