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10兆美元路上的風景區塊鏈
“加密貨幣會因什么而勝出?”現在有三大基本假設試圖解答這一問題。
“加密貨幣會因什么而勝出?”現在有三大基本假設試圖解答這一問題。
在本文中,我將詳細闡述每個假設。請注意,這三個假設殊途同歸:實現巨額的價值儲藏功能。這些假設的主要區別在于相應的協議采取的策略不同。
價值貯藏假設
價值貯藏(SoV)假設是最簡單的,而且最符合我們對于貨幣、經濟學和稀缺性的歷史認識。它是三個假設中最保守的一個,因為它假設過去的貨幣和稀缺性模式也適用于未來,即便不是全盤適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不變。
從根本上說,價值貯藏假設認為超級大贏家只需要具備以下特性:
自我主權:除非使用武力威脅,否則沒人能掠奪他人持有的加密貨幣。
抗審查性:沒人能阻止加密貨幣持有者花費自己的加密貨幣。
稀缺性:貨幣的供應量是固定的,至少其可預測性和穩定性很高,只有達成了廣泛的社會共識,才能進行更改。
安全性:必須讓人們相信,他們持有的加密貨幣是不會丟失的,無論是人為原因(例如,丟失私鑰)還是技術原因(例如,智能合約有漏洞)。
最極端的價值貯藏假設明確表明加密貨幣本身無需具有很高的可用性:交易費高、交易確認速度慢、交易公開化這些都不成問題,甚至無需具備本地可編程性或靈活性。
價值貯藏假設的狂熱支持者認為,上述 4 個特性缺一不可,無論折衷方案能帶來多大的邊際效用。
如果加密貨幣的 SoV 功能實際用處不大,怎么還能帶來好處呢?上述論點的支持者認為只要用戶可以將 SoV 功能轉化成更加實際的交換媒介(MoE)功能,SoV 就完成了它的任務:貯藏價值。MoE 可以實現更頻繁的小額交易。這就好比同時擁有一個儲蓄賬戶和支票賬戶:用戶將自己的錢存在儲蓄賬戶里,并且經常從儲蓄賬戶中轉出一部分到支票賬戶中,這樣花起來更容易。
這種假設的狂熱支持者多為經濟學家或是那些有經濟學背景的人。在他們眼中,相比于實用性和日常效用性,貨幣是否具有不變性、安全性、抗審查性和價值貯藏功能等“可信屬性”比日常實際用途更為重要。
符合 SoV 假設的加密資產主要為比特幣、Monero 和 Zcash,不過也有類似 Decred 這樣的加密貨幣。這些存在競爭關系的加密貨幣都在致力于優化某種變量,不過通常不會假設標的資產除了最低程度的效用性之外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實用性。例如,比特幣優先考慮的是實現最高抗審查性,Monero 優先考慮的是完全的匿名性和可替代性,Zcash 優先考慮的是更適合傳統機構的選擇性隱私。Decred 優先考慮的是治理。
相比于上述其他加密貨幣,比特幣更契合最極端的 SoV 假設。它徹底放棄了效用性—— Monero 和 Zcash 的隱私性,Decred?形式化治理屬性——如果要實現這種邊際效用必須以犧牲上述 4 個特性為代價的話。
效用性假設
效用性假設認為越有用的協議越能創造價值。然而,效用性是一種很模糊的概念,很多屬性在不同的個人和企業眼中都是有用的。鑒于許多屬性無法同時最大化,它們之間的權衡關系形成了一個 n 維空間,賦予了協議很大的設計空間,可以在特定幾個點實現價值增長。
效用性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治理
隱私性
交易吞吐量
確認時間(延遲性)
靈活性和可編程性
形式化驗證
對現有監管條例的適應性
價格穩定性
SoV 假設的支持者認為這些不同形式的效用性如果要在協議層實現,會犧牲上述 4 個主要特性中的一個來實現權衡。他們所言大體上是正確的:如果要在協議層上實現其他形式的效用性,通常需要做出某種權衡。
效用性假設的支持者認為以犧牲效用性為代價單單實現 SoV 屬性的最優化屬于過度設計。為了增強協議的實用性,他們認為更多效用性有助于更多人和企業更快解決更多問題,日漸累積的廣泛接受和網絡效應終將孕育出超級大贏家。
這類人通常不會是經濟學家,而是技術人員。尤其是在硅谷,多數技術人員認為軟件將一統天下。在發掘未被滿足的需求、打造產品、設計病毒式傳播(engineering virality)、Growth Hacking 以及創建能夠實現這些宏偉愿景的大型組織方面,硅谷已經建立起了一套近乎完美的理論。同樣地,他們會覺得 SoV 假設不僅枯燥無味,而且從根本上不符合他們的世界觀。打造沒有實現終端用戶效用性最大化的產品實際上是不可取的。對于效用至上論者來說,貨幣的“可信性”遠不如讓數億人自愿接受、喜愛并使用新的產品或服務。
