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變革,為何資本市場沒買單?快訊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了2024財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交出了一份“穩中帶憂”的成績。
文/郭佳怡
編輯/張曉
5月14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了2024財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交出了一份“穩中帶憂”的成績。
“穩”的是,在業績層面,阿里巴巴在變革震蕩的情況下,實現了弱復蘇。
一季度阿里收入同比增長了7%,其中淘天集團的GMV在時隔兩年后重新迎來了雙位數增長,云智能集團的收入增長了3%,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營收增長了45%。
“憂”的是,在利潤層面,阿里繼續承壓。
今年一季度,阿里的經營利潤同比下降了3%,經調整EBITA同比下降了5%,凈利潤下滑幅度更大,本季度阿里凈利潤為人民幣9.19億元,同比下降了96%。從2024財年全年來看,阿里的經營利潤同比增長了13%,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了12%,凈利潤同比增長了9%。
圖/國信證券
客觀來看,對身處變革中的阿里而言,一季度業績穩定但利潤下滑的局面,并非不能接受。
直到今年一季度,阿里自2023年初開啟的一系列組織變革才算基本落下帷幕。過去一年半里,在新任集團CEO吳泳銘的帶領下,從組織架構到集團戰略再到業務定位,阿里幾乎都發生了新變化——
以新任集團CEO吳泳銘為核心,阿里正加速推動管理團隊的年輕化。吳泳銘曾在內部信中強調,他要在4年內讓85后、90后作為主力管理者,刷新業務管理團隊。比如2023年末,淘天集團進行了管理層大換血,少壯派走向臺前。
阿里也完成了業務的重新梳理,錨定了業務優先級,變得更加聚焦?,F在電商和云計算是阿里內部優先級最高的兩大核心業務,其他的業務則被定位為“非核心業務”,它們在阿里內部的定位變得尷尬,阿里正在加速尋求資本化處置方案。
阿里同時進一步確立了接下來的戰略方向,“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重心確立下來后,阿里聚焦核心電商業務和云計算業務,正加速發動新變化。
阿里云定下來了“AI驅動、公共云優先”的戰略,過去一年里多次降價,同時阿里過去多年里的投資策略也在發生變化,它投資了中國目前最受矚目的五家大模型初創企業。
淘天集團也在加速“回歸淘寶”,它開始向競爭對手學習,發起“百億補貼”、推出“僅退款”政策等等。
對任何一家公司而言,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發生規模如此大、范圍如此廣、變革如此深的變化,都勢必會迎來陣痛。從這一角度而言,吳泳銘可以說穩住了局面。
但僅僅是“穩”,可能還不夠,阿里需要盡快重回利潤增長通道,尤其是在核心的電商業務上繼續證明,自己依然可以在拼多多、抖音的攻勢下保持韌性。
這份財報發布后,阿里盤前股價跌5%左右,開盤后跌幅又一度持續擴大至8%左右。
不難發現的是,目前,市場更關心的問題可能是,阿里到底什么時候,才能真正邁過變革陣痛期?
