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做一個死一個,押注AI 卻不成氣候,百度的時間不多了,問題根源是李彥宏!快訊
百度是如何從BAT里的C位,淪落到被BAT剔除出去,再到新業務做一個死一個,成為網民嘲諷和咒罵的互聯網邊緣企業的呢?根源很可能在于李彥宏。
百度是如何從BAT里的C位,淪落到被BAT剔除出去,再到新業務做一個死一個,成為網民嘲諷和咒罵的互聯網邊緣企業的呢?根源很可能在于李彥宏。
01
糾纏三年后,百度終止收購YY
進入新年后,百度低調宣布終止收購YY,拖了兩三年后,這一宗并購案終于還是消停了。
這是一筆涉及30多億美元的天價交易,YY直播與百度的融合也已經推進三年,甚至雙方的團隊都已經把YY看作是百度的一部分,現在百度突然說要終止交易,非常令人驚訝,以至于YY都表示要尋求法律意見,潛臺詞就是看看能不能起訴,繼續推進收購。
百度沒有說明終止并購的原因,但大概率不是政策的原因,更大的可能是直播已經不再是市場熱點,YY對于百度而言沒有太大的價值了。
對于百度而言,放棄收購YY或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畢竟在抖音直播、快手直播和視頻號直播這幾大巨頭的陰影之下,甚至小紅書、嗶哩嗶哩這樣的行業新貴直播業務都很難做起來,昔日的那些直播公司,諸如斗魚、虎牙、映客早已經日漸衰微。
百度直播從來就不在舞臺中央,甚至絕大多數人聽都沒聽過,即使加上YY,也很難跟其他幾個巨頭甚至是二線新貴抗衡,還不如放棄并購,省下幾百億現金做點其他事情更好。
但這也幾乎意味著百度的直播業務在內部的邊緣化或許無法避免了,直播業務大概率將成為百度又雙叒叕一個失敗的業務!
之所以說又雙叒叕,是因為直播不是百度第一個做廢了的業務,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02
百度困于“失敗文化”
除了直播,往前數還有團購、電商、外賣、視頻、社交、造車、自動駕駛,每一個市場熱門的方向,百度都少不了摻和一把,但最終要不就是不了了之,要不就是半死不活。
都說羅永浩是行業冥燈,百度則是硬生生把蓬勃發展的行業在自己手里做成了冥燈。
按說大企業的新業務失敗也很正常,無論是同為BAT的阿里或騰訊,抑或是其他行業巨頭,關閉的業務也很多,百度之所以成為行業現眼包,是因為它每一次進入一個新業務,總是搞的陣仗極大,說辭要不就是戰略轉型、all in 新賽道,要不就是不計成本地投入,而且,幾乎每次李彥宏都要親自站臺搖旗吶喊。
但每次都是大張旗鼓地搞幾個月,最多兩三年,然后隨著市場聲量漸漸式微,最終不了了之。
百度,一個國內搜索巨頭,活脫脫把自己活成了A股里到處蹭概念的股,看到市場熱炒什么概念,就宣布自己已有或者正在進入相關的業務,趕緊貼個標簽。
這不,去年chatgpt橫空出世,百度反應也很快,很快就推出了文心大模型,這次又是高喊all in,跟在chatgpt后面亦步亦趨,但各種預設立場的觀點,讓人對于文心大模型最終能走多遠實在沒信心。
要leo說,百度對于文心大模型的關注度有多高,主要看通用人工智能這一波熱潮持續多久,如果風口還在,百度大概率還會時不時搖旗吶喊一波,在市場刷刷存在感,直到后面跟openAI ,甚至是國內同行差距越來越大,而且也無法盈利,百度慢慢也就不了了之了,就跟之前所有已經失敗或者處于失敗邊緣的業務一樣。
“狼來了”喊多了,是會被吃掉的;“百度來了”喊多了,是會成為笑話的!
現在的百度,其實已經成為網上的笑話了,就是一個只會賣廣告,包括很多網友深惡痛絕的莆田偽劣甚至是違規廣告,其他干啥啥不行的搜索引擎公司,雖然空殼子還在,但里子早已千瘡百孔。
作為BAT里原先的老大哥,跟騰訊和阿里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甚至跟字節、美團、拼多多、滴滴等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為什么百度會淪落至此呢?
03
賺錢太容易是把雙刃劍
百度當下的困境,是因為商業模式不如阿里、騰訊嗎?或者字節、美團、拼多多、滴滴這些行業新貴?
