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友支付再沖港股:清倉式分紅引爭議,曾被最高檢點名快訊
在支付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富友支付多次沖刺IPO卻屢屢受挫,其上市之路充滿了坎坷與不確定性。
在支付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富友支付多次沖刺IPO卻屢屢受挫,其上市之路充滿了坎坷與不確定性。近日,富友支付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試圖在資本市場尋求突破,但一系列負面因素卻為其前景蒙上了陰影。
而在半個月前,由于富友支付在6個月內未完成聆訊或上市,招股書已經失效。2015年、2018年、2021年,富友集團及富友支付曾三次沖刺A股,均在輔導期內終止。
近年來,盡管富友支付的營收規模有所增長,但其盈利能力卻出現了明顯下滑。從2021年至2023年,富友支付的凈利潤分別為1.47億元、0.71億元和0.93億元,整體下滑了36.73%。與此同時,公司的毛利率也連續三年呈現下滑趨勢,從30.5%降至25.2%。這種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無疑讓投資者對其未來的盈利能力產生了嚴重質疑。
作為第三方支付公司,合規性是其生存和發展的基石。然而,富友支付在合規性方面卻多次出現問題,成為行業的反面教材。從2014年因反洗錢不力被央行處罰,到2020年被最高人民檢察院點名批評,再到近年來多次因違反外匯管理規定、未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被處以高額罰款,富友支付的合規性問題愈發凸顯。這些監管處罰不僅嚴重損害了公司的聲譽,也對其上市之路構成了重大阻礙。
富友支付目前主要以境內支付業務收入為主,但境內支付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不僅有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存在,銀行也親自下場開展數字化業務,這使得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被取代的風險。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內地有186家持《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支付提供商,其中一些公司在品牌、財務資源和客戶基礎方面擁有更強的實力。富友支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其業務結構也顯得相對單一和缺乏競爭力。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富友支付在遞表前還進行了巨額分紅。2021年至2023年,公司派息總額達到了2.85億元,占三年凈利潤總和的91.6%。這種“清倉式”分紅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猜測和質疑,是否是為了讓原有股東在上市前大額套現?這種行為無疑加劇了投資者對其上市前景的擔憂和不確定性。
自2020年至2023年,富友支付的估值一直維持在36億元人民幣,未發生任何變化。這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其未來業績的擔憂和不信任。在支付行業競爭加劇、合規問題頻發以及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投資者對富友支付的信心顯然不足。
綜上所述,富友支付的上市之路充滿了重重困難。盈利能力下滑、合規問題頻發、業務結構缺乏競爭力以及上市前的巨額分紅等因素交織在一起,讓市場投資者對其未來充滿了疑惑和不確定性。富友支付需要深刻反思并積極應對這些挑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