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的隱憂:流量紅利不再 對手來勢洶洶快訊
過去十年,科技與數字革命在金融領域掀起了驚天巨浪,互聯網銀行從萌芽到成熟,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過去十年,科技與數字革命在金融領域掀起了驚天巨浪,互聯網銀行從萌芽到成熟,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微眾銀行是這場數字革命中的大贏家,從2014年成立到如今資產規模超5000億元的民營銀行巨頭。據悉,截至2023年末,微眾銀行已累計服務個人客戶近4億,累計服務中小微企業超450萬家。
毫無疑問,微眾銀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當其他互聯網巨頭紛紛涌入,銀行業的巨人們從“時代的沉睡”中被叫醒后,微眾銀行“躺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01
微眾銀行慢下來了
2013年是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互聯網巨頭“覬覦”金融這塊“肥肉”已久,馬云早已放話“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馬化騰則搶先入局了互聯網銀行賽道。2014年,微眾銀行正式成立,2015年1月4日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完成了第一筆放貸業務,5個月后網商銀行才正式開業。
微粒貸是微眾銀行首先推出的個人消費信貸產品,于2015年5月15日正式上線手機QQ,并于9月14日登陸微信端。
憑借微信、QQ兩大超級流量平臺,以及無抵押、無擔保以及快速放款的優勢,微粒貸在下沉市場“一炮打響”。據公開信息,截至2021年末,微粒貸逾44%的客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逾80%的客戶為大專及以下學歷和非白領從業人員;微粒貸筆均貸款僅約8000元,約70%的客戶單筆借款成本低于100元。
在微粒貸取得成功后,微眾銀行還相繼推出了微業貸、微車貸、微眾企業愛普App、小鵝花錢、We2000等一系列金融產品。
得益于先發優勢以及騰訊的大力扶持,微眾銀行成立后狂飆突進。截至2023年6月30日,微眾銀行總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達到5099億元,環比增長8%,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銀行,盈利能力在19家民營銀行中更是一騎絕塵,凈利潤超過了其余18家民營銀行的總和。
然而當微信、QQ在帶來近4億客戶后流量效應逐漸衰減,微眾銀行也迎來了增長瓶頸,實際上近年來微眾銀行的用戶增長放緩已經十分明顯。
數據顯示,2021年,微眾銀行的個人有效客戶數為3.21億人,全年增長約4900萬人;2022年,微眾銀行的個人有效客戶全年增長了約4100萬人;到2023上半年,微眾銀行個人有效客戶數3.77億人,較上年末增加近1500萬人。
而當下,對微眾銀行而言,更大的挑戰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
02
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
互聯網金融的興起,一度對傳統金融業務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也成為了推動金融行業迭代更新的時代推手,把銀行業的巨人們從“時代的沉睡”中叫醒。
十年前,傳統銀行視為互聯網“洪水猛獸”;十年后,傳統銀行擁抱了互聯網,如今各大銀行無不把數字化當作戰略轉型的前沿陣地。
手機銀行APP、網上銀行已經成為銀行的標配,這些線上渠道可以讓用戶隨時隨地進行轉賬、查詢余額、支付賬單等操作。此外,銀行也在努力提供更多的創新產品和服務,以滿足現代消費者的需求。比如,一些銀行已經推出了虛擬信用卡、數字化錢包、在線理財等產品,以適應消費者對數字化服務的需求和便利性。
針對下沉市場,各大銀行紛紛推出了普惠小貸產品。比如,招商銀行的生意貸、閃電貸等,建設銀行的云電貸,工商銀行的融易借,農業銀行的網捷貸等。
對于這些大行而言,其自身積累下龐大的用戶量并不亞于微眾銀行。而一些流量不足的中小銀行則通過牽手互聯網平臺實現了突圍。
正所謂“互聯網的盡頭是放貸”,如今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全部都有網貸業務。打開手機,幾乎每個app上,都會有網貸的宣傳,各種廣告更是層出不窮,足見市場競爭之激烈。
而隨著字節系入局,微眾銀行也迎來強大的競爭對手。據外媒測算,字節跳動2023年上半年總營收約為540億美元,遠高于騰訊同期的410億美元,2023全年營收有望增長30%至1100億美元(約7850億元),一舉超越騰訊成為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字節跳動入局互金雖晚,但發展迅猛。2018年7月,字節跳動才在今日頭條APP上線了“放心貸”入口,為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提供導流服務。2020年11月,抖音上線類似“花唄”的產品“放心花”;次月,又上線“DOU分期”;2021年12月,上線全新小微貸產品“放心借小微專享”;隨后,2022年7月,“DOU分期”又被更名為“抖音月付”。目前抖音放款模式既有自營貸款,也有助貸或聯合貸。
據字節跳動公布的消費金融業務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其貸款余額已經超過1000億。2023年末,字節旗下中融小貸注冊資本從由90億元大舉增至190億元,一躍成為“小貸之首”,加碼小貸業務意圖十分明顯。據測算,在增資后,通過聯合放貸,抖音可以將放貸規模擴大至3000億元左右。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微眾銀行能否保住其用戶是個未知數。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