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服務成中國經濟最大產業,海爾美的格力等巨頭還在靠賣硬件為生智能
夢想著“從家電制造商向家庭服務商”轉型10多年的中國家電企業們,如今面對服務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產業,至今卻還在依靠賣家電硬件賺錢。那么,中國家電產業“硬件、內容、服務”的平臺化…
夢想著“從家電制造商向家庭服務商”轉型10多年的中國家電企業們,如今面對服務產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最大產業,至今卻還在依靠賣家電硬件賺錢。那么,中國家電產業“硬件、內容、服務”的平臺化多極營收格局,何時會到來?
常偉||撰稿
日前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首次對外披露:中國已經進入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發展新階段,這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標志。其實早在2012年中國的服務業規模已經超過第二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最大產業。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服務業在中國GDP中的占比為51.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8.8%。今年一季度,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1%,繼續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遠高于其它產業。
在服務產業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一大產業,成為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標志背后,正是消費升級帶來的消費多樣化、消費高端化,以及消費個性化,由此催生了整個中國消費呈現“百花齊放”的井噴式狀態。這已經成為中國家電轉型的最大動力。
壹
消費的魅力,已超出傳統制造商的想象
當前,中國已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因為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以及中產階段的快速壯大,整個家庭消費開始從最初的物質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由此帶動包括旅游、文化、教育、健康等方面消費需求增大,這為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動力。
一個最明顯的趨勢,消費群體對于商品的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型,由此帶動一大批的非實體商品,而是像旅游、文化、影視、健康等體驗消費的增長。
如今,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新拐點上,這也在持續“激活”中國服務產業的潛能。一方面,如金融業對外商持股比列的限制正進一步放寬,范圍進一步擴大;那么帶來的教育、醫療等領域的社會投資、外商投資進入的積極性都很高,這將加速服務水平的提升,激活消費熱情。
另一方面,包括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網購新四大發明的出現,讓一系列創新科技成為推動服務產業大發展的內在動力。特別是互聯網帶來的新技術,新平臺,讓在線醫療服務、在線共享服務、在線教育服務,豐富中國家庭對于服務的自由選擇和認同。
貳
中國家電盈利模式,硬件外的探索剛起步
中國家電從制造商向服務商的轉型,這一課題已經拋出來10多年來,但是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而可復制的模式。更多還是在點式的探索、試錯。不過,海爾透露從2017年開始就將首次出現硬件之外的內容服務等生態收入,公開資料顯示這也是中國第一家公開生態收入的家電上市公司。
目前來看,家電在硬件之外的生態收入路線圖,已經基本浮出水面:就是在國家三包之外的維修、移機、清洗、調試等增值服務;基于硬件平臺之上探索的內容服務,包括電視機的內容、廣告,冰洗平臺的廣告,電商導流;以及基于硬件為紐帶的關聯業務營收,包括家電組合下的冰箱除臭劑、洗衣液、空調清潔劑,未來還會有與家電硬件相關的水果蔬菜食品銷售等等。
其實早在10多年前,海爾、美的、海信、長虹,以及TCL都提出了從硬件向軟件、內容和服務的轉型目標。目前來看,在硬件之外的生態營收布局和探索上,最成熟的行業是彩電,而走的最快企業是海爾。大量智能電視機的開機廣告,以及音視頻內容服務,都步入了階段性的成熟收獲期;而海爾布局多年來的生態平臺上,也開始擁有硬件銷售、商品銷售等業務出現。
當前,家電企業在硬件之外的服務、廣告、內容等生態收入,還處在一個小規模、嘗試性,以及階段性的通道之中。需要更長時間、更多非家電企業的參與共同建設。同時還要擁有開放的心態和胸懷,內部建立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用戶平臺,然后再探索如何吸引更多資源和服務提供商的共同參與,完成平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建設!
來源:百度百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