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的三次事故和三個“老板”,蔡英華離職了快訊
12月13日,據36氪消息,阿里云首席商業官蔡英華(花名:華琰)已于今日正式卸任,從阿里云正式離職。
12月13日,據36氪消息,阿里云首席商業官蔡英華(花名:華琰)已于今日正式卸任,從阿里云正式離職。
11月23日,阿里云進行了一系列組織架構調整:商業化層面,成立公共云業務事業部,由劉偉光負責;成立混合云業務事業部,由李津負責。加之此前就由袁千負責的海外業務事業部,三個事業部負責人均向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匯報。
產研層面,阿里云成立了基礎設施事業部和產品架構與穩定性部,分別由阿里合伙人蔣江偉和重回阿里云的唐洪負責,向阿里云CTO周靖人匯報;鄭俊芳在擔任阿里云CFO基礎上,還將負責BI、戰略投資、銷管、價格管理等部門;阿里合伙人王磊將在阿里云負責供應鏈、官網、服務、CIO等部門,二人均向吳泳銘匯報。
按照這個組織架構:技術體系的高管均向周靖人匯報,業務體系的高管則向吳泳銘匯報。
等等,此前高調入職阿里云的蔡英華去哪兒了?
第一次事故和第一個老板張建鋒
蔡英華加入阿里云大概率是一起事故促成的,2021年11月24日,阿里云安全團隊向美國開源社區Apache(阿帕奇)報告了一條關于Log4j2遠程代碼執行漏洞。然而,國內主管部門工信部卻在15天之后才獲悉具體消息。這一關于安全的“原則性”問題,直接導致2021年12月,阿里云被工信部官宣暫停合作單位6個月。這次事故導致阿里云更難得到政企客戶的信任,也成為了蔡英華加入的契機。
2022年3月,前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總裁蔡英華入職阿里云,擔任資深副總裁(M7,對標P12),從當時的阿里云總裁,也是蔡英華頂頭上司的張建鋒手中接受阿里云大銷售。
新官上任三把火,蔡英華入職后,干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降價,2022年4月26日,阿里云宣布開始史上最大力度的降價,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15%至50%。從5月7日起,阿里云下調部分的核心產品官網成交價,包括彈性計算、存儲、網絡、數據庫、視頻云、CDN和安全產品最高降幅達50%,已經開始生效;第二是調整組織架構,蔡英華上任后,阿里云中國區總裁任庚、國際業務總裁袁千、數字政府總裁許詩軍、新金融總裁劉偉光四名M6級核心業務高管向其匯報。此后,傳出了任庚從阿里云離職的消息,但這個消息最終并未得到證實,任庚也沒有離職。
不過,蔡英華的調整并沒起到期待中的結果,阿里云沒有實現高質量增長,其組織架構也在不斷縮編,在21年調整為18行業、16區域后,22年底對行業進行了一輪合并,在2023年7月份又再次調整,將曾經的16個大區加上國際事業部合并7個大區,很顯然蔡英華在組織構架上的舉措并未奏效。
第二次事故和第二次老板張勇
沒過多久,阿里云又出現了一次更大規模的問題,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機房部分用戶的服務器宕機超過12小時。11天后,阿里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宣布自己將親自兼任阿里云CEO。
2023年3月,張勇宣布阿里集團組織架構調整:設立1+6+N模式,其中阿里云為那個“6”中的一個,并在未來的十二個月內推進阿里云分拆上任,自己親自擔任阿里云董事長和CEO,蔡英華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老板”。
此后的幾個月內,阿里云的分拆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直到9月11日,在阿里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的全員信中,張勇意外的辭去了阿里云的職位,他位置由吳泳銘接替。蔡英華迎來了自己一年半之內的第三個“老板”。就在張勇離職阿里云的第二天,阿里云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蔡英華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被阿里云CFO鄭俊芳取代。
第三次事故和第三個老板吳泳銘
11月12日18時前后,阿里云再次出現大范圍服務故障,上百款云產品無法正常使用。影響范圍波及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以及東亞、東南亞、阿聯酋等境外地區,包括阿里系在內的多家企業受到牽連,其數量已經難以統計。19時20分,官方證實故障原因與某個底層服務組件有關,大部分服務在19時30分前后逐步恢復。
又過了4天,11月16日,吳泳銘在阿里財報會上明確了兩個點:第一是阿里云暫時放棄拆分,留在集團;第二是確立“AI驅動、公共云優先”的戰略,吳泳銘指出,AI驅動就是要打造一朵“AI時代最開放的云“,為各行各業提供穩定高效的AI基礎設施,共建開放繁榮的AI生態;而公共云優先,即指對所有產品和業務模式做取舍,減少項目制銷售訂單,加大公共云核心產品投入。而這兩個點恰好是擅長政企業務,能搞定大客戶訂單的蔡英華最不擅長的事情。
在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中,我們沒看到蔡英華的名字,也沒看到任庚的名字。而這兩名高管,恰好都是華為背景的。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