01 淘天的焦慮還未解除
作為阿里核心電商業務的基本盤,一季度,淘寶天貓集團的表現,并不算亮眼。
這集中體現為,淘天集團的營收增速還處于較低水平。一季度,淘天集團來自中國零售商業的收入為882.64億元,同比增長了3%,再從2024財年來看,這部分的營收也只增加了5%。
中國批發商業倒是維持了不錯的增長態勢,這部分收入一季度增長了20%,全年增長了15%。但這部分營收占比并不大,一季度在阿里營收中的占比僅為2.23%。
其中,在中國零售商業的營收構成中,淘天集團的客戶管理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和傭金收入,同比增長了5%。
將時間線拉長,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來,淘天集團來自于客戶管理的收入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尤其在2022年,這部分營收在加速下滑,二季度下滑了10%、三季度下滑了7%、四季度下滑了9%。
截至今年一季度,客戶管理收入對阿里營收的貢獻比例,已經從2020年末的46%,下滑至28.65%。
電商行業投資人陳禮對媒體分析稱,阿里這部分收入下滑的原因,是阿里真正的焦慮所在,即付費商家減少,更深層的原因則是,淘系流量的增長困境。
不過客觀來看,一季度客戶管理營收5%的增長,某種程度上是淘天集團弱復蘇的一個體現。事實上整個2024財年,阿里這部分收入也在回暖,全年增長了4%。
在財報中,阿里將回暖的原因概括為,主要由于線上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實現了雙位數增長,部分被整體轉換率下降所抵銷,而整體轉換率的同比下降,則主要是由于,來自淘寶商家的線上GMV增加以及引入當前變現率較低的新興模式所致。
簡單來說,淘天的GMV在時隔兩年后重新回到了雙位數增長,但在“回歸淘寶”的大勢下,淘寶的GMV超過了天貓,而淘寶商家主要以中小商家為主,且目前的付費商家占比較低。
在這背后,則是淘天集團在極力推動將更多資源用在扶持中小商家的戰略轉向之下,正面臨著短期陣痛,即在短期內,淘寶天貓可能會實現GMV的較快增長,不過會犧牲掉一部分利潤。
2015年張勇出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之后,他對中國電商用戶的消費判斷是消費升級,將重點放在了天貓上,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淘寶傾斜了大量流量給天貓,以扶持品牌商家崛起。2022年時,淘寶天貓有七成收入來自品牌商家。
不過在馬云定調阿里電商應該“回歸淘寶”之后,淘寶和天貓的地位轉換了過來,反而是淘寶如今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扶持,中小商家被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一個很直接的例子是,往年的618,為了抬高GMV,淘寶天貓會力推蘋果手機等客單價較高的商品,不過去年618,其已經取消了相關補貼,而是圍繞手機殼、貼膜等能帶來用戶活躍的商品做補貼。
4月份,阿里媽媽面向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推出了新的推廣工具“全站推廣”,目前處于小規模商家測試階段。
過去一年里,電商相關的資源也在重新回到淘寶天貓。
今年2月以來,淘特平臺上的商家和商品,正加速遷回淘寶,淘寶天貓稱,淘特業務會繼續發展,同時會增加手淘的全量供給,來服務淘特原有的市場用戶;
3月份,1688平臺在淘寶開了1688嚴選淘寶店、1688企業自采天貓店和1688工業行業選天貓店,有阿里內部人士透露,1688近期啟動了全面入淘,后續這些1688的淘寶店會整合成一個類似天貓超市的頻道,并在淘寶推出1699嚴選貼牌的源頭廠貨。
圖/淘寶App
在用戶側,淘寶天貓過去一年里也動作不斷。去年12月底以來,淘寶先后推出了僅退款、新疆地區包郵服務、先用后付等措施。前段時間,阿里還宣布了將在今年618期間取消預售,以更好地來改進用戶消費流程 、保障消費體驗。
結合上述來看,過去的一年里,從供給側到用戶側,淘寶天貓其實都在發力,不過目前看來,這場變革帶來的效果還不明顯。
而接下來淘天到底能跑出怎樣的增長態勢,除了自身的變化之外,如何應對拼多多和抖音帶來的持續性挑戰,也是一個較大難題。
目前,在中國電商業,淘寶天貓只有成交額排在第一位,它的交易用戶數不及拼多多、包裹數排在第二位,并正在被抖音電商追趕、它的DAU遠不及抖音,也不及拼多多。
02 海外電商還要面臨持續虧損
從營收側來看,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的收入表現,是阿里旗下子集團中最亮眼的一家。
