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孩狂刷8萬打賞主播,民警介入后平臺全額退款快訊
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對未成年人網絡消費安全和直播平臺監管的熱議,要求平臺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打賞退款機制,未成年人直播打賞事件頻發。
【TechWeb】近日,新疆沙雅縣蓋孜庫木鄉群眾尼某遭遇了一場"家庭驚魂"——其8歲女兒在直播平臺瘋狂打賞主播,近8萬元存款不翼而飛。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對未成年人網絡消費安全和直播平臺監管的熱議。
據媒體報道,尼某的女兒經常在家拿父母手機玩耍,而父母在使用手機支付轉賬時并未避諱孩子,導致女兒記住了支付密碼。一次偶然機會,女孩在瀏覽某平臺時被直播間主播熱情的稱呼和夸張的表演吸引,看到其他觀眾刷"火箭"等虛擬禮物后,也模仿著進行打賞。此后,她一發不可收拾,成為多個直播間的"榜一大姐"。
當尼某急需用錢給雇工結賬時,才發現賬戶余額僅剩50元,7萬多元存款已不知去向。心急如焚的尼某立即報警求助。當地民警迅速介入,主動與平臺客服進行十余次溝通對接。平臺方積極配合核實,最終認定該高額消費確系未成年人所為且未獲監護人同意,審核通過了全額退款申請,7萬余元的損失得以成功挽回。
然而,并非所有類似案例都能如此順利。北京互聯網法院近日公布的一則案例顯示,一名成年男子打賞主播2萬元后起訴平臺要求返還,最終被法院駁回。法院認為,該原告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平臺注冊賬號并充值,通過打賞獲取精神利益,其意思表示真實且明確,因此不支持退還訴求。
這一對比案例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法律專家指出,根據《民法典》相關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需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而成年人則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近年來,未成年人直播打賞事件頻發,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國法院審理的未成年人網絡打賞糾紛案件超過3000起。對此,多部門已聯合出臺《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要求平臺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打賞退款機制,并嚴格落實實名認證和防沉迷系統。
專家建議,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網絡素養教育,妥善保管支付密碼,同時開啟手機支付限額功能,避免類似事件發生。直播平臺也應進一步強化技術手段,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共同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