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國內、海外皆失利 佟湘北“全域躍遷”計劃失速快訊
出口海外市場受到不可控因素影響遭遇重創,而重返smart執掌中國區營銷大權的易寒,也并未在國內市場的銷量端,為smart帶來更多驚喜,離銷量目標還存在巨大差距。
編輯導語:出口海外市場受到不可控因素影響遭遇重創,而重返smart執掌中國區營銷大權的易寒,也并未在國內市場的銷量端,為smart帶來更多驚喜,離銷量目標還存在巨大差距。2024年,佟湘北規劃中的smart“全域躍遷”的發展戰略難言順利。
海內、外市場銷量暴跌
日前,smart中國營銷公司CEO易寒在其個人社交平臺隔空喊話,稱希望邀請極越一線零售門店員工加入smart中國,并配文“烽火不滅,守望相助”。易寒的這一番表態將smart品牌拉到聚光燈下,極越的“暴雷”事件是12月行業中最大的熱點之一,車主、員工、供應商以及股東成為事件中幾大受害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就smart品牌的發展現狀而言,其本身發展也并非全然樂觀。
前不久,11月乘用車數據出爐,數據顯示,今年1-11月,smart全球銷量大幅下滑,累計銷量為4.4萬輛,同比下滑29%。在海內、外市場上,smart品牌的發展均遭到不同程度的阻力。在國內市場上,smart前11月,累計銷量約2.9萬輛,同比下滑25%;
而在海外市場上,1-11月,smart銷量1.49萬輛,同比暴跌33%。其中,smart最重要的歐洲市場遭遇重挫,從2019年,smart品牌轉型為純電品牌后,其就秉持“中歐雙核,全球布局”的發展戰略,目前,在歐洲市場上,smart品牌已經在17個國家建立308個銷售服務網點和418個服務網點。
而今年下半年以來,smart的歐洲攻勢已經近乎停滯,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數據顯示,10月,smart歐洲銷量47輛、同比暴跌98%。此前的6-9月,smart歐洲銷量分別為1731輛、76輛、36輛、40輛。前1-10月,smart歐洲銷量1.1萬輛,比去年的2.18萬輛,同比暴跌49.7%近乎腰斬。
這樣的成績無疑離smart的規劃存在較大差距,按照規劃,2024年smart國內市場的銷量目標為“保5萬輛,爭6萬輛”,以最低KPI來看,現也僅完成58%。
同時,此前,smart品牌全球公司CEO更曾表示,“面向2024年,smart將在品牌域、產品域、科技域、服務域、企業域等領域更進一步,持續提升運營質效,開創‘全域躍遷’的發展新格局”。而其當前,在銷量端就已經陷入核心市場銷量大跌的不利處境,戰略面臨挑戰。
“以價換量”難獲銷量
事實上,極越的暴雷,給國內邊緣化的品牌已經進一步敲響警鐘,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品牌還與極越相當的,甚至部分高于極越的弱勢品牌,都將成為下一階段的出清對象。如在極越“暴雷”前不久,國內2022年的新勢力銷冠,年銷量一度超過15萬輛的哪吒汽車,已經站上“懸崖邊緣”
在已經進入淘汰賽的中國市場,smart遲遲難以打開局面,使其面臨更大的淘汰風險。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上的聲量,smart在年初還引援“老將”易寒。
而從結果上來看,年初重返smart易寒,并未給smart在國內市場的開拓帶來更多驚喜。今年1月8日,從小鵬出走后的易寒,正式出任smart中國區CEO一職,全面負責該品牌在中國的銷售和市場營銷工作,并向smart品牌全球公司銷售、市場及售后副總裁張明霞匯報。
此前,在2019年,吉利收購smart 50%股權時,易寒就曾代表吉利方負責smart中國市場的整體營銷業務。
從易寒再次執掌smart中國區營銷板塊以來的措施來看,smart中國區今年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還是“以價換量”。
今年4月,smart推出降價策略。其中,smart精靈#1的起售價降至15.49萬元,和老款相比下降了2.41萬元;smart精靈#3起售價為16.49萬元,比老款起售價降低了4.5萬元。對此,易寒稱,“我們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毫不猶豫地選擇主動讓利用戶,讓豪華品質走向大眾,讓新奢出行觸手可及。”
但在去年的成都車展上,佟湘北曾明確表示:“為保持smart品牌的高價值,我們不會參與價格戰。”
此外,佟湘北還曾稱,“以價換量”不符合smart的發展戰略方向、品牌的定位、新老用戶的利益和期待。“尤其smart是全球品牌,需要考慮的點更多,要保持可持續的全球發展。海外媒體早就知道中國市場價格,如果我們在這邊降價,會影響到其他市場一系列的動作,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而從最終結果上來看,即便smart背離了此前不采取“以價換量”措施的宣言,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依然難以帶來銷量的提升,還曾因此遭到大量車主投訴。
精靈#5“小轉大”遇阻
需要關注的是,smart此前在國內主銷的兩款車型smart精靈#1以及精靈#3定位的都是精致小車,聚焦市場相對小眾,這也是smart品牌一直以來的調性。而今年以來,smart做出了品牌發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嘗試,精靈#5做出了“小轉大”嘗試。但小車表現不佳,挑戰大車市場,smart也遇到阻力。
今年10月27日,smart品牌發展史上最大的車型,smart精靈#5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4款車型,定位中型純電SUV,官方指導價為23.99-36.80萬元。
在外界看來,這更是smart品牌挑戰主流市場的一次嘗試,意在挖掘更多潛在消費者。對此,易寒也坦言,“我不能把smart #5做得太陽春白雪。我們不會把它做成一個小而美的產品,對于我來說是回歸主流營銷的做法,同時堅持smart的品牌基因和調性,這是做好這款車的一個關鍵。”
同時,對于smart精靈#5“從小到大”的改變,易寒此前也還曾對媒體解釋到:“因為一個品牌要持續創新、發展,既要傳承經典,又要與時俱進,擁抱更多新需求,新用戶。”然而,被smart方面寄予了厚望的smart精靈#5,上市以來的表現還遠遠未達到smart的預期。
對于新車的目標,此前,易寒曾稱,“從我的預期來看,第一階段,對比smart精靈#1、精靈#3的銷量,全新smart精靈#5至少要實現銷量翻倍。”同時,其還表示,“作為首發地區,精靈#5將于10月底首先在中國市場上市 ,11月中交付,計劃在春節前實現交付過萬。”
而以11月零售數據來看,smart精靈#1、精靈#3單月銷量分別為2463輛、1126輛。銷量翻倍即smart精靈#5銷量預期或在2000-4000輛/月。smart中國此前曾宣布,smart精靈#5開售72小時大定達4527臺。而11月銷量數據顯示,smart精靈#5首個完整交付月,銷量僅為300輛。
這一表現在smart三款在售車型中銷量墊底,而11月的300輛的表現,也意味著其在春節前實現交付過萬,難度巨大。從競爭環境上來看,smart精靈#5進入了更加主流的細分市場,同時也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有包括特斯拉Model Y、極氪7X等新老實力派選手攔路,還難以輕松突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