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2024世界大會:讓“創意即生產力”觸手可及互聯網+

iRAG讓AI不再只是生成,成為用戶與智能體的主要交互方式,百度描繪了一個人人都能憑創意和對話驅動AI應用的未來。
生成式AI和大模型的崛起,引領了一場全新的科技浪潮。過去兩年,生成式AI的應用從概念走向現實,全球無數企業和資本爭相進入這一領域。2024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聚焦于生成式AI的“核心價值”,指出技術的真正意義在于落地應用,而非市場炒作。他提到:“過去24個月的AI熱潮,是一場真實的技術革命。”
正如網絡先驅兼著名技術投資人馬克·安德森所說,“軟件正在吞噬世界”,而AI則在重構這個世界的每一層次。百度將2024年大會的主題定義為“應用來了”,標志著生成式AI技術終于從實驗室的理論驗證,走向了實際的商業應用,成為推動企業創新、提升社會效率的核心力量。李彥宏也明確指出,AI技術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技術創新本身,而是要通過智能化賦能,切實改善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實現“智能驅動、賦能全局”的美好愿景。
iRAG的“真實革命”:百度AI開啟圖像生成新時代
在2024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的iRAG(基于圖像檢索的增強生成技術)成為關注焦點。這項由百度開發的技術將AI圖像生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真實感”層級。不同于傳統的文本生成RAG(檢索增強生成),iRAG結合了百度龐大的圖像資源和強大的基礎模型,通過“無幻覺”特性,顯著提升了生成圖像的真實度和細節精準度,帶來為“從幻想到現實”的飛躍。
在傳統生成式AI中,“幻覺”現象普遍存在,模型生成的圖像細節容易出現細節錯漏或邏輯不連貫,影響視覺體驗。而iRAG的技術核心是通過圖像檢索與生成相結合,確保生成結果在視覺細節上保持真實性,近乎達到照片級別的精細效果。例如,以往品牌推廣中需大量資金和人力打造的“汽車飛越長城”壯觀場景,如今只需借助iRAG,幾乎零成本就能精準模擬出這一效果。李彥宏指出,iRAG技術的出現不僅極大降低了創作成本,同時拓寬了生成內容的應用空間,從品牌宣傳、影視作品到漫畫創作,均能受益。
iRAG背后代表著AI在創意產業中的深層變革。生成式AI已經從文本邁向圖像,實現從文字描述至視覺再現的跨越,重塑了多個行業的內容生產方式。品牌方、內容創作者、甚至個人用戶將受益于這一技術的普及,不僅能更高效地實現創意構想,還能以更低的成本構建復雜的視覺內容。iRAG讓AI不再只是生成,而是真實呈現,AI生成內容的邊界被不斷打破。
這一突破不僅提升了圖像生成的真實度,更深遠地重塑了創意行業生態。iRAG的推出標志著生成式AI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從“生成”向“賦能”的新階段,降低創意門檻的同時,讓品牌和內容創作者有了更多的視覺表達工具,使得各行業在低成本下實現高質量內容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iRAG所體現的技術前景尤其值得關注。作為一種具備高適應性和拓展性的工具,它為多個領域帶來了全新的可能。例如,企業在品牌推廣中不再需高昂的實景拍攝成本,AI生成場景已足夠精準且富有品牌調性,甚至超越實際拍攝的效果。類似地,影視制作團隊可以在前期策劃中迅速生成視覺樣本,為創意迭代提供巨大的便捷和成本優勢。
而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看,iRAG也讓生成式AI不再局限于“欣賞”層面,而是逐步進入實際生活場景中。未來,消費者可在家中體驗虛擬試衣,建筑師能迅速預覽設計圖,所有這些都在幾秒內通過高精度圖像生成實現。AI在賦能創意的同時,也在重塑生產力本身。
可以預見,iRAG的技術創新將引發廣泛的應用浪潮,也勢必為AI行業引入更多顛覆性的創新方向。從創意產業到日常生活,iRAG將成為打開“智能內容”時代的關鍵鑰匙,為每一位用戶和行業參與者帶來全新的使用體驗和無限可能。
智能體:AI時代的核心形態,重塑人機交互
李彥宏指出,未來AI將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工具角色,而是朝著更為個性化、智能化的“智能體”發展。這種轉變標志著AI正在從數據分析與自動化執行階段,邁向主動理解用戶需求、適應用戶習慣的全新形態。智能體不再只是執行指令,而是能在復雜情境中提供支持,這意味著它們將像PC時代的網站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做賬號一樣,成為用戶的“數字伙伴”。
智能體的應用潛力無疑是巨大的。具備自我學習與適應能力,能夠在各類場景中成為“多面手”:從企業客服解決用戶疑問,到銷售顧問推薦個性化產品,甚至私人助理管理日常事務。百度的文心智能體平臺讓智能體的創建變得簡便,甚至11歲的小學生都能上手,這種易用性加速了智能體的普及。無論個人還是企業,智能體將成為提升效率和體驗的關鍵工具。
