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欠薪風波,哪吒汽車的“生死局”快訊
10月16日,哪吒汽車成立十周年的紀念日,社交媒體上有認證為哪吒汽車員工的網友稱,哪吒公司上月工資沒有正常發放,公司欠了供應商很多錢,奉勸大家謹慎購買哪吒汽車。
仿佛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10月16日,哪吒汽車成立十周年的紀念日,社交媒體上有認證為哪吒汽車員工的網友稱,哪吒公司上月工資沒有正常發放,公司欠了供應商很多錢,奉勸大家謹慎購買哪吒汽車。
隨后,此事不斷發酵。根據哪吒汽車回應媒體稱,公司一線人員工資已發放,中層和高管在做股權優化和薪資架構調整,IPO前要確權,因此部分工資發放稍慢。不過,對于這個回應部分員工并不買單,并在網絡上繼續吐槽,“一不小心變成了公司中層和高管。”
“寒氣”,越來越重
事實上,這并非哪吒汽車首次陷入欠薪風波。
今年初,就有哪吒員工對年終獎推遲發放表達不滿。為此,哪吒CEO張勇特意發微博解釋原因,并表示,“從16年開始,員工的工資/獎金/社保,我們從沒有晚過一天兌現,去年日子那么難,也沒有想過降薪、裁員。可能公司少部分員工不習慣過苦日子吧,看來有必要把寒氣傳遞到每一個人了。”
然而,如今的哪吒汽車,似乎在籠罩的寒氣中,迷失了方向。
這個曾經的銷冠,隨著不斷下滑的銷量與越來越靠后的排名,逐漸被市場邊緣。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在2023年的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哪吒汽車是唯一銷量下滑的企業。全年銷量約12.74萬輛,相較于2022年呈現出約16%的下降,銷量達成率僅為預期的42.5%。特別是在去年12月,銷量出現了顯著的下滑,僅售出5135輛車。
進入2024年,形勢也沒有發生好轉:自2月起,哪吒汽車的銷量已經連續7個月出現同比下滑。在新能源市場收獲頗豐的“金九”時節,其成為了少數的“逆行者”,9月交付量為1.01萬輛,同比下降23.41%,環比下降8.06%;今年1-9月累計銷量為8.6萬輛,距離全年20萬輛的目標完成了43%。
要知道,在2022年全年,哪吒汽車達成了15.2萬輛的銷售成績,登頂造車新勢力榜首。
面對如此跳水的成績,張勇也曾公開進行了在線檢討,并分析了內部存在的問題,即產品換代節奏亂、新品定價太高、虧損產品線不該降低太多產量、信息傳播方式太差、集團總部對于營銷管理太差。
而市場則更直白的闡述了哪吒汽車崩盤的根本緣由:低端車型競爭對手增多,沖擊高端不順。
自去年起,隨著價格戰的蔓延,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老牌車企,陸續發布上市或降價來到10萬級別的電動車市場,而新勢力選手蔚來,理想,小鵬等也不斷進行產品市場下沉,在前后夾擊中,哪吒汽車原有的“低價”競爭力開始消散;同時,長期的低價策略也提前透支了哪吒的降價空間,使其無力通過“再降價”進行反擊。
既然守不住向下的市場,那就“向上”尋求增量。但可惜的是,哪吒基本沒有與中高端車企們扳手腕的能力。2023年,哪吒汽車先后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市場哪吒S和哪吒GT,本想打個翻身仗,但市場反響平平,兩款車型幾乎是鎩羽而歸:廉價的標簽與缺乏突出的產品力,似乎也早已預示了其“敗北”的結局。其中,哪吒S去年單月最高才2589輛,哪吒GT則全年未能破萬。
“浪花”,越來越小
由于銷量與品牌均沖高失敗,哪吒汽車的資金鏈也日漸脆弱。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21年至2023年,哪吒汽車的凈虧損分別為48.4億元、66.66億元和68.67億元,累計凈虧損高達183億元以上。這一巨額虧損,使得哪吒汽車的負毛利率在新勢力車企中尤為顯眼,2023年每售出一輛車,平均虧損超過5萬元。
在連年虧損下,哪吒汽車賬上資金已經不夠充裕。截至2023年底,哪吒汽車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8.4億元,而短期借款余額卻高達43.17億元,現金流狀況緊張。
面對日益嚴重的公司虧損問題,以及資金短缺的困境,再加上整體銷售業績的低迷,哪吒汽車不得不加快推進上市進程,但這也并非易事。
早在2020年7月份,哪吒汽車就對外宣稱,將啟動科創板上市申報工作,并計劃在2021年完成上市。可惜,在彼時新政策的要求下,科創板強化了對企業“科技含量”的審查,導致哪吒上市進程被迫拖延。
此后在2022、2023年,哪吒母公司合眾新能源汽車被多次傳出即將赴港沖刺IPO,但均遭到了哪吒的否認。直到今年6月,哪吒汽車在港股提交IPO申請,讓其長達4年的上市之路終于有了實質性進展。
然而眼下,最棘手的還是如何打破現有的不利局面。而海外市場,成為了其中一種解法。面對愈發“內卷”的國內市場,哪吒汽車將目光放到了海外,希望通過出海獲得更多的銷量。
數據顯示,2023年,哪吒汽車出口汽車17019輛,在新勢力車企中位列第一;今年上半年,累計出海銷量達到17687輛,同比增長154%,已超過去年總量。但海外市場的小突破還不足以支持哪吒汽車逆風翻盤,且與哪吒汽車今年定下的10萬輛海外目標仍存在較大差距。
同時,立足海外市場也并非易事。隨著國內眾多新勢力車企的不斷涌入,市場競爭也變得愈發白熱化。此外,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進口關稅,也不容小覷。不過,最核心的根本還在于,對于任何一家以國內市場為基本盤的企業而言,海外市場的廣闊天地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立于懸崖之上。可以預見,當下的新能源車企發展宛如逆水行舟,每一步行差踏錯都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在今年2月網友票選的“下一個倒閉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哪吒汽車以占總數接近四分之一的票數獲得第一。
然而如今,面對難以回暖的銷量,以及屢現“欠薪”的輿論風波,似乎留給哪吒汽車“反駁”與翻身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