符合效用性假設的主要加密資產有 Bitcoin Cash、Ethereum、EOS、Dash、Tezos、Dfinity、Cosmos、Kadena、Hedera Hashgraph、AION、ICON 和 Polkadot。
對比一下上述兩種假設下的加密資產種類,我們可以慎重得出結論:在加密貨幣領域中,絕大多數的工程和研究工作都是基于效用性假設的。
穩定幣假設
雖然穩定幣技術同樣遵循效用性假設,但它也有自己的基礎假設。
穩定幣假設認為對于消費者來說,如果他們青睞的是價格穩定且具備多數加密資產優點(合理保證自我主權、抗審查性、安全性以及穩定的貨幣供給)的資產,那么價格穩定性是一種很寶貴的效用性形式,尤其是對那些身處政局和貨幣都動蕩的國家的消費者來說。
這種假設的支持者認為如今絕大多數的加密資產存在投機泡沫,而且沒人將加密資產應用于實體商業中,正是因為價格穩定性是商業的基本要求。
一些人認為(請參見 這里 和 這里 兩篇文章)真正去中心化、開放、免許可且自由浮動的穩定幣從經濟學上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當黑天鵝事件發生之時,這些系統都將奔潰。我不打算在本文中討論穩定幣經濟學是否可行,至少從某些有限的功能來說,我相信它確實是有可能實現的。
然而,穩定幣還將面臨其他非經濟挑戰。
長期看來,多數政府是有可能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的,通過各自的中央銀行在區塊鏈上進行管理。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區塊鏈是政府實現終極監督狀態的最佳工具。
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國政府不可能在比特幣或以太坊之類的免許可型公開區塊鏈上發行自己的法幣。不過,它們有可能創建由自己的許可鏈并掌握其控制權(因此它們可以操控貨幣供給),要得到許可必須符合很多 KYC(了解你的客戶)規則。
然而,我預計在接下來的 5 年內,一個穩定的小國政府將在無需符合任何 KYC 規則的區塊鏈上發行自己的貨幣。等到這種情況發生之時(這不是假設),該國貨幣的需求量會飛漲,該國的財富會大幅增加。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公開的去中心化穩定幣能否超越由政府發起并背書的、全球共享且高度市場化、還能抗審查的穩定幣。
此外,去中心化穩定幣還將面臨競爭,因為目前許多發行穩定幣的機構是由底層法幣體系背書的。這類系統目前仍然活躍的只有 Tether 和 TrueUSD 。Stellar 也在通過錨(anchor)推動去中心化穩定幣的實現。
公開的去中心化穩定幣主要有 Maker、BitUSD、Basecoin、Fragments、Carbon 和 Havven。
結語
SoV 假設目前最符合人們對貨幣和經濟學的理解。雖然黃金的效用有限,但它上千年來依舊是世界上最保值的資產。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比特幣的目的是成為數字黃金。因為黃金的用途不大,所以 SoV 假設的支持者也不關心比特幣的實用性有多強。
效用性假設更符合科技世界觀:軟件的設計空間從根本上來說是無邊無際的,工程師在設計系統功能的時候會進行權衡折衷。在必需做出折衷的情況下,要實現價值的增長,不能僅追求某個特性(如抗審查性)的最大化,而是要在由各種形式的效用性形成的 n 維權衡關系空間中找到一個灰色的中間地帶。
穩定幣假設認為價格穩定性是實現商業化的重要特性——商業化是真正重要的——因此要將價格穩定性擺在第一位。
這些假設并不互相排斥。區塊鏈的最終價值或將達到 10 兆美元,這并非空談。例如,比特幣可能成為數字黃金,高性能的智能合約平臺也可能成為構建新型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礎。雖然這些系統會產生一些網絡效應,但這些網絡效應不是絕對的,就像 Facebook 沒有主導一切形式的社交媒體那樣。
對于這些存在競爭關系的系統來說,它們的設計空間是開放式的,而且幾乎未經過探索。Multicoin Capital 也期待著能從這些大規模的全球性實驗中汲取經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