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戚曉暉女士,北京現代油車質量不行,電車不肯“現形”,您作何解釋?快訊
有的合資品牌,可以靠油車暫且勉強度日;而北京現代,由于油車陣營質量銷量雙線“撲街”,早已沒有了緩兵之計。
有的合資品牌,可以靠油車暫且勉強度日;而北京現代,由于油車陣營質量銷量雙線“撲街”,早已沒有了緩兵之計。
根據某專業(yè)汽車平臺發(fā)布的銷量數據,今年4月份,北京現代全系銷量為14267臺,而在這其中,月銷7543臺的伊蘭特貢獻占比達到將近52.9%。籠統(tǒng)來講,北京現代除了伊蘭特,已經沒有第二款“能打”的產品。若是從嚴格意義來評判,北京現代實則身處“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窘境。
伊蘭特的同級合資競品,軒逸在4月份賣出了24270臺,朗逸同期賣出了21117臺,速騰和思域則月銷過萬。對比之下,伊蘭特甚至無法幫北京現代守住A級車這一合資品牌的最后“堡壘”。
與銷量一起崩盤的,還有北京現代的質量體系。
5月14日,一位索納塔車主在第三方投訴平臺投訴稱,自購車以來索納塔的百度地圖未進行過一次版本升級,購車時宣傳冊明確表明百度地圖已發(fā)布6.0版本,而事實是這位車主的索納塔車機的百度地圖仍然停留在2.1版本。
無獨有偶,一位伊蘭特的車主投訴稱,車機上的地圖軟件和音樂軟件不僅版本太低,而且不支持更新,“需要連網就得bluelink續(xù)費,這不是捆綁銷售嗎?想用carlife還不能全屏……那么大的企業(yè)就是這樣對待用戶投訴的,有時間還是多想想專業(yè)的東西。這款車此類問題投訴量非常大,我想每一位伊蘭特車主都有這樣的怨氣……”
基礎的軟件版本更新都無法做到,很顯然,北京現代的智能化是糟糕的、品質是不合格的、態(tài)度是不走心的。
但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戚曉暉女士似乎已經脫離了用戶實際情況,在媒體采訪中曾言:“油車關系到當前企業(yè)的生存,是企業(yè)經營必須夯實的基礎。但堅守油車陣營不是守著產品不變,更多的是進行智能化的升級。”
請問戚曉暉女士,所謂的智能化升級,究竟是不是北京現代油車不行、電車不“現形”的遮羞布?
智能化,不應成為品質不行的遮羞布
如果說電動化是中國汽車行業(y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的上半場,那么,智能化便是行業(yè)競爭的下半場。同時,越來越多的品牌認識到,相比較盲目推進電動化以至于帶來品牌盈利困境,不如發(fā)揮長版補足燃油產品的體驗缺陷,穩(wěn)住燃油車用戶的基本盤,從而以更加審慎、理智的姿態(tài)推進電動化轉型。
需要注意的是,用智能化來革新燃油車以及不盲目推進電動化,并不意味著可以舍棄電動化。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本質都是出行工具,需要展現出對得起售價的品質。品質不行,無論是智能化還是電動化都難有回天之力。
北京現代在戚曉暉女士的帶領下,已然走上了舍本逐末的道路——談智能化,卻不談、不解決品質問題。
早在2021年,索納塔就因在碰撞測試中A柱彎折口碑崩盤。最令消費者感到難以接受的是,在國內測試中“脆皮”的索納塔,在國外測試中卻全優(yōu)。雙標的背后,是北京現代對中國市場的不重視。
前車之鑒卻并沒有讓北京現代進行徹底且落實至行動層面的反思。
在車質網投訴平臺上,一位2024款索納塔的車主投訴稱,自己簽合同繳費后檢查時發(fā)現,新車存在劃痕和掉漆等諸多問題。在后續(xù)與4S店人員的協(xié)商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不積極解決問題,更對車主的訴求置之不理。因此,車主就出售問題車一事進行了投訴。
更加令人感到心寒的是,時至今日,索納塔仍然在犯已經犯過的錯誤。
一位索納塔的車主投訴稱,自己的車天窗、主副駕門板以及中控臺等多出存在異響,值得注意的是該車主提到,索納塔的主駕A柱也存在異響。北京現代究竟有沒有在戚曉暉的帶領下反思問題、解決問題?如果有,那為何索納塔的A柱仍被車主投訴質量問題?
截止5月15日晚16:56,車質網投訴平臺上北京現代5月份的投訴量便已高達45起。綜合考慮到北京現代的銷量,投訴率,著實不算低,且投訴內容絕大部分都圍繞著產品質量和品質問題。
試問戚曉暉女士,質量和品質如此糟糕,大談智能化是否存在借其當“遮羞布”之嫌?品質不行,智能化有何意義?
智能化,更不應成為執(zhí)行力不行的遮羞布
此前在媒體采訪中談及北京現代的長板,戚曉暉直言其中包括穩(wěn)定的質量體系,并稱得益于現代汽車全球體系下的產品、技術以及供應端背書,北京現代一直保持著“10年無大修”的優(yōu)秀口碑。
戚曉暉女士理解中的北京現代,和用戶現實中“朝夕相處”的北京現代,再次產生了割裂感。而形成割裂感的,是名為“何不食肉糜”以及“掩耳盜鈴”的認知鴻溝。
事實上,不止是戚曉暉口中的北京現代與用戶口碑中糟糕的北京現代存在割裂感,戚曉暉口中的品牌策略——“堅守油車陣營不是守著產品不變,更多的是進行智能化的升級”,即用智能化提升燃油車產品力,也與北京現代目前產品的智能化實力存在割裂。
就以在北京車展上亮相的第五代勝達為例,這一糅雜了方盒子、輕越野、大家庭出行等多個當下熱門關鍵詞的產品,盡管戚曉暉曾言追求“留量”而非“流量”,跟風式的產品定位仍明晃晃揭示出北京現代對于流量的渴求。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戚曉暉直言要用智能化助力燃油車產品升級,但事實是第五代勝達作為品牌的旗艦SUV,智能化實力平庸至極。
全系標配感應式尾門、車頭靠近時能自動呈現光影的大燈、30項ADAS駕駛輔助功能,不能說第五代勝達毫無智能化配置,只能說完全無法憑借技術代差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甚至都無法追平當前同級別產品的主流表現。
當自主產品競相在城區(qū)輔助功能“開城戰(zhàn)”中打得正酣時,北京現代因為寥寥無幾的智能化升級慶幸。
戚曉暉女士,您認為這樣的智能化,真的能讓現有的燃油產品得到產品力層面的升級么?究竟是北京現代低看了對手和消費者,還是太過高看自己?
寫在最后
焦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用切實行動解決焦慮。
“我們必須推出一款爆款電動產品,不只是為了解決有沒有的問題。”
“雖然我們現在是在不斷地做燃油車的完善迭代,但真正想把品牌提振起來,讓企業(yè)煥發(fā)新的生機,還是需要新的電動車產品。”
戚曉暉女士不止一次“正話”“反話”說盡、自相矛盾。既然認定了油車是“必須夯實的基礎”,那又何必急于求成、焦慮電動化轉型?
既然焦慮電動化轉型,那北京現代又為何遲遲不肯引入一款真正的新能源產品?毫無執(zhí)行力、只會滿腹“牢騷”的北京現代,戚曉暉女士何時帶領它改變?有沒有能力帶領它改變?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