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持續低迷,業績頹勢不減,冀光恒難救平安銀行?快訊
周一一上班,就聽到旁邊的同事感慨今年股市行情很不錯,尤其是銀行股,上半年累計上漲了17.02%,是漲幅最大的板塊。
文|新熔財經
作者|宏一
周一一上班,就聽到旁邊的同事感慨今年股市行情很不錯,尤其是銀行股,上半年累計上漲了17.02%,是漲幅最大的板塊。
聽到這里,我美滋滋地打開自己的賬戶,結果看到平安銀行的股價后,心涼了半截。
這只股票我還是2021年那會兒買的,那時候有朋友因為買平安銀行賺了不少,分享在朋友圈,我看著眼熱,就也跟著買了一些,入場的時候股價還是17元。
(圖源:雪球)
買了之后沒多久,平安銀行的股價就一路上漲,最高的時候甚至到了22塊,這可比銀行定存的收益高了太多,感覺平安銀行十分靠譜的我決定長期持有。
可萬萬沒想到,從2022年開始,平安銀行的股價就開始一路下跌,先是跌破17,隨后繼續下行,最后甚至跌至10元之下。
最開始面對沉重的虧損,我每天盯著行情,根本沒有心思上班,這兩年漸漸想開了,只要我不拋,我就不是韭菜,所以選擇把這個股票放在一邊,只偶爾看一眼。
三年過去了,本以為今年銀行股因高股息率受到市場資金青睞,板塊企穩回升明顯,回本有望,結果平安銀行還在10元左右徘徊,難道我真的只剩“割肉”離場這條路可選了嗎?
跌落神壇的零售新王
投資者的信心,需要企業的業績“打底”。
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87.70億元,同比下降14.0%,實現凈利潤149.32億元,同比增長2.3%。不僅延續了2023年的“增利不增收”,而且今年一季度其在42家上市銀行中,營收降幅最大。
凈息差同比明顯收窄則是導致收入下滑的主要因素,2024年第一季度,平安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僅為251.57億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1.67%。
未來可能進一步下降的凈息差,也讓投資者開始質疑平安銀行的成長性,從而影響了股價,但更為關鍵的是,平安銀行的零售業務也開始顯露“疲態”。
2016年10月,平安銀行全面啟動零售轉型,到2018年底,零售業務營收已經占全行總營收超過一半,對全行凈利潤貢獻度達到近七成,平安銀行也因此有了“零售新王”之稱。
零售業務凈息差較高且抗周期能力較強,并且零售業務的占比越高,凈息收入也就越穩定,資產質量也就越高,所以平安銀行一度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
然而最近兩年,平安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似乎進入到了一個“瓶頸期”。
2023年,平安銀行零售金融業務貢獻了961.61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65%;零售金融業務貢獻了55.25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了72.14%。
信用卡業務也有了明顯的下滑,根據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平安銀行新增發卡量為207.01萬張,到2023年變成了137.54萬張,一年時間減少69.47萬張。
2024年一季度,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發展依舊承壓。從數據方面看,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余額為18781.3億元,同比下降8.3%。其中,經營性貸款余額為5815.6億元,較上年末下降了5.4%;消費性貸款余額為5107.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3%;信用卡應收賬款余額為4829.7億元,較上年末下降了6.1%。
客觀來看,在當前民眾資產負債表亟待修復、收入預期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各大銀行在零售業務領域都不得不面對零售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業績挑戰和陣痛。
可相比于平安銀行受到的沖擊,招行零售貸款有所增長,收益率也比較穩定,此外,根據“妙投app”報道,市場上一些做信用貸款的金融科技上市公司,業績增長也還可以,比如2023年樂信凈利潤增長41.1%,營收增長32%;小贏科技凈利潤增長46.2%,營收增長35.1%……
兩相對比,平安銀行的“頹勢”尤為顯著,曾經的“零售新王”或已跌落神壇,股價難以提振自然也是順理成章的結果。
老將冀光恒能否力挽狂瀾?
股價持續低迷,投資者著急,平安銀行這艘搖搖欲墜的“大船”更著急。
2023年6月,平安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審議通過,同意聘任冀光恒為平安銀行行長。幾個月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復核準冀光恒平安銀行行長、董事的任職資格。
冀光恒是銀行業老將,其曾在工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多家銀行履職,一上任就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先是在組織架構上做減法,在零售板塊,平安銀行撤掉原東區、北區、南區3個區域的零售業務管理部;在公司金融板塊,裁撤了原六大行業事業部。從部門設置上來看,平安銀行總行部門由此前的43個精簡為32個。業務策略也從“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調整為“零售做強、對公做精、同業做專”。
(來源:中國電子銀行網)
隨后又拿出了史上最“慷慨”的分紅方案,3月15日,平安銀行在年報中披露,擬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人民幣7.19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139.53億元,分紅率達到32%(分紅金額/凈利潤),這個分紅率,大幅超越往年10%至15%的水平。
冀光恒的確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舵手”,但這樣一套大棒加胡蘿卜的“手法”下來,卻并沒能力挽狂瀾。
一方面,面對平安銀行大手筆的分紅,不少投資者認為平安銀行在政策強壓下才愿意提高分紅,并且由于平安銀行2022年分紅比例僅為12.15%,在9家A股股份行中倒數第一,更多的投資者還產生了高分紅能否持續的質疑。
這也導致平安銀行拿出大手筆、高增長的分紅預案后,股價的漲幅僅有3.62%。
另一方面,組織架構調整后,某種程度上確實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但也引發了不少平安銀行員工的不滿。
(圖源:司庫財經)
根據“司庫財經”報道,在某社交平臺上,一些認證為“平安銀行員工”身份的賬號還對平安內部整體氛圍進行著吐槽,并對有加入平安想法的求職者直接“勸退”。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金融合規風險,也成了壓在掌舵人冀光恒身上的重擔。
2023年7月,平安銀行因10類違法行為被沒收違法所得1848.67萬元,罰款3492.5萬元,合計5341.17萬元;
今年5月17日,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平安銀行因在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信貸業務、同業業務、理財業務等領域存在違規問題,上繳違法所得,并支付罰款,總計6723.98萬元。
連續收到巨額罰單之外,平安銀行的投訴量也在狂飆。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2023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監管部門共接收并轉送銀行業消費投訴104909件,其中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29041件,占投訴總量的27.7%。
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訴情況中,平安銀行的投訴量高達4649件,占股份制商業銀行投訴總量的16%,位居第一,是招商銀行的2.2倍,是恒豐銀行的12倍,可見平安銀行金融合規風險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
一邊是內控壓力,一邊是轉型帶來的“陣痛”,即便冀光恒經驗豐富,但在零售信貸風險逐漸累積的情況下,也只能暫時適度降低對規模的追求,徐徐圖之。
不過,中泰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4年銀行業仍面臨息差下行壓力,LPR下調、重定價壓力、實體需求等多重因素疊加,負債端存款定期化趨勢仍在延續,存款利率下行難以完全抵消存款定期化帶來的影響。
這也就意味著,預計近一兩年平安銀行的業績或許難有明顯恢復,但投資者未必還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去等待,留給冀光恒與平安銀行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