今年一季度,AIDC收入同比增長了45%至人民幣274.48億元,對阿里巴巴的營收貢獻,也同比提升了3.29個百分點至12.37%。
其中,國際零售商業的收入增速更加亮眼,這季度同比大增了56%至222.78億元。
阿里還在財報中指出,一季度,AIDC旗下零售平臺整體訂單同比增長了20%,主要由AIDC跨境業務增長尤其是速賣通Choice業務的增長推動。截至今年4月,Choice訂單約占速賣通總訂單量的70%。
目前,阿里海外的業務版圖,主要包括B2B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全球版淘寶”速賣通以及各類電商平臺,比如東南亞的Lazada、土耳其的Trendyol、以及南亞的Daraz等。
其中,速賣通如今的戰略地位最為重要。Lzada去年已經開始在裁員減虧,從擴張轉向防守,Trendyol在迅速向外擴張,但規模尚小。
不過營收表現亮眼背后,AIDC的虧損情況也較為嚴峻。今年一季度,AIDC經調整EBITA虧損持續擴大到了40.85億元,2022年同期為虧損21.71億元。
對此,AIDC聯席董事長和CEO蔣凡在財報電話會中指出,虧損一方面,是因為一季度在新興市場尤其是中東進行了比較激進的投入;另一方面,速賣通Choice的占比仍在爬升,在商業模式切換的過程中,盈利仍需要時間。
從財報來看,在新興市場“激進投入”的部分,或更多集中在Trendyol上。一季度Trendyol繼續錄得了雙位數訂單增長,在保持土耳其領先電商地位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在海灣地區的跨境業務。該季度Trendyol已經是海灣地區下載量最多的電商App之一。
而商業模式切換所帶來的盈利不確定性,則主要集中在速賣通上。
阿里在2023年初推出了Choice,隨后又在今年進一步完善,推出了半托管模式——它們如今被視為是最先進的跨境電商模式,能讓中國大量內外貿工廠和傳統外貿企業快速轉型跨境電商,對平臺最大的好處在于,一方面可以豐富平臺商家和產品組合,提升平臺的網絡效應,另一方面則有助于憑條擴充品類。
圖/阿里巴巴官網
但平臺也面臨著挑戰。蔣凡稱,Choice模式有非常明顯的規模效應,將繼續通過投資把規模做大,進一步提升Choice的滲透率,再追求長期回報。
事實上,相比國內電商業務,如今的AIDC在蔣凡的帶領下,明顯野心更大,投入也更激進,處于持續用虧損換取規模的階段。
據晚點LatePost報道,AIDC零售電商板塊今年定下了850億美元-900億美元的交易額目標,這一板塊的兩大核心業務速賣通和Lazada去年的交易額共計400億美元。
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今年以來,AIDC明顯加大了在海外市場的市場投放、資源扶持等投入。
過去幾個月里,速賣通簽下了沙特著名球星成為中東地區代言人、在英國聯合超模明星啟動了全球直播大賽,并拿下了2024年歐洲杯官方贊助商、簽下了在韓國市場有較大影響力的演員湯唯成為代言人等等。
速賣通近期還推出了“百億補貼品牌出?!庇媱潱猩虒ο鬄槠放粕碳乙约皝嗰R遜大賣家,以補充Choice的高客單價產品供給。
對此,一位熟悉AIDC的知情人士曾告訴媒體,2023年Temu投放美國超級碗觸動了阿里,決策層當時就海外是要進行大規模市場投放有過討論,但最終決定還是先解決物流時效、售后服務等用戶體驗提升的問題,再來考慮市場投放。
不過隨著Choice占比的不斷提升,以及菜鳥撤回在香港的上市申請,并且進一步加大與速賣通的業務協同,AIDC顯然認為,目前已經到了需要集中力量來換取規模的時機。
由此可以預見,至少在短期內,AIDC做大營收的同時,也會伴隨著虧損的擴大。
但很明顯的一點是,盡管AIDC已經是阿里巴巴內部看起來成長空間更大、成長態勢更明顯的集團,但與同樣在海外市場廝殺的拼多多對比,也落了下風。
圖/申萬宏源證券
拼多多去年四季度的交易服務收入同比增長了357%,全年同比增長了241%,這部分收入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Temu。根據匯豐銀行的估算,Temu在2023年對拼多多集團總收入的貢獻為23%,2024年這一數字有望至43%,2025年則將超過50%。
長遠來看,對阿里巴巴而言,其在核心電商業務上遇到的挑戰只會更多。
在國內的存量電商市場,比起更年輕、包袱更輕的拼多多和抖音等競爭對手,阿里需要持續面對增速放緩的難題;在國外增量電商市場中,比起更兇猛、增長潛力釋放更明顯的Temu等對手,阿里也需要拿出來更好的表現。
更難的是,在國內電商和海外電商同時承壓的情況下,阿里也需要想辦法改善盈利狀況,以重新贏得資本市場的信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