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失去耐心了快訊
在這兩年互聯網存量競爭的環境下,小紅書通常被認為是為數不多的增量平臺。
作者 | 侯旭
編輯 | 吳瑋
在這兩年互聯網存量競爭的環境下,小紅書通常被認為是為數不多的增量平臺。
小紅書本身也算是春風得意,不僅據說快要上市了,而且其商業化團隊快速擴充,大量從字節、淘寶等公司招聘,顯然就是想要加速變現,做出漂亮的財務數據。
當然,小紅書也是有資本得意的。從品牌商家的角度來看,在今天這個環境下,純品宣的廣告顯然已經不舍得投放了,僅有的那么點預算當然需要向效果廣告上偏移。而小紅書主打產品種草,與銷量似乎能夠掛鉤,同時又似乎有那么點品宣的性質在,也就被認為是品效合一的一個投放平臺了。
只不過,如今618大促才過不久,坊間就傳聞小紅書要開始大裁員了,據說這次裁員比例高達20%-30%,主要是各個部門績效偏低的執行人員。不過,小紅書官方尚未對媒體正式回應裁員事宜。
據說小紅書這次裁員是高層領導對員工人效表現不滿意,其認為小紅書的人效比只達到了拼多多的一半。
拼多多的人效確實十分嚇人,不過要我說的話,小紅書和拼多多的業務模式和發展階段都不一樣,也沒必要硬來比較。拼多多是個純電商平臺,小紅書有內容社區屬性,人效低一點也很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小紅書前不久還剛發過618數據,說是截至6月18日直播訂單數達到去年同期的5.4倍,直播間購買用戶達到去年同期5.2倍。不過,小紅書沒有披露具體的成交額。
有理由推測,小紅書裁員若為實,那很可能就是618表現欠佳導致的。
另外,從去年年底至今,小紅書的人事和組織架構就頻繁變動。比如說今年一季度,社區內容負責人謝云巍(河童)就離職了,據說是因為日活指標不達標;此外,商業化、電商、社區內容等部門負責人都空降了一些新高管。
這種高頻的人事變動,本身也說明了小紅書高層對當下增長和商業化的表現不太滿意。
總體來說,我們認為小紅書這幾年似乎并沒有什么變化和長進,所以也不太聊到小紅書。
從2C的產品形態來看,小紅書似乎沒有什么大的迭代升級;從2B的平臺價值來看,電商的閉環又始終沒有建設好,給人一種平臺一直在原地踏步的感覺。
除了此前的LV直播、章小蕙直播讓小紅書平臺短暫走后外,似乎小紅書一直沒有什么標志性的主播和商業案例。去年8月,小紅書說要做“買手電商”,我們也沒有看出來所謂的“買手電商”和常規的網紅電商到底有什么本質差異。
我們認為,“買手電商”這個概念其實提的并不太好,顯得太時尚化、太小眾。試問一下,誰家買東西還非得找一個“買手”,同時小紅書似乎也沒有針對“買手”群體做什么運營和營銷,沒有突出買手們和常規主播的差異化和獨特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小紅書標志性主播章小蕙在今年開始轉戰淘寶了,在淘寶平臺直播了4場。小紅書似乎沒能留住章小蕙的獨家,也說明了小紅書的電商鏈路依舊不算通暢。
業內其實有都知道,小紅書、B站這一類二三線內容平臺,在商業化基建能力上,本身就是極為薄弱的。根據鏡相工作室報道,小紅書甚至沒有透明的數據看板,如果商家想要知道投放數據表現,需要一線員工手動跑數據然后匯成excel給到商家。
其實小紅書如果在電商板塊沒有什么實質性突破的話,光靠內容社區的廣告業務,資本市場也很難去買單。
另外,我們此前曾在《小紅書欠新消費行業一個道歉》中提到過,過去幾年整個新消費行業恐怕都被小紅書給帶偏了。小紅書的內容分享濾鏡化嚴重,導致其偏離了大眾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而把很多“生活方式”品牌創業者給誤導了。
比如說此前很火的露營,其實本身是一個小而美的生意,但在小紅書平臺的內容運營引導下,似乎讓人覺得露營正在成為了大眾都市生活的一部分,吸引了大量創業者和風投進入。現在來看,顯然露營創業者是掉進坑里去了。
其實對于小紅書這種內容社區,至今還沒有一個很好平衡社區氛圍與商業化變現的方式。微博、B站等平臺,都說明了二者不可兼得,只不過微博選擇的是變現,所以平臺生態堪憂,B站選擇的社區,所以賺錢能力堪憂。
即使是強如抖音,其實也依舊存在這個問題,我相信不少用戶都能感覺到,抖音的內容沒有前幾年那么好刷了,并且廣告也太多了。
其實從宏觀角度來看,小紅書的商業化多少也有些生不逢時。現在大家都在捂緊口袋、縮減開支,小紅書還想讓大家多花錢,那顯然是事倍功半的。業界都說,今年是最差一屆618,足以說明大家消費力已經不如過去了。(詳見《淘天們已經破防了》)
這也告訴我們,很多事就是要順勢而為,平臺也需要趁著行情好的時候推進商業化,不要總是固執地堅守著所謂的社區氛圍不放,到頭來錯過了發展的紅利期,回過頭來補課得不償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