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進入青黃不接期 聯手Meta Quest能解困境嗎?快訊
騰訊發布了今年三季報,營收1546.25億元,同比增加10%;凈利潤367.81億元,同比下降5.31%。
騰訊發布了今年三季報,營收1546.25億元,同比增加10%;凈利潤367.81億元,同比下降5.31%。對此差強人意的表現,而騰訊總裁劉熾平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解讀為,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正在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騰訊從過去的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他列舉了各業務大幅提升的高毛利率,來證明騰訊的增長有多高質量。
但在我看來,這恰恰暴露了騰訊面臨的嚴峻問題,即在移動互聯網走向衰弱之際,騰訊在下一代互聯網上,無論元宇宙(用蘋果的“空間計算”更科學)還是AI,都還沒有落地的產品。
騰訊進入了一個青黃不接的階段,原有業務增長乏力,新的營收增長點還沒影,在資本市場失去了想象空間。最近外媒傳騰訊將代理Meta Quest頭盔,希望此消息是真的,至少它能彌補騰訊在元宇宙方向上的產品缺位。
看騰訊三季報有一個感覺,張小龍太難了!因為騰訊僅有的那點增長,幾乎都來自微信:增值服務同比增長4%,亮點是小游戲的增長,微信成為中國最大的休閑游戲平臺;網絡廣告同比增長20%,主要來自視頻號、微信搜索廣告的強勁增長;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同比增長16%,前者得益于商業支付活動增加(小程序交易金額達到1.5萬億)和理財服務收入增長,后者則歸功于視頻號帶貨技術服務費的增加。微信,尤其視頻號,現在成了騰訊的增長引擎。
劉熾平說得沒錯,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確正在結構性調整。這幾年,由于中國互聯網市場飽和了,幾大巨頭都在努力開拓新的市場。一方面是出海,騰訊主要是游戲業務,今年三季度,騰訊游戲在國際市場的收入為133億元,同比增長14%,排除匯率變動的影響,增幅為7%。去年Q3為117億元,同比增長3%。雖然增速有提升,但即使在增值業務這一板塊中的比例也只有17%,對騰訊整體營收的貢獻只有8.6%。
除了游戲,據我所知,騰訊云也在開拓海外市場,包括為web3公司提供云服務。騰訊云收入包含在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中,沒有單列。但從財報可以斷定,騰訊云在海外還未取得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績。
在國際市場上,阿里巴巴的狀況跟騰訊差不多。今年3-6月,阿里國際商業收入是221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大概為9.4%。
而字節跳動則遙遙領先。今年二季度,字節跳動營收290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40%,而海外市場占了大約20%,約58億美元(相當于420億元),主要來自TikTok。
字節跳動在海外已經進入收獲季,而對于騰訊和阿里來說,還在艱難的拓荒期。
除了出海,巨頭們尋求增長的另一個方向就是部署下一代互聯網的新業務。2020年底,馬化騰率先提出互聯網將進入全真互聯網;次年10月,小扎才把Facebook改為Meta,提出建設元宇宙;今年6月蘋果才發布vision pro,宣告人類將從移動計算時代進入空間計算時代。
他們說的其實是同一個東西,但不同的是,小扎已經圍繞Quest建立了一個軟硬一體的VR生態,包括自己的VR社交平臺Horizon;蘋果vision pro奠定了MR設備的標準,并且為開發者提供了系統的開發工具。而騰訊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經過幾年的摸索,至今沒有落地的產品。
騰訊不是不努力。它曾經想收購黑鯊手機,進入硬件領域;也成立了XR部門,放在互動娛樂事業群中。圍繞XR的產業鏈,它也沒少做投資。
根據陀螺研究院的整理,從2010年開始,騰訊先后投資了Epic games,它旗下有游戲引擎unreal Engine;建模工具Oben 3D ;AR眼鏡Innovega;手部追蹤廠商ultraleap;3D游戲平臺Roblox; VR游戲開發商鈦核網絡、威魔紀元、云南盒子怪;VR音樂平臺Wave VR;數字孿生技術公司飛渡科技;3D社交平臺Avakin life;VR健身平臺quell。
但以XR產業鏈的復雜程度,這些投資無異于撒胡椒面,東一榔頭西一棒,零碎而不成體系。而被投資的那些公司,除了Roblox,其它的都還沒冒出頭。
今年陸續傳出騰訊放棄收購黑鯊手機,接著是XR部門解散的消息。然后就有了騰訊將代理Quest的消息。
果真如此,我倒認為騰訊是明智的。與其自己瞎摸索浪費時間和金錢,不如采取拿來主義。而對Meta來說,它也很需要中國這個市場。
從2014年收購Oculus,2018年發布了第一代一體機Quest 1,小扎在VR市場投入近十年,收購了幾十家VR相關的技術公司。雖然Quest早就成為VR領域的王者,占據全球80%的市場,但處境仍然非常艱難。
包含Quest等相關業務的Meta現實實驗室從2020年到今年三季度,累計虧損了420億美元。據美國一些科技媒體報道,截至今年2月底,Quest累計銷量約2000萬臺,每賣一臺大概要虧100美元。要知道,Quest走的可是親民路線,以最暢銷的Quest2為例,入門款的定價大約300美元,就算跟中國本土的一些VR頭盔相比,價格上也很有競爭力。
中國的VR市場雖小,卻處在上升期。根據陀螺研究院統計,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量1014萬臺,較2021年下滑了8.65%。其中,海外VR出貨量892萬臺, 同比下降13%;中國VR出貨量122萬臺, 同比增長73%。
Meta缺市場,騰訊缺產品,雙方也算是各取所需。據外媒報道,Meta已經和騰訊達成初步協議,Meta將推出一款性能介于Quest 2和Quest 3之間的新設備,騰訊將成為這款新品在中國大陸的獨家銷售商,并最早于2024年下半年開始銷售。
雙方協議將允許騰訊向Meta的VR設備提供游戲和其他APP服務。Meta將獲得硬件銷售收入的大部分分成,而騰訊則獲取軟件/服務收入的大部分分成。顯然,騰訊放棄了自己不擅長的硬件,專注擅長的內容和運營。
在中國開拓VR市場并非易事。2021年下半年,字節跳動斥資90億元收購PICO后,大張旗鼓做了一年,今年初就開始大裁員。概括地來說,PICO面臨兩個困難:一是缺內容。根據陀螺研究院統計,2022年底PICO的應用數量只有293個,事實上,老大Quest也缺應用,經過那么多年耕耘,2022年其官方應用也不過2000款,幸虧還有一個第三方平臺SideQuest,大概還有4000款,算是形成了一個生態。
二是中國用戶沒有為應用付費的習慣。VR市場依托的是主機游戲用戶,他們養成了付費買內容的習慣。根據相關機構統計,2022年全球大概有4.19億主機游戲用戶,但中國的主機游戲用戶數量還不到900萬。
PICO的困境,騰訊同樣將面對,它怎么破?Quest在中國會不會也陷入虧損的泥沼?在我看來,無論如何,騰訊總算有了一個抓手,借助Quest,它可以把龐大的身軀從停滯的移動互聯網,慢慢挪向未知的下一代互聯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