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倒閉”背后:黃牛猖獗,平臺之責與監管困境觀點
近日,孫燕姿演唱會現場出現令人唏噓的一幕:當孫燕姿表達對大麥網的感謝時,臺下觀眾竟齊聲高呼 “倒閉”。這一尷尬場景并非偶然,而是消費者長期以來對大麥網服務不滿的集中爆發。事實上,在眾多演唱會現場,類似針對大麥的吐槽屢見不鮮,足見該平臺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已嚴重受損。
近日,孫燕姿演唱會現場出現令人唏噓的一幕:當孫燕姿表達對大麥網的感謝時,臺下觀眾竟齊聲高呼 “倒閉”。這一尷尬場景并非偶然,而是消費者長期以來對大麥網服務不滿的集中爆發。事實上,在眾多演唱會現場,類似針對大麥的吐槽屢見不鮮,足見該平臺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已嚴重受損。
近年來,演唱會市場持續升溫,歌迷們對現場音樂的熱情高漲。然而,與市場熱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購票平臺的服務質量卻飽受詬病。以大麥網為例,其在售票過程中頻繁出現卡頓、延遲等問題,導致大量歌迷在搶票時鎩羽而歸。更有甚者,部分消費者反映,在大麥網購票后,遭遇退票難、客服敷衍等情況,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這些問題不僅讓消費者深感無奈和失望,也嚴重影響了演唱會市場的健康發展。
經濟學家指出,大麥網頻繁出現的大規模退票投訴,深刻反映出其公司經營管理的混亂狀態。退票流程缺乏規范性,違背了企業誠信經營的根本原則,在市場中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
消費保近五年票務平臺投訴量
圖源:消費保數據研究院
據消費保平臺最新發布的《票務平臺投訴分析報告》顯示,2019 年至 2025 年期間,消費保上票務平臺相關投訴量累計達 14.79 萬件,涉訴金額超 1.58 億元。其中,大麥網以 8.5 萬件投訴位居榜首,退改規則不透明、霸王條款導致無法退款等成投訴重災區。
消費保研究院專家建議,票務平臺應提升透明度,保障購票機制公平性,明確退票政策,建立高效客戶服務體系。
大麥網截圖
在演唱會門票市場中,黃牛的猖獗更是讓廣大歌迷苦不堪言。以孫燕姿演唱會為例,原價幾百元的門票,在黃牛手中竟被炒至數千元,溢價幅度高達數倍甚至近十倍。這種現象并非個例,幾乎每場熱門演唱會都會出現黃牛哄抬票價的情況。他們通過所謂的“搶票神器”幫人代搶或者加價錄入,從中謀取暴利。黃牛的存在,不僅破壞了市場秩序,也讓許多真正熱愛音樂的歌迷因高昂的票價而望而卻步。
閑魚截圖
那么,黃牛為何能夠如此猖獗?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供需失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演唱會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消費形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然而,演唱會的場次和座位數量有限,遠遠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黃牛便有機可乘,通過搶購門票并高價轉售來獲取利潤。
另一方面,購票平臺的管理漏洞也為黃牛提供了可乘之機。部分平臺在售票過程中,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黃牛囤票,如實名制落實不到位、驗證碼過于簡單等。此外,一些平臺對二手票務交易監管不力,導致黃牛能夠在平臺上公然高價售賣門票,而平臺卻對此視而不見。
面對演唱會門票市場的亂象,相關部門和平臺應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整治。對于購票平臺而言,應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加強技術投入,優化售票系統,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消費者能夠公平、便捷地購票。同時,要加強對二手票務交易的監管,嚴厲打擊黃牛囤票、炒票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范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要求演出舉辦單位應當建立大型演出活動退票機制,設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費標準,保障購票人的正當退票權利。要加大對倒賣演出票證的打擊整治力度,全面收集網上網下倒賣炒作票證信息,及時發現加價、變相加價銷售票證的線索,嚴打網上網下倒票和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專家認為,治理“黃牛”需線上線下協同,加大線上打擊力度,發揮互聯網企業和平臺作用,構建多主體參與的文化治理體系。
相關部門也應加大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明確對黃牛行為的處罰標準,提高違法成本。此外,還應加強對購票平臺的監督,督促其規范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只有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讓演唱會門票市場回歸理性,讓歌迷們能夠以合理的價格欣賞到心儀的演唱會,讓音樂真正成為連接歌手與歌迷的橋梁,而非被黃牛和不良平臺扭曲的牟利工具。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