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合集團業績異動背后:合生元庫存難消,“明星”保健品Swiss藥店已鮮少鋪貨觀點
日前,知名保健品品牌斯維詩(Swisse)生產商及知名奶粉品牌合生元經營主體健合集團(H&H國際控股,01112)發布了2024年度未經審核業務及財務信息。
泰山財經記者 張琴
日前,知名保健品品牌斯維詩(Swisse)生產商及知名奶粉品牌合生元經營主體健合集團(H&H國際控股,01112)發布了2024年度未經審核業務及財務信息。
據披露,健合集團預計2024年年度集團的經調整可比EBITDA將較2023年下降10%至15%,2024年經調整可比純利較2023年下降40%,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呈報純利預計將下降80%至100%。
據健合集團稱,呈報純利減少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系嬰幼兒營養級護理用品銷售錄得雙位數跌幅。
對健合集團而言,合生元奶粉是其重要的奶粉品牌,但因合生元新國標過渡進展較為緩慢,庫存壓力持續增加,疊加伊利、飛鶴等對手環伺,2022年到2024年,合生元市場份額驟降。
對于庫存的焦慮,健合集團在半年報中也不再掩飾:“主要原因包括新舊國標過渡后競爭持續激烈,消耗渠道庫存所需時間較預期長,導致銷量減少。”
橫向對比來看,飛鶴、澳優等奶粉品牌卻在去年上半年實現了業績的穩步增長。飛鶴2024年半年報顯示,實現營收100.9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9.1億元,同比增長18.1%。
奶粉板塊難有突破,作為健合集團后期重點發力的成人營養品版塊,斯維詩(Swisse)2024年為集團貢獻了多半營收。
據健合集團半年報,來自中國內地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分部的收入較去年同期上升8.8%,占集團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總收入的64.9%。
然而,去年下半年,Swisse所在的成人營養與護理用品業務營收占集團總收入在第四季度出現下滑,年報數據顯示,成人營養與護理用品業務營收全年為67.0億元,同比增長8.8%,占健合集團總收入的51.3%。
結合相關信息,斯維詩(Swisse)銷售渠道主要分為線上線下,線下又以聚焦藥店為主,那么,藥店實際銷售情況如何?
26日中午,記者探訪了4家位于濟南的連鎖藥店,發現所有藥店中Swisse的鋪貨量非常少,其中一家干脆從今年開始就不再進貨。
“買的人太少了,連問的幾乎都沒有”店員告訴記者,主要是因為多數人還是傾向買能刷醫保的藥品,“好幾年前確實火過,都覺得是進口產品,但現在咱們有很多國產的保健品可以替代,有些還都是OTC了,可以直接用醫保”。
在僅有還在銷售Swisse產品的其他幾家藥店里,擺在貨架上的產品也大多只有零散的兩三瓶,種類更是少到只有一兩種,多數為補鈣產品,這些都與藥架上其他琳瑯滿目的品牌保健品形成了較大的反差。
“不是價格的問題,也不是藍帽子的事兒”,另一家藥店店員表示,很多品牌也都是“藍帽子”,但買的人還是要比Swisse多,而且不止這家店,其他連鎖門店也都幾乎不怎么銷售Swisse的產品了,“可能是品牌認知度的問題”。
所謂“藍帽子”,指的是保健食品標志,自去年年中醫保政策改革明確規定保健品不能使用醫保報銷以來,部分保健品食品銷量受到了較大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Swisse的線上銷售情況與線下相比,卻是另一番熱鬧光景。
記者看到,Swisse在天貓、京東、抖音等平臺上都設有官方旗艦店(或海外官方旗艦店),店內銷售產品種類繁多,除護肝、補鈣、維生素片、蛋白粉外等主打產品外,還有膠原水光粉、益生菌、蛋白粉、魚油等創新品類,但細分品類及相關介紹不一,導致價格可比性較弱。
26日,就合生元奶粉的去庫存及同業對比問題,Swisse的線下線上銷售情況,渠道及定價權以及去年盈利情況,記者致函健合集團,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