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目露兇光,殺向了華為后院快訊
比亞迪終于目露兇光,殺向了華為后院。
比亞迪終于目露兇光,殺向了華為后院。
在一日千里的新能源革命中,這兩家神仙企業的戰爭,或許會比我們預料的要早得多。
DM5.0發布會后,全網圍著2100公里續航吵翻了天。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之后發生的一件怪事。
比亞迪聯合央視發了一條《時代的回信》的片子。在片子中,他以13款中國車,致敬了幾乎所有的主流企業。
這13款車分別來自一汽紅旗、東風嵐圖、長安深藍、上汽智己、廣汽昊鉑、北汽極狐、奇瑞星紀元、吉利銀河、哈弗梟龍、蔚來、小鵬、理想和小米。
發現問題了嗎?
沒有華為,沒有問界。
論銷量,論品牌力,論話題度,無論怎么算,問界都不應該缺席。
那,是不小心忘了嗎?
我們看一看這次致敬的順序:
排在最前的是三大央企一汽、二汽和長安;
然后是一線城市的三大國企,上汽、廣汽、北汽;
然后是非一線城市國企奇瑞;
然后是實力最強的兩個民企吉利和長城;
然后是三大新勢力蔚小理;
然后是新加入的小米;
最后是比亞迪最高端的品牌仰望壓軸。
很顯然,這個致敬順序不但嚴格遵循了行政級別,也考慮了企業綜合實力等因素。這么精心設計的排序,如果說能不小心遺漏華為問界,是絕對說不過去的。
而比亞迪和華為的關系一向微妙。
新能源汽車兩大趨勢,一個電動化,一個智能化。比亞迪是電動化最領先的企業,華為則是智能化的執牛耳者。
兩家同在深圳,近鄰咫尺。在無數國人心中,他們是真正國家形象的代表,是大國崛起的象征。于是就有很多人暢想,如果他們聯手,豈不是天下無敵?
奇怪的是,這兩個鄰居之間好像從來沒擦出過火花,連緋聞都沒有,甚至兩家領導話里話外好像在互相諷刺。但在公共輿論空間里,大家都保持了相當的克制,幾乎沒有正面交鋒,有一種王不見王的默契。
這種默契類似于高手間的互相忌憚。就好像龍鳳雙環和小李飛刀,不到最后時刻,不會交手。
比亞迪忌憚的是華為在高端的話語權,代表了堅固的品牌壁壘。
華為忌憚的是比亞迪在中低端的統治力,代表了強大的規模效應。
表面上看,大家各自為王,相安無事。
然而事情沒這么簡單。
余承東當然可以只做高端,只卷價值。但王傳福卻不可能只做低端。
#深度好文計劃#迪華兩家,終有一戰。
盡管在銷量上,鴻蒙智行還遠不能和比亞迪相提并論。但在品牌上,華為卻是比亞迪肉眼可見的最大對手。
比亞迪要主動向上,注定是進攻方。
而其品牌向上的路徑,恰恰是華為給出了示范。
當年華為如何逆襲蘋果,比亞迪就可以怎樣逆襲華為。巨大的規模效應,可以讓迪子將成本攤到最低。從而在同樣的價位,給出比華為更多的配置。
前提是,在最核心的智能駕駛領域,必須擁有與華為平起平坐的能力。
于是早在2022年,比亞迪就開始瘋狂擴招智駕團隊。到今年初,比亞迪宣稱智能駕駛團隊已經達到4000人。而與地平線合作推進征程智駕產品上車、與Momenta成立合資公司等動作也顯示了比亞迪的思路:就是推進中低端智駕普惠,然后用海量的數據和AI學習迅速攻破高階智駕堡壘。去年7月發布的騰勢 N7 車型,已搭載其自研的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天神之眼”。
就在昨天,比亞迪宣布進入全國首批 L3 自動駕駛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其品牌副總也在微博上宣稱“智駕第一梯隊水平毋庸置疑”。
從公認的智駕弱戶到第一梯隊,比亞迪僅僅用了兩年。
這頭在中低端嗜血的孤狼,終于現出了獠牙。
雖然這個所謂的“第一梯隊”多少有點水分,但戰斗,已經打響。
從長遠看,比亞迪的資金投入和數據優勢一定會顯現,威脅華為的智駕地位,不過是時間問題。
而華為的路更為艱難,因為他現在還不是“蘋果”。他甚至還沒有完全戰勝最直接的競爭對手理想。從長期來看,華為還需要在比亞迪的智駕能力趕上之前,打出類似蘋果的品牌認知。
這需要華為更多產品的爆發。
如果享界、智界不能像問界一樣爆發,華為就很難在市場上贏得充分的話語權和場景數據,其以智能駕駛為核心打造的品牌勢能也就不復存在。
簡單的道理:如果有華為加持也賣不動,那我干嘛還要和你合作?你又如何維持高端?
華為或許能保持品牌金身,但僅靠問界不行。“問界牌”畢竟不是“華為牌”。
此外,不親自造車,意味著母公司不可能傾全部資源到汽車上。想靠智選車就穩坐高端并且樹立牢固的壁壘,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這個意義上看,比亞迪的前景明顯更好。畢竟,比亞迪四月的銷量已經躋身全球第四,巨大的規模效應已經形成。
而比亞迪品牌上攻的主力騰勢汽車5月銷量12223輛,同比增長11.1%。破局尚早,但是穩扎穩打,也沒有掉隊風險。
華為的任務明顯更重。
但事情往往不只一面。
華為還有援軍。
比亞迪占據了電動化的先機,也可以說有信心戰勝吉利奇瑞長城。但即使這些車企全都甘拜下風,比亞迪的競爭也更棘手。
因為還有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是比亞迪在電池領域遇到的另一個“華為”。
迪子和寧王的戰爭和其與華為的戰爭如出一轍。寧王牢牢把控著高端,吃掉了更多的利潤。而迪子則由于自己就是最大的整車廠,市場份額穩穩擴張。
同樣的,由于技術路線的區別,比亞迪很難在當前挑戰寧德時代的高端地位。且在電池領域,比亞迪的規模優勢并不明顯。
而寧德時代也和華為一樣,擁有眾多的整車合作伙伴,和長安、小米、廣汽等成立合資公司,并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地建立了工廠和研發中心。
如果“寧德時代電池+華為智駕=高端”這個公式被廣泛認可,這將是比亞迪品牌高端化最大的阻礙。
這一片戰場上的角逐,將取決于即將到來的固態電池變革。
現在我們回到問題的原點,比亞迪為什么沒有致敬華為or問界?
因為他的確不能再給華為的品牌勢能添磚加瓦了。
而華為為什么不出走量車型?
因為余承東明確說了,比亞迪是全世界NO.1的價格卷王,卷不過。
有意思。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