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消費金融甩賣數億不良資產背后:頻陷暴力催收與代償投訴快訊
在消費金融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消費金融”)近來卻顯得格外“忙碌”。然而,這份忙碌并非源于業務的迅猛擴張,而是忙于甩賣數億不良資產,以及應對頻繁的消費者投訴和監管重罰。
在消費金融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消費金融”)近來卻顯得格外“忙碌”。然而,這份忙碌并非源于業務的迅猛擴張,而是忙于甩賣數億不良資產,以及應對頻繁的消費者投訴和監管重罰。
據銀登網最新披露,平安消費金融于今年4月7日拋出了一單“2025年第1期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項目”的招商公告。此次轉讓涉及17352戶不良債權,總債權金額高達4.7億元,其中本金3.34億元,利息、罰息等合計1.34億元。這一數字不僅揭示了平安消費金融當前面臨的不良資產壓力,也引發了市場對其風險控制能力的質疑。
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平安消費金融的投訴量也居高不下。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涉及該公司的投訴理由多種多樣,包括亂收費、強制下載APP、暴力催收以及不知情之下被第三方代償等。這些投訴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嚴重影響了平安消費金融的企業形象和信譽。
例如,有消費者投訴稱,在向平安消費金融借款5000元后,還款金額竟高達5900元,而后續還需繼續收取1500元的費用,這顯然超出了合理利息范圍。此外,還有消費者反映,在申請貸款過程中被要求下載指定APP,并以錯誤銀行卡為由進行強制操作,這一行為無疑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
更為嚴重的是,平安消費金融還曾因涉嫌違法違規行為而受到監管重罰。去年7月,該公司被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上海監管局處以145萬元的罰款,主要牽涉個人消費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個人消費貸款違規流入股市以及消費者投訴渠道管理不盡職等違法違規事實。這一處罰不僅揭示了平安消費金融在內部管理上的嚴重漏洞,也對其未來的業務發展構成了不小的挑戰。
盡管平安消費金融在2023年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顯著增長,但投訴量的增加和監管重罰的陰影仍然揮之不去。截至2024年9月底,該公司的資本充足率較上年底有所下降,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
綜上所述,平安消費金融在不良資產甩賣、消費者投訴和監管重罰等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面對這些挑戰,該公司需要深刻反思并加強內部管理,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重建市場信心并推動業務的可持續發展。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