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變相裁員”風波!業績承壓、重組架構,平安銀行的逆風調整期快訊
平安銀行近期被傳“變相裁員”,通過調整辦公地點等方式優化管理。
“變相裁員”
平安銀行近期被傳“變相裁員”,通過調整辦公地點等方式優化管理。此舉雖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但易引發員工不安,損害企業信譽。長遠看,需平衡成本控制與員工權益,確保業務穩健連續,過程合法合規,加強人文關懷,以維護企業可持續發展。
最近,平安銀行位于上海的信用卡研發中心及消費金融研發等部門人員將遷至深圳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于該行是否在“變相裁員”的討論。
去年,冀光恒上任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其行長任職資格于同年11月獲監管核準。此后,平安銀行架構發生了較大的變革。此次人員調整涉及到的正是平安銀行總部在上海的員工,包括業務部門、IT、信用卡,其中業務部門又以零售條線為主。
而在此之前,該行也曾傳出降薪風聲,這家有著“零售新王”之稱的股份制銀行正應對業績承壓、零售“逆風局”的挑戰。
1
“變相裁員”?
績效考核下的抉擇困境
從網傳的信息來看,平安銀行決定將上海辦公區域計劃全部回遷深圳,涉及該行的信用卡、消費金融及金融市場部門,并且根據不同的2023年考核標準,設定了不同的補貼方式。
但值得關注的是,該行給出的搬遷時間相當緊迫,員工被要求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完成所有必要的搬遷步驟。
補貼政策的差異性也引發了部分員工的擔憂,對于在上海擁有房產且正在償還按揭貸款的員工而言,更換辦公場地后,意味著不僅需要承擔深圳的租金,生活成本也將增加,甚至可能出現收入不足以覆蓋額外支出的情形。
對于不“搬遷”的員工,也會給予離職補償。因此也產生了“變相裁員”“回遷式裁員”的說法。
為此,平安銀行回應稱,部分員工工作地點的變更,主要是為加強管理、控制風險、強化協同、提升效率。“
近期,我行在進行總行辦公地點統籌管理,涉及到少量員工工作地點的變化調整。推進過程中,我們將確保業務穩健連續,過程合法合規,并在切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人文關懷。”平安銀行回應稱。
從法律上看,有律師表示用人單位調動工作地點是屬于改變勞動合同的行為,并不屬于裁員,需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達成一致。
據員工反映,回遷政策與2023年績效排名掛鉤。
排名前40%的員工雖無需永久回遷深圳,但需頻繁出差深圳,差旅費用可報銷,是否會有額外福利尚未確定。
而后40%的員工面臨三種選擇:
回遷深圳并獲得住房、機票補貼;
選擇不回遷并在7月22日前離職可獲“N+3”補償;
若延遲決定則可能面臨銀行單方面解約,補償標準可能是“N+1”。
黃超,一名私行財富部的員工,在得知即將被約談后,了解到約談順序是依據去年的業績排序。
他透露,除補貼方案外,所有涉及員工需在7月22日前完成合同更換,否則銀行可能采取單方面解約措施。
許多像黃超一樣在上海成家立業的員工,考慮到家庭、貸款等因素,對回遷持保留態度。
消息傳出后,部分上海地區的員工已開始尋求新的工作機會。黃超所在部門有人選擇接受補償離職,而其他部門則暫無人簽署協議。
此次大規模的員工回遷并非首次。
2018年前后,平安銀行已有部分業務部門因監管要求實施過小規模的回遷,當時選擇不回遷的員工可調至其他部門。對于此次變動,平安銀行官方回應稱,此舉旨在加強管理和協同,提升效率,強調這不是裁員,并承諾在過程中確保合法合規,保障員工權益。
2
重組架構
成效如何暫不可知
去年,冀光恒上任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其行長任職資格于同年11月獲監管核準。
此后,平安銀行架構發生了較大的變革。
2023年12月,平安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組織架構調整的議案》,對組織架構進行了部分必要的合并和調整,確保資源和職能更加集中,達到縮短決策鏈條、減少溝通節點、打通資源配置、提高效率的目的。
部門重新排列整合后,之前的大對公、大零售、大內控、大行政四大板塊調整為目前的公司金融、零售金融、資金同業、風險管控、信息科技、共同資源六大板塊。
而一直是平安強項的零售金融板塊也發生了變動。
全面取消事業部制,包括撤掉原東區、北區、南區三個區域的零售業務管理部。
汽車消費金融中心、保險金融事業部和信用卡中心都沒在零售金融板塊中保留一級部門。
此外,將綜合金融服務中心整合至綜合金融拓展部,零售風險管理部平移到風險部門。
調整后的零售金融板塊共設有7個部門:零售業務管理部、基礎零售部、私行財富部、私行財富創新部、零售信貸部、綜合金融拓展部、零售管理服務部。
此次人員調整涉及到的正是平安銀行總部在上海的員工,包括業務部門、IT、信用卡,其中業務部門又以零售條線為主。
在今年3月15日的平安銀行2023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冀光恒曾表示,平安銀行的組織架構改革在總行層面已經基本落地,分行還在進行中,成效如何要看兩三年后的業績和市場的反應。
不久前,平安銀行剛剛發布了2024年一季報,但業績情況似乎并未達到市場預期。
3
業績承壓
“零售新王”的逆風調整期
打法變陣背后是業績的承壓。
2023年全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646.99億元,同比下降8.4%,歸母凈利潤則實現了464.55億元,同比增長2.1%。
從最新交出的一季報來看,受持續讓利實體經濟、調整資產結構等因素影響,平安銀行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7.7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歸母凈利潤149.32億元,同比增長2.3%。
在該行以往見長的零售業務方面,今年一季度,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余額18781.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5%,除了住房按揭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基本持平外,經營性貸款余額、消費性貸款余額、信用卡應收賬款余額都出現了下降。
其中,消費性貸款余額5107.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3%,下降幅度顯著超過整體平均水平。
而與本次風波相關的信用卡、消費金融等板塊也繼續承壓。
一季度綜合金融關鍵指標中平安銀行的信用卡新增發卡量在綜合金融占比降幅接近7%,汽車金融貸款發放額也略略下滑。
在宣布零售業務進入深度調整期后,裁員、降薪的消息頻頻傳出,今年5月,平安銀行就曾傳出“員工當月績效降薪”的消息 。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 指出,近幾年,銀行業的凈利潤增速逐年走低,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員工的薪酬受到影響在所難免。 從時間看,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不同銀行受到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企穩復蘇,銀行業盈利水平將回歸正常,員工薪酬持續下降的預期并不存在。
在業績承壓、消費市場動力不足的當下,對平安銀行而言,實現零售業務的全面復蘇與市場地位的穩固提升,依舊是一項長期且充滿挑戰的任務。
王紅英進一步指出,平安銀行人力資源部門應做好解釋、安撫工作,確保信息透明;同時,員工應根據個人及家庭情況,綜合考慮事業發展,作出理性選擇。
平安銀行此次將上海部分部門遷回深圳總部,雖然引發了"變相裁員"的爭議,但從長遠來看,這種集中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決策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同時,銀行業正在推行薪酬遞延制度,以避免短期激勵導致的冒險行為和不當決策。
隨著銀行業轉型的深入,薪酬體系的調整將成為常態。銀行業需要在保障員工利益和提升經營效率之間尋找平衡點,同時也要破除"金融精英論",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對于銀行員工而言,提升自身競爭力、適應行業變革將成為應對薪酬調整的關鍵。銀行業的這場薪酬風暴,無疑將對整個金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