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賣萌的小熊電器,走出創立來最臭的一步棋?智能
當小熊電器開始學著去“賣萌”的那一刻,則意味著這家公司已經偏離自己當初設定的道路,開啟了一場“要么被逼著快速做大、要么被對手全面吞噬”的泥潭戰之中。更為重要的是,賣萌不足以支撐小熊…
當小熊電器開始學著去“賣萌”的那一刻,則意味著這家公司已經偏離自己當初設定的道路,開啟了一場“要么被逼著快速做大、要么被對手全面吞噬”的泥潭戰之中。更為重要的是,賣萌不足以支撐小熊電器未來的擴張,反而令其誤入迷途。
華辛||撰稿
日前,名不見經傳的小熊電器,突然在品牌、渠道等環節發力,試圖借助“萌品牌”的新定位,于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后期,在競爭已經高度寡頭化、紅海化的小家電市場上“殺出一條新路”來。
其實,對于中國的小家電產業來說,普遍的現狀就是“產品同質化最為嚴重”,基本上都是靠渠道、品牌,以及價格等因素驅動。這也就造成了最近10多年來,小家電行業一直缺乏新的大品牌、大企業崛起,美的、格蘭仕、九陽、蘇泊爾等,基本把持著中國小家電產業的方向。
由此,對于不少了解小熊電器的家電業內人士看來,這家誕生于廣東的小家電企業,從過去偏安一隅到如今突然面向全國高調宣布轉型,并不是自身的研發創新、產品品類和市場渠道已經積累到可以引爆的階段。而是過去所堅持的“邊緣化小家電品類”和“邊緣性小渠道”騎縫策略,已經在市場上很難走去了,并面臨著越做越小的尷尬。所以不轉型就是死路一條。
據悉,小熊電器在進入小家電行業之初,為了避免與美的、格蘭仕,以及蘇泊爾、九陽等巨頭產生正面競爭。一方面在產品品類選擇上,沒有選擇電飯煲、微波爐等中國家庭常用的小家電,而是煮蛋器、酸奶機、豆漿機、煎蛋機等西方廚房的一些低價產品。另一方面在經營渠道上,沒有采取蘇寧、國美、大中、五星等全國及地方主流家電連鎖,而是一些街頭小超市、小商場。
由此,這也帶來過去十多年以來,小熊電器雖然通過這種差異化、劍走邊緣市場、邊緣產品的策略,取得了立足之地。卻面臨著規模一直做不大,經營利潤一直居低難漲等現實尷尬。如今,隨著電商網購平臺的崛起,雖然小熊電器的上述小家電借助電商平臺,取得一定的規模和市場。但是整體價值偏低、規模偏小,更重要的是品牌號召力偏弱。
在這種情況下,隨著互聯網電商網購紅利的快速消失,遲遲還未進入全國主流市場、主流渠道,以及主流品類競爭的小熊電器,如果繼續按照傳統的老路行走,無疑只能處在“有卻不大”的泥潭中,慢慢面臨來自巨頭們的快速蠶食和擠壓。于是,轉型成為小熊電器唯一的選擇。
但是,令眾多小家電同行沒有想到的是,在產品的種類完全沒有豐富和升級的背景下,小熊電器急于推出“賣萌式”品牌再定位和再轉型,無疑是下了其創立以來“最臭的一步棋”。賣萌既不是主流文化,更不是小眾文化,就是一種無厘頭。無論大量90后、95后的年輕人、甚至新興人類,有多么喜歡萌,甚至經常賣萌。一方面,他們并非小熊電器主營產品的消費主力軍;另一方面,也沒有人輕易將內心的小確幸,希望通過小家電等商品來展示和釋放。
即便真有消費者會為小熊電器的“賣萌”買單,但是這家公司的硬傷還在于,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其都沒有對于關系企業生存和差異化領跑的產品核心競爭力進行打造,其一系列西式小家電產品最大的創新就是外觀和款式,其原型機均是從海外歐洲家庭的生活、餐飲習慣中引出,沒有自己的靈魂。也不見得就適應中國消費者的生活習慣。
正是這一基因,也就注定小熊電器只能是一家小眾市場上的小微企業,卻急于要通過品牌轉型就輕易開啟一場企業經營策略的全面轉型。在缺乏足夠有競爭力、差異化和利潤率小家電產品的推動下,小熊短期的燒錢營銷雖然可以持續但最終也將會面臨“曇花一現”的結局。因為,中國的小家電產品絕對不是搞點“表面文章”賣個萌、做個秀,就能搶奪市場和消費者的心智。
來源:百度百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