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雷軍,30年的“勞模”歲月通信
創辦小米的這七年,雷軍更多的時間都在談風口,但在今年的小米投資生態年會上,他再次肯定了做勞模的意義:“我覺得,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功的企業家也不像公眾理解的,輕輕松松就成功了。在成功的路上,其實只有這一個秘訣――認真拼命地工作。”
生于1969年12月16日的雷軍,即將迎來自己的48歲生日。這個年少成名的IT老兵、大器晚成的互聯網新貴,身上最重要的標簽就是勤奮――雷軍是圈里公認的“勞模”,甚至可能是最勤奮的那個。在這一點上,與他有過恩怨情仇的周鴻?t也不會否認。
戒掉午睡,兩年修完大學課程
早在讀書階段,雷軍身上就有“勞模”的屬性。進入武漢大學的第一晚,同學們還沉浸在興奮之中,他已經默默地上自習去了。雷軍認為,很多名人都在大學嶄露頭角,他也應該利用機會證明自己。為此,他每天早起到教室占座,要坐在最好的位置上聽課。
雷軍本來有午睡的習慣,看到有人在午間學習,他怎么也睡不著了。為了不落后于人,雷軍決定戒掉午睡,并為自己制定好學習計劃。勤奮的結果是,他用兩年時間修完大學四年的課程,并包攬了學校幾乎所有的獎學金,自己的編程作業也被編進大一教材。
同時,雷軍也意識到人生并不比誰的成績最好,所以,大二時他就走上武漢電子一條街,并因為有見識、有能力受到街上人的歡迎。一次偶然的機會,雷軍認識了王全國,倆人共同寫了一款加密軟件,因為后續合作很多,他們在雷軍大四那年創辦了三色公司。
十六年推著石頭上山,信念動搖
1992年,畢業不久的雷軍加入金山公司。此時,他延續著大學時的勤奮,據金山的老員工回憶,雷軍可以通宵達旦地工作,很長一段時間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或許和接受的教育有關,雷軍篤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勝天。兩年后,他成了北京金山總經理。
勤奮讓雷軍收獲頗多,周鴻?t每天擠公車上班時,他已經開上了桑塔納,而陳天橋、丁磊、馬云、李彥宏等人還沒登上舞臺。但此后,雷軍似乎陷入一種宿命:他辛苦地帶領團隊做軟件、做游戲、做電子商務,金山依然成不了一流公司,甚至IPO都要苦戰數年。
2007年,在苦熬了十六年后,雷軍終于把金山送到香港上市。但是,金山的市值和舞臺中央的互聯網公司差得太遠。曾經,他想以一己之力改變軟件行業的宿命,結果卻什么也沒有改變。2007年12月,雷軍決定暫別金山,結束這段“推著石頭往山上走”的日子。
離開金山對雷軍而言是一次心理重創,他覺得自己很努力、很勤奮了,然而在十六年的時間里,卻沒能帶團隊撈到一個機會。有人點評雷軍:互聯網時代來臨,他繼續做軟件,最后等來軟件業整體不行。他邊做軟件邊做互聯網時,又錯過了互聯網發展的最佳時機。
創辦小米,雷軍重做勞模的七年
2007年以后,雷軍每天睡到自然醒,從不約第三天的事,過起了閑云野鶴的生活。曾參與金山的發展,參與卓越網的創辦,投資業績也能進中國天使投資界的第一序列,他確實有資格不問江湖事。然而外界都說,雷軍缺乏現象級的影響力,沒能爆發性的成功一回。
2009年12月16日,雷軍的40歲生日,他邀請一群朋友來喝酒。據說,當晚雷軍在傷感和矛盾情緒中度過,他講了自己的勞模人生,反思自己是不是錯了。聚會臨近結束,雷軍留下一句話:要順勢而為,不要逆勢而動。不久后,他下定了決心,再出發創辦小米。
雖然開始相信“風口飛豬”,但雷軍依然保持著“勞模”本色――在研發、生產和營銷上,他都戰斗在第一線。為手機選擇屏幕時,日本核輻射事件剛過去,他不顧危險飛到日本找夏普協商。在一個節目上,他自曝吃午飯只有三分鐘時間,平均一天要開十一個會。
創辦小米的這七年,雷軍更多的時間都在談風口,但在今年的小米投資生態年會上,他再次肯定了做勞模的意義:“我覺得,創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功的企業家也不像公眾理解的,輕輕松松就成功了。在成功的路上,其實只有這一個秘訣――認真拼命地工作。”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