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新出小屏iphone5se會重蹈iphone5c覆轍嗎金融

改用小屏幕就如同從大平米搬進小平米,被束縛著看世界不僅心酸還心塞。
文:劉志剛
據9to5Mac報道,蘋果將于3月15日舉行發布會,新發布的產品包括iPhone5se和iPad Air 3,智能手表也會更新。消息人士透露說,1月時蘋果新iPhone已經開始增加產量,預計產品將在3月18日開始銷售。
這次新發布的iphone5se較之iphone6及6s前任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屏幕回歸到4寸,外觀與iphone5類似,售價初步定位3200元左右。提及4寸小屏iPhone,就不免讓我們回想起當年蘋果iPhone5c的發布,因為那是蘋果首次打破其發布iPhone的固有策略,且也是在iPhone被業內認為創新不足,為了增加銷量的選擇。當年大屏還未全面開花,iphone5c 4寸屏幕尚有市場,而如今追求更大、更薄的消費認知下,小屏iphone5se勝算又將如何?
大屏消費慣性下:4寸小屏成昨日黃花
毫無疑問,大屏手機是目前趨勢和主流。當年三星就是靠狂轟濫炸的廣告營銷,和大屏手機消費趨勢的精準預判,讓三星搶得先機,取得對蘋果的主動權,為三星贏得了抗衡蘋果的資本,與此同時整個手機市場也被引入了大屏時代。盡管喬幫主生前多次表示不會生產大屏手機,但時不我待,傲嬌的蘋果未能遵循喬幫主的遺訓。
不需要引用任何第三方的數據表明,看下我們自己及身邊朋友手機的屏幕就能認知到如今大屏的市場占有率。
再回顧當初的iphone5c,上市時間為2013年9月,彼時市場上4寸屏幕仍是主流趨勢,但因性價比不突出即使售價在三千多元,屬于蘋果系列的低檔產品,但是并未獲得市場認可。
而如今,在大屏手機橫行的年代,小屏機難有勝出余地。首先續航能力上,大屏手機因為面積大,電池方面較之小屏會有明顯的提升;如今的手機不單單作為通訊工具,隨著功能的完善,更是集辦公、娛樂、社交為一體,而大屏在辦公處理文件上,觀看視頻上較之小屏用戶體驗上都用明顯的提升;大屏框架可以讓更強大的處理器在更高的主頻下運行,同時散熱效率也更好,另外,像光學防抖這樣需要更多空間的鏡頭模組也能更容易的容納在更大的機身當中。
大屏手機獨有的UI和提高生產力的功能。除了硬件差別以外,某些軟件會為大屏手機定制單獨的功能,這時購買大屏手機就會變得更有意義。舉個最明顯的例子,我們可以將iPhone 6s Plus橫過來使用,這時屏幕的圖標和應用會變為橫屏模式,無論是查看郵件還是記筆記都會變得更加方便,因為這些應用會提供更加高效的分屏視角,而屏幕尺寸為4.7"的iPhone 6s就沒有橫屏應用模式可以使用了。
即使強如iphone,在全球范圍內有著超高的人氣,但這只能表明用戶基數大,產品覆蓋量會更廣,更容易產生現象級產品,在順應時代的趨勢下,更容易成功。但這并不能表明蘋果能打敗潮流、違背趨勢,當初如日中天的諾基亞囿于塞班系統的積累不肯轉戰安卓系統,落后于趨勢,被時代所拋棄的覆轍至今回蕩于科技圈的星空。
當然互聯網的網絡勢能將長尾效應發揮的淋漓盡致,鐘愛于小屏的用戶仍大有人在,但是用慣了大屏的用戶再將愛好真正轉化為購買力又是另一回事。改用小屏幕就如同從大平米搬進小平米,被束縛著看世界不僅心酸還心塞。
既然推小屏手機面臨著如此巨大的風險,穩重的庫克又怎會不知,除非有更加緊迫的壓力不然蘋果怎會飲鴆止渴式突圍。那么蘋果面臨著怎樣的焦慮那?
Iphone5se問世:內憂外慮下的無奈之舉
在筆者看來,蘋果整體銷量增速放緩或許是推出iPhone的重要原因。財報顯示,當季蘋果凈營收為758.7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99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凈利潤為183.6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可以說,2016年第一季度為iPhone出貨量增幅最低的一個季度,造成iPhone增速放緩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方面,蘋果創新能力遭遇天花板; iPhone 6S市場驅動力不夠。從蘋果公司第一財季相關數據可以看出,iPhone依然是蘋果公司創收的主力產品。眾所周知,iPhone發布新產品的規律一般是:小年升配置,大年改外觀。2015年發布的 iPhone 6s整體再次缺乏亮點,從規格中看出,它只是將iPhone 6進行固件升級的新設備,但這種做法與目前Android拼配置升級的打法并無兩樣,這必然陷入iPhone又一輪同質化的設備升級換代的死循環中iPhone 6s目前呈現不溫不火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iPhone 6s和iphone 6差異性不太明顯,這讓不少本打算購買iPhone 6s的消費者猶豫不決中最終選擇了放棄。
另一方面,安卓陣營強大崛起,尤其是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集體爆發。2014年三星已經遭遇了中國手機廠商的集體圍剿,從中國銷量第一的寶座直接下滑到連前五名都沒保住。以華為和小米為代表的國產手機質量越做越好,性價比越來越高的沖擊下,蘋果很有可能步三星后塵,在中國市場出貨量也將跌出前五,并非危言聳聽。
伴隨著中國手機廠商的集體出海,中國手機廠商對蘋果的沖擊也有國內轉向了國外,雙重壓力之下,蘋果新品銷量下降也在情理之中。此外,蘋果價格太貴、電池續航問題、屏幕故障等通病,也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手機市場在變,消費心理也在隨之變化。由于國產手機性價比優勢明顯,新技術與蘋果的差距逐步縮小,如果不是真正的蘋果粉,很多人已經過了為蘋果瘋狂的階段。近年來的蘋果發布會,也大有“中國人冷落春節晚會”的趨勢。
另外,蘋果公司產品線矩陣并不平衡,也正是蘋果在其他產品線上出現下滑的趨勢,拉低了蘋果公司整體的銷量。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大趨勢下,iPhone面對銷量已經“見頂”的巨大壓力,推出iPhone 5SE就是在為蘋果未來的銷量尋求新的突破口。
寫在最后
如今庫克逆勢而上推出4寸的小屏手機,雖然讓用戶多了選擇,據說3200多的價格也算公道,A9處理器也算傲人,但iphone5se的想象空間仍然有限。而且庫克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市場,但建立在品牌的傷害上,長遠看得不償失。與其用iPhone5se提振蘋果的銷量,倒不如集中精力攻堅iPhone7來的可靠。據傳聞,iPhone7可能會出三種大小的屏幕,分別是4英寸,4.7英寸和5.5英寸,前置攝像頭會配有閃光燈,1080分辨率,240fps慢速攝影,全景模式。其實這些也不關鍵,關鍵是能不能引發“不買不行”或者“非買不行”的消費潮流。否則,蘋果只能和三星“互訴衷腸”了。
Iphone5c因性價比不突出就遭遇市場的冷眼相待,況且彼時蘋果尚如日中天,而如今的iphone5se面臨的問題確實改變用戶已經習慣的大屏體驗,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況且如今的蘋果早已日趨式微…….。
——————分割線————————
本文作者劉志剛,個人微信號lzg19900917。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網易等二十余家媒體專欄作者,長期專注于TMT領域深度報道,轉載請保留版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