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營收0.2億利潤,奈雪的茶還要被后知后覺傷害多久?|正經短評快訊
最近,有媒體梳理茶飲市場幾大品牌經營情況后發現,在主流陣營中,奈雪的茶正在成為一個“另類”,連續性地進入了“增收難增利”的怪圈。
曾經高貴的“新茶飲第一股”,似乎陷入了某種泥潭。
最近,有媒體梳理茶飲市場幾大品牌經營情況后發現,在主流陣營中,奈雪的茶正在成為一個“另類”,連續性地進入了“增收難增利”的怪圈。
以2023年情況為例,同樣是幾十億元的營收,茶百道、霸王茶姬等利潤均在10億元附近徘徊,古茗僅僅前三季利潤就破了10億元,滬上阿姨、茶顏悅色等品牌也將5億左右收入囊中,更別說營收破百億元利潤近25億元的“雪王”,但奈雪的茶51.64億元的收入卻只換來不到0.21億元的利潤,實在是有些“不堪入目”。
不怕自己差,就怕同行有文化,奈雪的茶在對比中受傷很深。
其實,如果放眼長期來看,這還是奈雪的茶自2021年上市以來首次由虧轉盈,本該可喜可賀。但今時今日已時移世易,在茶飲賽道越來越卷的情況下,其成長性亟待驗證,品牌的聲量也和它稍顯滯后的市場布局一樣差強人意。
客觀來講,奈雪的茶為了盈利也下了挺大功夫。比如,在規模上,奈雪的茶2023年就新增直營門店506家,其在財報中也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直營門店仍將是主要業務重心”。
但是,攤子鋪的大不代表訂單就有保障。從實際情況來看,奈雪的茶的直營門店中,每家店面平均日訂單量較2022年下降了約4個,每筆訂單的平均銷售價值下降了4.7元,用“量價齊跌”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與此同時,攤子鋪大了,成本代價問題也隨之而來。從財報來看,2023年奈雪的茶多項支出均有增加,材料成本、員工成本、租金開支、廣告和推廣開支、水電物流甚至連配送服務費也是增長的。真應了那句話: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花不到。
其實,奈雪的茶主打直營的布局早已被一眾擅長加盟的友商沖擊得七零八落。無奈之下,2023年7月放開了加盟,但門店面積“90-170平米”,單店投資100萬元左右且需要流動資金驗資證明,這樣說不上“友好”的條件不僅將嚇跑一部分有意愿的合伙人,更將這些潛在客戶直接推到了友商的大門之前。
反映在數據上,到2023年末,奈雪的茶僅有81家加盟門店推出,所謂靠“新鮮血液”轉動大盤恐怕是天方夜譚了。今年2月,其又發布了新的加盟政策,單店投資成本壓降至58萬元,但相比同業“0元加盟”的各種噱頭,又會有多少合伙人不用腳投票呢?
值得重視的,近年來,奈雪的茶還多次爆發食品安全丑聞,品牌底線屢被擊穿。5月29日,有消費者投訴稱,5月26日通過美團在奈雪的茶(天津東麗復悅里店)下單外賣訂單,訂購2杯飲品,在其中一杯鴨屎香珍珠奶茶中發現異物蟲子。他要求奈雪的茶方面“道歉并按照相關法律賠償”,但連續多次溝通后,對方態度消極,至今沒能解決他的問題。
315前夕,據《中國報道》披露,來自重慶的王女士在奈雪的茶門店購買的霸氣香水橙子中喝出片狀塑料,事發后該店卻拒不承認且不愿配合處理。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奈雪的茶”也有1600多條投訴,其中許多案例都和“吃出異物”“質量不佳”“吃壞肚子”等相關。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目前奈雪的茶門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未來除了繼續加密主流城市網絡外,肯定會向縣域市場和邊緣地區拓寬。在加盟上的后知后覺,導致未來調整勢必相對激進。這種情況下,管理、品質、食品安全、服務這些體系標準的改進性構建也將成為重點課題。【《正經社》出品】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