當然不是,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百度做的搜索引擎不說是互聯網行業里商業模式最佳的,至少也是之一。
互聯網行業說白了就是流量變現的生意,搜索引擎掌握著精準流量入口,手持流量分發大權,擁有絕對的定價權,因此全世界搜索引擎巨頭靠賣廣告都是賺得盆滿缽滿。
看谷歌就知道了,依然貴為全球互聯網巨頭,市值逼近2萬億美元。即使百度現在很落魄,但靠著壟斷國內搜索市場,尤其是桌面端搜索市場,每年依然有上千億的營收、幾百億的凈利潤,妥妥的現金奶牛。
如果我們再細剖一下,就更清楚一旦一家搜索引擎公司壟斷了市場后錢來得有多容易了。搜索引擎公司不負責生產內容,只是通過爬蟲抓取網頁信息進行預處理,以便于后續的檢索和排名,等待用戶輸入查詢關鍵詞后,搜索引擎再從索引庫里將相關的網頁依據匹配度返給用戶。
掌握著流量入口,搜索引擎公司要做的就是成立營銷部門,把海量的廣告位按點擊量付費賣給客戶,甚至排名也可以賣,商業模式非常簡單高效。
與之相比,電商、游戲、社交等業務對企業的產品能力、運營能力或者內容創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甚至還要滲透到實體經濟中,變現鏈條更長,難度也更大。
但賺錢太容易就是一把雙刃劍,很容易導致公司無法沉下心去做更難賺錢的業務,尤其是在快錢依然好賺的時候。百度就是如此,這其實也是它后面進入各種新業務,最終絕大多數都不了了之的原因,其他業務太難賺錢了,百度根本沉不下心去耕耘。
本來自己做不好也正常,沒有一家公司可以在任何領域做得好,利用自己的流量和資金優勢去做投資也是一條路,騰訊就是這么做的,但百度的投資同樣非常失敗。
百度投資部門,包括后面成立的兩個獨立投資機構百度資本和Baidu Venture, 這么多年的投資中,被大眾所知悉的成功投資,似乎就是很早很早之前投資的hao123和愛奇藝(雖然愛奇藝這筆投資算不算成功爭議很大),相反,失敗的案例卻很出名,最典型的是2013年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移動互聯網平臺“91無線”,成為當時國內互聯網行業規模最大的一起收購案。
彼時的91無線包括91手機助手、熊貓看書等,擁有上億用戶。
百度本來想依靠后者在應用分發渠道的優勢與積淀,彌補自己在移動互聯時代的短板,并為移動游戲業務鋪路,但收購完成后,各類垂直APP和超級APP快速崛起,手機助手逐步失去了存在感,現在更是已經消失于歷史長河之中,百度的這筆投資很顯然完全沒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2016年,一個叫“李叫獸”的做營銷相關內容的自媒體人火爆出圈,然后沒多久,百度就花了2億多(網傳)并購了“李叫獸”李靖及其公司,李靖以25歲的年齡成為百度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他曾表示希望結合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開發出幫助營銷人洞察消費者行為并啟發創意、生成方案的工具。
1年后,李靖的廣告創意部(AOD)的工具效果、點擊增量、給公司貢獻的收入等全為負數,整體績效被判定為差,走上了改組裁撤的道路。
百度的這一筆投資又淪為了行業笑話。
失敗的文化似乎浸透了這家公司血液里的每一個細胞,如影隨形。
都說企業的結果是企業基因決定的,難道百度的基因里寫著“失敗”這兩個字?
顯然不是的,早期的百度其實非常能打,與谷歌那一戰尤其輝煌,很多人將百度這一戰的勝利歸因為“墻”的力量,其實是有失偏頗的。事實是,當時的百度就是非常能打,在中文搜索領域就是做得比谷歌更好,無論是搜索體驗,還是商業化,都要更成功。
包括早期的百度貼吧,同樣非常成功,一度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也是各種潮流文化的發源地,像“絲”、“賈君鵬喊你回家吃飯”之類的詞匯或者段子都是從貼吧傳播出來的。
但也許是PC互聯網時代太過成功,賺錢太容易,讓百度失去了危機感,對于未來的風險毫無感知,等到移動大浪潮滾滾而至,超級APP崛起,丟失了自己的流量入口位置后,才病急亂投醫斥巨資并購91無線,希望快速彌補短板,可惜也是水中花鏡中月。
同為搜索引擎巨頭的谷歌,卻憑借著全球搜索引擎龍頭地位、超前的戰略眼光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牢牢占據著重要入口位置,成為全球最強的互聯網巨頭之一。
踩錯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節奏,百度失去了成為移動互聯網巨頭的機會,但經過各種挽救,加上桌面搜索引擎的超高市占率,倒也勉強維持住基本盤,如果能專心在一個未來的新興領域里深耕,百度也是很有機會逆襲的。
但百度卻選擇了追風口,意圖快速搶回自己的BAT老大哥寶座,這也是百度后續逐步體現出來的失敗文化的直接原因,而這一切根源很可能在于李彥宏!
