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上市六年迎大考:汽車交付遇挑戰,Q1國內手機銷量跌出前五快訊
下單之后的漫長等待,依然是小米汽車用戶的必修課。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道
下單之后的漫長等待,依然是小米汽車用戶的必修課。6月5日,一家小米汽車線下展廳的銷售人員告訴前來咨詢的《華夏時報》記者,如果現在下單SU7 Max版本,保守預計會到年底提車,“早定早排,現在工廠開啟兩班倒,也有可能提前一到兩個月交車。”
對于身在汽車牌桌上的小米來說,不僅董事長雷軍一舉成為車圈頂流,汽車也成為它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之外,尋找到的又一增量市場。而對于即將迎來港股上市六周年的小米而言,汽車無疑也成為眼下其吸引資本市場的最強磁石。
過去六年間,小米股價如同過山車般的“W型”軌跡,讓它在資本市場再度回歸原點:2021年初小米進軍汽車界的消息傳出,股價飆升至35.9港元的歷史巔峰,然而,截至6月7日記者發稿,小米股價徘徊于17.86港元,僅為2021年巔峰時的一半,與六年前港股上市的發行價不足1港元之遙。
對于雷軍和小米而言,無論是資本市場上的博弈還是真實商戰中的較量,現在都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汽車交付再提速
“現在我們整個公司的精力全部在SU7交付上。”5月23日,小米總裁盧偉冰在Q1財報會上這樣說道。
對于小米汽車的交付時間,小米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不同款型的車,交付時間不同。上述小米汽車展廳的銷售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SU7Pro版本的交付周期要小于Max,銷售量也要好于后者,“少花五萬元,續航里程更長,Max的四驅功能在城市通勤場景里使用頻率沒那么高。”但他也稱,現在下單至少要等待4-5個月才能提車。
小米的交付速度在5月已經提速。
6月2日晚上,小米披露了自己的5月交車數據。當月它共交付8646輛Xiaomi SU7系列汽車,2024年累計交付量達15764輛。與它此前宣布的“截至5月15日累計交付1萬臺小米汽車”對比來看,5月的后半個月里,小米交付了超5700臺汽車,約是前半個月的兩倍。
但這顯然還不夠。6月1日,雷軍在社交平臺發文稱,小米汽車工廠6月開雙班,6月目標單月交付1萬臺以上,“我們正在持續擴充產能,承諾2024年保底交付10萬臺,沖刺交付12萬臺。”
有資深汽車行業人士在跟《華夏時報》記者交流時認為,小米汽車的10萬臺保底目標“中規中矩”,并認為這可能源于小米汽車受限于自己的產能,此外先期的零部件供應,下線的良品率等等也都會影響到它的裝車效率。該人士還認為,在小米汽車每月交付量達到一萬輛規模時,產品的穩定性、一致性等都將是它面臨的考驗。
作為對比,多家車廠也都公布了自己今年5月的交付數據。其中,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M9交付15875 輛,華為與奇瑞合作的智界S7交付3455輛。此外蔚來當月交付新車超過2萬輛,理想汽車這個數字超過3.5萬輛,小鵬汽車也超過1萬輛。
手機遭遇激烈開卷
小米汽車工廠開足馬力雙班倒源于,還有著龐大訂單待生產。盧偉冰在上述財報會上披露,截至4月30日,小米汽車鎖單量已達到8.8萬臺。這意味著,僅5月前的訂單,小米還有約7.3萬臺車等待生產。
營銷能力已被圈里蓋章認可的小米,仍在積極鋪設網絡招攬汽車新訂單。
就在這個6月,《華夏時報》記者在北京某商圈看到,除了一個面積較小、展示三款SU7汽車的室內展廳外,小米汽車還在廣場中間搭建起天幕展示新車,此外該商圈還有臨街商鋪被小米汽車擋板圍起,看起來正在內部裝修以待使用。而在Q1財報中,小米還宣布到2024年年底,小米汽車的銷售服務網絡將達到219家銷售門店,覆蓋46個城市;143家服務中心,覆蓋86個城市。
積極進軍汽車業務背后,2010年4月開張的小米,在以手機市場鯰魚的姿態開局后,需要尋找自己在手機之外的新增量。