在商業應用方面,智能體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例如,比亞迪引入智能體后,銷售線索轉化率提升了119%。這背后是智能體通過主動學習用戶的偏好和需求,實現了更精確的推薦和更高效的客戶互動。這種高度個性化的溝通方式讓用戶不再是單向接收信息,而是參與到交互過程中,極大提升了用戶體驗,也推動了商業價值。
未來,智能體的能力不斷增強,有望替代傳統公司官網,成為企業與用戶的主流溝通界面。智能體不僅可以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還能通過數據驅動實現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在教育、金融、醫療等領域,智能體的應用前景廣闊。例如,教育中實時輔導學生,金融中解答理財疑問,醫療中提供健康咨詢。這些應用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同時,也推動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體的普及不僅將為用戶帶來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服務體驗,還將是AI從“輔助”到“數字伙伴”進化的必然趨勢。
智能體的未來發展方向愈發明晰。一方面,隨著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突破,智能體在理解和交互層面將更加貼近人類。這種“人性化”的體驗將使智能體從被動響應轉變為主動陪伴,真正成為用戶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智能體在情感計算方面的進展也將帶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例如,智能體未來或能識別用戶的情緒狀態,從而動態調整互動方式,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體驗。這種情感智能不僅能夠幫助智能體更好地服務用戶,也有望增強用戶與智能體之間的信任與依賴。
與此同時,智能體在行業中的滲透也將帶動更多創新。除了金融、教育和醫療等領域,智能體的應用將擴展到更多垂直領域,如法律咨詢、智能制造、個性化娛樂等,每一個行業都有機會被這種高效而智能的交互模式深度重塑。
無代碼平臺“秒噠”:讓創意不再受限
在AI快速發展的今天,技術革新不斷降低創意實現的門檻,而百度在大會中推出的“秒噠”平臺正是這一趨勢的前沿實踐。李彥宏在演講中介紹,秒噠平臺實現了無代碼編程的愿景:用戶無需理解代碼,僅憑自然語言交互便能驅動智能體,完成從策劃到執行的完整項目流程。李彥宏將其稱為“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復雜的多智能體協作工具”,這是AI協作形式的一次大膽創新,也是對未來數字生產力的全新定義。
秒噠的革新體現在三個核心特性:無代碼編程、多智能體協作、多工具調用。這些特性不僅降低了編程和應用開發的門檻,更讓每個人的創意不再受限于技術壁壘。例如在展示環節,李彥宏演示了如何通過秒噠快速搭建一個活動邀請系統。五個智能體分工協作,從策劃、編寫內容、編程到質檢和迭代,最終完成了一個功能完備的應用系統。此前,這樣的任務通常需要多個團隊協作、數周甚至數月的開發時間,而現在,一個人用幾分鐘便可實現。
這種無代碼、全智能的模式極大提升了生產力。隨著基礎大模型和秒噠的持續發展,未來個人和小企業將可以低成本地執行高復雜度的項目,不再依賴于外部技術團隊。李彥宏指出,“秒噠讓每個人都具備程序員的能力,會說話就能做出應用”,這標志著一個以想法為驅動的新時代:只要有創意,便能轉化為現實。這不僅是技術革新帶來的機遇,也是對傳統工作模式的顛覆。
從長遠來看,秒噠的問世或將帶動無代碼生態的全面爆發。以往,應用的核心形態是軟件、網站或App,而在AI時代,應用形態將逐漸轉變為智能體,并通過自然語言這一“編程語言”成為用戶與智能體的主要交互方式。李彥宏表示:“AI時代,應用創造世界。”在這一背景下,秒噠無疑開啟了一個人人皆可創造、靈感無限延展的新時代。
無代碼平臺“秒噠”將在明年一季度發布,彼時我們不僅能看到AI技術在工具層面的強大突破,還能窺見未來人類創造力與AI融合的廣闊圖景。秒噠將創意的實現變得觸手可及,不論是個人、初創企業,甚至是沒有技術背景的用戶,都能在數分鐘內完成以往需要多個團隊和高額成本的項目。這不僅加速了創意變現的效率,也深刻改變了生產和協作的模式。
回顧百度在生成式AI領域的持續投入,從文心大模型到iRAG技術,智能體再到秒噠,百度正在逐步構建一個讓AI成為創新基礎設施的技術生態。通過智能體協作、無代碼編程和多工具調用,百度描繪了一個人人都能憑創意和對話驅動AI應用的未來。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如果每個人都能輕松實現自己的創意,未來的社會將會是什么樣的?或許我們將迎來一個“創意即生產力”的新時代,人人皆為“創作者”,每個想法都有機會轉化為應用和商業價值。傳統的技術壁壘正在逐漸消失,思想的碰撞和價值的釋放取而代之。
站在這個技術革命的起點,我們不妨問自己:在一個AI不再只是工具,而是“創意伙伴”的世界中,我們能用這些無限可能的技術創造什么?是時候重新定義個人與技術的關系,探索如何將創意、價值和AI無縫連接,共同開創屬于我們的智能未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