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誤導!東風奕派深陷“卡鉗門”,低級欺詐何時休?汽車
2025年2月,一場由“紅色卡鉗”引發的信任危機,將東風奕派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2025年2月,一場由“紅色卡鉗”引發的信任危機,將東風奕派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不少車主花費5000元選裝的“紅色卡鉗”,在維修時竟發現只是價值百元的塑料罩,而購車時電子合同中的配置描述更被悄然篡改。
這場被冠以“卡鉗門”的事件,不僅撕開了車企利用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的行業欺詐潛規則,更暴露了汽車行業長期存在的誠信危機——當“敬畏人心”被“信息差博弈”取代,車企的信任崩塌或許只在旦夕之間!
先簡單回顧一下該事件。2024年3月,內蒙古車主馮先生被東風奕派eπ007的“紅色卡鉗”吸引,認為這是高性能剎車的象征,遂以5000元選裝包含“19英寸輪輞+紅色卡鉗+馬牌輪胎”的升級包。然而2025年1月,車輛爆胎維修時,他發現所謂的“紅色卡鉗”實為普通卡鉗加裝紅色塑料罩。更令他憤怒的是,其購車訂單中的“紅色卡鉗”描述,在未經告知的情況下被篡改為“紅色卡鉗罩”。
類似遭遇的車主不在少數,多位用戶發現,東風奕派APP中的電子合同配置清單被批量修改,原本的“紅色卡鉗”字樣被替換為“紅色卡鉗罩”,且未通過任何形式告知消費者。車主們認為,紅色卡鉗不僅是視覺亮點,更代表剎車性能的提升,而卡鉗罩僅為裝飾,二者功能與價值差異巨大。這一“文字魔術”被指控為銷售欺詐,引發集體維權。
眾所周知,購車配置清單作為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東風奕派擅自修改合同條款的行為,已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與《電子商務法》。法律界人士分析,車企單方面變更合同內容而未獲消費者同意,可能構成欺詐,需承擔退一賠三的賠償責任。
此外,東風奕派在工信部備案時,利用“卡鉗”文字搭配紅色卡鉗圖片進行申報,卻在交付時偷換概念,將“卡鉗”替換為“卡鉗罩”。這種利用政策漏洞的“誤導”,充分暴露出車企對消費者知情權的系統性漠視。
更加令人憤怒的是,面對洶涌輿情,東風奕派的回應卻是主打一個避重就輕!首先是甩鍋用戶,東風奕派官方聲明稱,調整描述是因用戶反饋“紅色卡鉗罩更易理解”,將責任歸咎于消費者認知能力,卻避談初始宣傳的誤導性和欺詐本質。其次是混淆成本與價值,針對“5000元僅買罩子”的質疑,東風奕派只是強調選裝包包含輪輞與輪胎,但未披露卡鉗罩的實際成本,試圖以捆綁銷售掩蓋虛高溢價。同時還有“律師函警告”,即對維權車主發出“追究法律責任”警告,儼然一副店大欺客的嘴臉。
這種“傲慢式公關”的后果無疑是災難性的,東風奕派的品牌形象因此受到極大影響,本來就銷量平平的eπ007亦從月均3000輛驟降至1307輛,經銷商退網潮蔓延,渠道穩定性受質疑,且維權潮蔓延至智駕功能虛假宣傳、車機卡頓等更多問題。目前多地消協已經啟動調查,若認定違法,東風奕派或面臨高額罰款與集體訴訟,東風奕派算是求錘得錘!
事實上,東風奕派并非孤例,汽車行業利用文字游戲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早已屢見不鮮。例如三菱的“燃效門”,2016年,三菱汽車篡改燃油效率測試數據,虛標油耗達30%,導致品牌信譽破產。再比如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爭議,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長期以L2級輔助駕駛冒充“自動駕駛”,全球多起事故引發訴訟。
以上案例揭示整個汽車行業通病,即車企通過模糊表述、偷換概念、過度承諾制造信息差,將消費者置于被動境地。而維權成本高、監管滯后,更助長了此類亂象的滋生。
在車叔來看,針對以上亂象整個汽車行業都亟待進行變革,其中承諾透明化、用戶共治以及嚴懲誤導行為等做法是比較行之有效的。透明化承諾是指配置描述需明確標注材質、功能邊界,禁用“卡鉗”“智駕”等模糊術語;用戶共治為重大配置變更需經用戶投票,保障用戶知情權與選擇權;同時也得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對惡意欺詐車企施以重罰。
車叔總結
總的來說,東風奕派的“卡鉗門”是汽車行業信任危機的一次集中爆發。當車企將“合規”異化為“合法誤導”,將“用戶至上”降格為“用戶可欺”,其失去的不僅是銷量,更是立足市場的根基。車企們需要知道,商業的本質從來不是玩弄文字游戲,而是以誠信鑄就價值。只有當車企學會敬畏人心,行業才能真正走出“信任赤字”的泥潭。對于東風奕派而言,這場危機或許是重生的起點,但若繼續沉溺于“甩鍋”與“威脅”,等待它的只能是市場的無情淘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