作為成立以來的看家業務,手機今年Q1為小米帶來的收入仍超總營收的六成。2020年,就在小米成立十周年之際,小米還開啟了自己的高端化戰略。但近年來,除了手機整體大盤的增長空間不復往日外,全球出貨量一直位居前三的小米,在中國智能機市場也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
IDC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Q1榮耀、華為、OPPO、蘋果和vivo這五大廠商合計占據了近80%的國內智能機市場份額。Counterpoint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今年Q1,小米手機的銷量在上述五大廠商之后,以14.6%的份額排名第六,同比增長了8.6%。
多位業內人士在跟記者交流時,都提到了中國智能機市場全球最“卷”的問題。
在談到今年國內智能機市場競爭格局時,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 Ivan Lam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國手機廠商的增量會希望能抓住低端升級換機的機會卡進中端產品,同時在中高區間上互相死卷,高端穩步蠶食。”
另一位資深手機業人士在跟本報記者交流時也表示,上述前五大廠商中,華為手機只在國內銷售,蘋果又占據很大一部分高端用戶,導致小米在國內手機市場面臨的競爭程度比國外激烈許多,但他同時也認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小米在高端機領域表現不錯。而對于今年Q1小米手機ASP(平均銷售單價)微降0.6%這一變化,該人士認為這主要源于小米手機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價格更便宜。
港股六周年大考
熾熱的汽車市場,看來競爭環境比手機市場相對寬松。
上述資深手機業人士在跟本報記者交流時認為,手機市場已經成熟,增長比較困難,而在價值上,汽車是個十倍于手機的市場,電動化、智能化這些風口也是手機廠商所擅長的,“汽車不像手機市場集中度那么高,小米汽車還是有性價比優勢,在汽車上的增長空間也還是足夠的。”
今年3月剛上市的小米汽車,目前還處于虧損搶市場的階段。
雷軍此前在談到小米汽車定價時已稱,“我知道我的盈虧點,我也知道我們上來肯定是虧的。”他同時稱,純電汽車行業,除了特斯拉之外不知道哪家還在賺錢,小米SU7的定價既要讓消費者覺得小米有誠意,同時其中的虧損也要小米能夠扛得起。今年4月,他還在小米投資者大會上預計,小米汽車的毛利率在5%-10%之間。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現在的虧損都是為了將來盈利所投下的重注。小米汽車的走向不僅被行業密切關注,也牽動著資本市場那根豪賭未來的敏感神經。
2018年7月,小米以17港元發行價登陸港股。2021年3月,小米官宣要投入100億美元造車。在這之前,小米的造車計劃傳聞已久,小米股價也在2021年1月達到35.9港元的歷史最高峰。
與它相似的一個例子是,與華為合作推出問界系列的首款汽車后,賽力斯(2022年8月由小康股份更名而來)長期徘徊在9元以下的股價,自2020年11月在A股開啟上漲道路。2021年6月它就在盤中沖上過83元,隨后幾經起伏,今年3月末達到了106.66元的歷史最高峰。6月6日,賽力斯收于87.7元,是股價起飛前的近10倍。
身處港股的小米,目前股價增速還未追上賽力斯。5月15日宣布交付一萬臺車后,小米股價在次日出現了20.35港元的近52周最高點。6月6日,小米股價收于17.96港元,增長1.47%,約是2021年1月股價最高峰時的1/2,離六年前登陸港股時的發行價只相差近1港元。
怎樣能刺激資本市場再次高度興奮?小米現在的藥方看起來還是汽車,特別是汽車的交付能力。這是登陸港股將滿六周年的它所面臨的一場大考,而考試結果,則決定著它在科技行業和資本市場里能跑多快,走多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