04
李彥宏是百度困境的根源
一家企業的基因歸根到底是創始人個人特質的最終體現,百度當下所有困境的根源,即便不能說100%是李彥宏的問題,但作為百度的創始人以及現任董事長和CEO,李彥宏必須對百度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機會以及這些年的各種失敗負主要責任。
從小學習優異考入北大,畢業后出國讀研,再到后面創立百度,李彥宏的人生順風順水。無論是個人學歷,還是專業技術,甚至是長相,相比馬云和馬化騰,李彥宏都是更勝一籌的,早期的百度也確實更成功。
只是沒想到十多年過去了,百度就跟他們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甚至被一大批后面的互聯網新貴,諸如字節、美團、拼多多、京東們超過了。
這讓李彥宏怎么想?你說李彥宏沒有心氣嗎?怎么可能,如果沒有心氣,他也不可能創立百度,并把百度的市占率做到了第一。
李彥宏毫無疑問是有心氣的,但也正是這種心氣,成為了李彥宏乃至整個百度公司的魔魘,總想著靠押注下一代技術一舉翻身逆襲,就像一個輸急了的賭徒一樣,總想押上所有的籌碼挽回所有虧損。
然而,這個世界殘酷的一點在于,風口從來都不是追出來的,而是創造出來的。去看看那些站在風口上的公司,或者在風口里一躍成名的公司,哪一個不是早就在領域里耕耘了多年。百度既無法提前預判,也不能沉下心在某一個領域里深耕,只想著追風口,結果可想而知。
結果就是百度一次次all in 新業務,然后一次次地失敗,又一次次繼續押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精神可嘉,姿態可笑。
05
反噬
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雖然搜索引擎是極佳的現金奶牛業務,但隨著百度丟失了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入口位置,百度的業績增長越發困難。
為了維持業績,百度只能更加依賴搜索引擎業務,想盡辦法壓榨搜索引擎的商業價值,尤其是PC端,結果就是百度恨不得所有產品都用來收費,甚至不該收費的也設置了收費。最典型的就是百度文庫和百度網盤,已經引起很多憤怒和討論了,但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
過度的商業價值壓榨,引發了用戶層面的厭惡,最終百度也遭到了輿論和用戶層面的反噬,這也是百度這些年聲評極差的原因。
最搞笑的是,因為商業化的壓力太大,有一些產品最開始的賣點就是免費,最終還是恬不知恥地開始收費了,回旋鏢狠狠地打到了自己。
印象最深刻的是愛企查,愛企查是百度看到企查查和天眼查這個商業模式出來后跟風做出來的一款產品,作為后發者,為了競爭祭出了免費大旗,宣稱就是免費,然后,你們看看后面百度是怎么做的。
還敢擱那嘲笑人家天眼查和企查查呢,這回旋鏢打得自己不疼嗎?
leo絕對不是說百度的產品不能收費,但關鍵是百度好歹也是一家幾千人的大公司,說出去的話難道就像一樣?可別忘了互聯網是有記憶的,這則還在呢!(當然了,這篇文章出去后,大概率他們就會刪了吧)。
百度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是這個鳥樣,不然風評也不會那么糟糕。
現在百度把希望寄托在文心大模型上,文心大模型會成為百度的最終救贖,還是又一個失敗的產物呢?目前看,至少短期無法成為百度的救命藥。
但如果這一次失敗了,百度可能就真的危險了,生成式AI 直接搶占的就是傳統搜索引擎的市場,這已經體現在百度越發趨緩的業績增速上了。
如果丟掉了搜索引擎這個基本盤,百度還剩下什么呢?
答案是:什么也沒有。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